【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6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4)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909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6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6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6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6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6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过万重山漫想,刘征,刘征 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北京市人。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著有三戒老虎贴告示庄周买水等三十余种著作。,刘征,“过万重山漫想”,“过”是线索,体现空间切换;“”万重山指坐船穿行长江三峡经过的崇山峻岭;“漫想”是组材,反映时间链接,指不受拘束的畅想。,解题,文体:抒情散文,本文的题目来自什么诗歌,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三峡诗词欣赏,三峡诗词欣赏,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

2、时。,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三峡诗词欣赏,三峡奇景,瞿塘峡 长江三峡第一峡,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三峡第二峡 - -巫峡,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三峡第三峡,西陵峡,滩多水急,昭君故里,屈 原,夔门(ku) 耸峙(zh) 欹侧(q) 无恙(yng) 篙工(ga) 抟(tun) 坼(ch) 燧(su ) 翎(lng) 端倪(n) 啃噬(sh) 追溯(s),就一篇文章来看,作者的总体思路是起点、过程和终点的。 究竟该怎样把握作者的思路呢? 主要是抓住说明思路展开的重点句

3、子。,思 考 1.文章内容中能体现文题中的“过”的语句有哪些?请找出来。 2.能体现文题中的“漫想”的语句有哪些?请找出来。,能体现“过”的语句有:,1.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2.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3.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4.船已经穿过三峡。,能体现“漫想”的语句有:,A.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B.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C.再想下去。,D.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出了夔门,船过了三峡,过,万重山,漫想,两岸,联想、想象,第一个过三峡的人,无数个第一个,追古,

4、奇景,议今,新长征需要无数个第一个,感未来,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物质方面 原始的简陋的独木舟。,思考: 作者想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可能面临哪些困难?,舆论方面 面临形形色色的舆论阻力。,知识方面 认识的局限,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因而带有极大的冒险性。,由浅入深,知难而进的精神,主题思想,通过“漫想”,作者热情讴歌了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并期望人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关键句的理解分析,作者感悟到人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力量,1、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胯下坐骑么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悟到怎样的一种伟力

5、?,比喻汹涌的急流被人掌握了规律,为人所驾驭。,关键句的理解分析,2、千百年后人们会崇敬我们什么样的精神?,千百年后人们会崇敬我们的首创精神。,关键句的理解分析,3、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曾经感到的喜悦:历尽艰险,穿过三峡,未曾感到的喜悦:古人未曾经历的、今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带来的喜悦。,有相通,也有超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关键句的理解分析,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睨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作者借此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范围极为高远,比喻,将抽象的“历

6、史”比作具体的“飞鸟”;从思路上转入对人类历史上更多的“第一个”的漫想,指思想上的压力(如三峡通不过,冒险会送命等。,第8节中,写“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的折回者和遇险者有何作用?,1、告诉人们任何一件大事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千百万人的共同探索,共同努力。,重点阅读8-10节思考:第8节中,折回的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精神负担具体指什么?,2、衬托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精神。,路有多长?路有多险?路上会遇到什么?自己会不会中途遇险? 作用:表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并没有过多的考虑面临的困难,突出他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第8段中“微

7、微一笑”反映了什么?,第10段中“四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分别对应什么问题?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乐观主义精神,流露出开拓者的勇气和胆量。,古时候人们尝试通过三峡的历史阶段。,第10段中“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一句中“扩大生活的世界”指的是什么?,第一个通过三峡的人从四川盘地走出去,从闭塞的地方走向开放的外界。,第九段中,“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极有限的”一句中“那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即课文主旨,根据文章概括历史“昂然向前”的原因是什么?,重点阅读1113节思考:通过这些漫想,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不断开拓,不断战胜自然。,3、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

8、一座真正的“三峡”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三峡:象征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领域。,第一个:指在未知领域,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写作特色,1、本文穿插有致,使行文生动活泼。作者沿着“历史现实未来”的思路纵观古今,神思飞越,浮想联翩,漫而有序。 2、文章用词生动,具有感染力。作者抓住关键词,突出表现景色的特征。,小结,“三峡”“风光优美,却充满风险,象征了我们祖国建设之路的艰险;作者通过“漫想”,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并期望人们在新的征程中发扬首创精神,为祖国建设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作业,1、课后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与本文进行一下比较。2、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语文版 > 基础模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