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 4 课时 练习十教学内容:课本第 66-67 页。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让学生养成仔细解题的习惯,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难点:养成
练习四教案Tag内容描述:
1、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 4 课时 练习十教学内容:课本第 66-67 页。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让学生养成仔细解题的习惯,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
2、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第 7 课时 练习十二教学内容:课本 79页的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能用 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完成第 1题。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二、完成第 2题。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三、完成第 3题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
3、第八单元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 7 课时 练习六教学内容:课本第 56-57 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 6、7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减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得数是 6、7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看图提不同的问题。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 6、7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 5 课时 练习八教学内容:课本第 5152 页第 18 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列式计算。教学难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填一填1、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出示:(1)除数是 5,被除数是 15,商是 3。(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 4,商是 1。(3)商和除数都是 3,被除数是 9。2、提问:你。
5、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 13 课时 练习九教学内容:教材第 68 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 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题不同类型的比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 (板书课题:练习九)二、基础知识训练1、完成练习九第 1 题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思考:第 2 小题十位上为什么。
6、第一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 6 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课本第 11 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二、自主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
7、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 10 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 96、97 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掌握角的分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2、进一步感受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能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难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教具准备: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小组内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依次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全班反馈。二、练习与应用1、教材第 96 页第 1。
8、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第一课 包围结构1 总第 1 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结构特点,掌握其书写规律,写好两面包围结构的字,间架结构要 搭配好。 2 继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9、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3、使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应用策略解决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归一)或总数量(归总),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1、根据下面条件提出问题。(1)栽了 3 行树,一共 24 棵;6 头牛吃了 18 千克饲料。(2)一批树栽了 3 行,每行 24 棵;有 6 头牛,每头吃了 18 千克饲料。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说两组条件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10、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 3 课时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 82、83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提高正确测量角的大小的能力。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三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反馈评价。二、角的度量练习1、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中。
11、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 3 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 5-7 页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2、出示练习一第 1 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3.练习一第 2 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1、第 3 题。出示各生。
12、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 9 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 95 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能正确把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进一步巩固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难点: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教具准备: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1、复习。回忆所学垂线、平行线的知识。二、练习。1、练习十五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反馈,说说量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练习十五第 9 。
13、第六单元 可能性第 2 课时 可能性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 6769 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红、蓝铅笔、正方体、红、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二、完成练习十第 59 题。 1、第 5 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转动每。
14、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 5 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 75、76 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运算技能。2、学生经历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1、计算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总结:连乘的算式,即使用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也不会改变计算的结果;连除的算式。
15、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 3 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 73 页。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1、计算训练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 (板书课题)2、口算:72090 48424 50502842 348 4023602 6517 568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完成练习十一第 。
16、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 3 课时 练习四(2)教学内容:课本第 24 页练习四第 5-8 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3+3+3+3 ( )( )=( )2+2+2+2+2+2 ( )( )=( )2、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
17、第七单元 分与合第 6 课时 练习四教 学 内 容 :课本第 42-43 页。教 学 目 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8-10 的分与合。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教 学 重 点 :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掌握 10 以内数的组成。教 学 难 点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熟练掌握 10 以内数的组成。教 学 过 程 :一、知识再现导入:今天我们练习 8-10 的分与合,有一天兔妹妹采了 8 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兔哥哥采了 9 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二、基本练习1、第 42 页第 2 题:猜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