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电的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1)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2)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科学文化Tag内容描述:

1、 一、一、世界近代史概述世界近代史概述 一条主线一条主线: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巩固。 两大问题两大问题:殖民侵略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压迫与无产阶级革命(国际工人运动)。 三大时期三大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格局趋势格局趋势:逐步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趋势政治趋势:人治走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 经济趋势经济。

2、第第 2020 课课 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学习,学生能够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事实。 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及它的艺术风格并能列举这 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有关祖冲之、贾思勰、王羲之、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的资料,学会研究性。

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1)背景: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 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 开始: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各种新技术、 新发明层出不穷, 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电的应用: 表现 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

4、 1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1)背景: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 重大进步。 (2)开始: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 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电的应用: 表现 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 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5、 1 专题专题 19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选择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 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需要掌握高深的理论 C.有实践经验的工匠都进步成了科学家 D.科学家开始对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2.19 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 1843 年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 年颁布了有害物 质去除法,1。

6、 1 专题专题 19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选择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 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需要掌握高深的理论 C.有实践经验的工匠都进步成了科学家 D.科学家开始对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答案】A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没有真正结合,这一时期的发明一般。

7、第 2 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对应学生用书 P57一、小题练基础考点一 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面对跌倒的老人,有人扶起老人结果反遭讹诈。扶还是不扶?面对生活中的这种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该(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 B C D答案 D解析 面对思想道德冲突,我们应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两个修养,所以符合题意;文化建设应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所以错误;现代化建设应以经济建。

8、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有旦夕祸福” ,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

标签 > 科学文化[编号: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