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
课诗两首Tag内容描述:
1、诗两首(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1924 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 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 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 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作品 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评价 被称为 “雨巷诗人”。生平经历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
2、5.诗两首教学要求1. 认识“枕 虑”2 个生字,会写“枕、 撒 、考、 虑、 湿”5 个生字。 2.阅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3.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2.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文化熏陶,创设情景。 2.揭示课题,读题。 板书。
3、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3、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重点目标 目标 1 难点目标 目标 2导入示标目标三导 一、课堂导入 ,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展示江南的优美,特别注意有雨巷、油纸伞、江南水乡的女子的图片二、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师板书课题)读毕,师问:读完全诗。
4、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感悟法;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重点: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
5、课题:再别康桥课型:多媒体授课1、教材分析:本单元指导学生品味、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是一首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歌,有极高美学价值。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感悟鉴赏现代诗的能力,通过诵读吟咏,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分析诗中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意境鲜明,富有流动性的绘画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重叠复沓的音乐美、绚丽流动的画面美、深沉缠绵的情感美。从而达到欣赏、。
6、雨巷 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把握作者忧愁郁闷的情感,诗中押韵、反复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的节奏、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全诗优美含蓄的语言,增强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的意象及表现手法2、教学难点:深刻体会诗歌中借事物抒发的内心感情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及步骤:第二课时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
7、再别康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徐志摩及“新乐派”诗歌的特点。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反复吟咏全诗。 2、过程与方法:感受诗中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培养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鉴赏意象,感悟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佛云:人生有七大苦,我们前面通过雨巷的学习,品味到了“求而不得之苦。 ”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 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 “多情自古伤离。
8、雨巷 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把握作者忧愁郁闷的情感,诗中押韵、反复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的节奏、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全诗优美含蓄的语言,增强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的意象及表现手法2、教学难点:深刻体会诗歌中借事物抒发的内心感情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9、课题名称再别康桥三维目标 1了解诗人相关常识;2品味诗歌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培养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及鉴赏方法。重点目标 目标 1 难点目标 目标 2导入示标 目标三导 一、课堂导入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引出徐志摩,从而导入课文。二、学做思一,整体感知1介绍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
10、再别康桥 教案【知识能力目标】: 1.认知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受作者对“爱” “自由”与“美”的追求。【重点与难点】:1对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的把握;2对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鉴赏。【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前预习检查,正音正字:河畔(pn) 青荇(xng) 长蒿(go) 漫溯(s ) 笙箫(xio) 载zi 一年半载 记载 登载 zi 载歌载舞 。
11、雨巷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把握作者忧愁郁闷的情感,诗中押韵、反复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的节奏、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全诗优美含蓄的语言,增强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的意象及表现手法2、教学难点:深刻体会诗歌中借事物抒发的内心感情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二。
12、诗两首第一课时 (学习雨巷)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听录音,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主要从复沓句式、叠音词、排比手法、带有很浓的情绪色彩的双音词等方面着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蕴,进而体会诗人苦闷彷徨的心境。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导入课文:导语设计:播放朗读录音。如同游丝般的淡淡哀愁,在朦胧的意境中萦绕梦回,今天我们将走近戴望舒,走进一种特殊的美的诗的意境。二、介绍作者:(投影。
13、人教版 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第一单元,一、小组研讨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参考答案: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静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彷徨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
14、第 2 课 诗两首,第一单元,人教版 必修一,理想,指引每个人前进的方向,失去理想,就像迷失在寂寥的雨巷;母校,承载着我们的青春,见证着我们的成长,离别母校,就像依依惜别眷恋的姑娘。在现代诗歌中,有两首著名的诗歌,分别对“理想”和“母校”进行了讴歌,这就是雨巷和再别康桥。,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其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冰的深渊。戴望舒写这首诗时只有22岁,当时他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
15、人教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再别康桥,感受诗歌之美,培养文学趣味。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心灵境界。,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父亲因兴办实业,蜚声浙江。1910年,徐志摩入杭州府中学堂,开始接受“新学”。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春,徐志摩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与政治理想。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下,他违背其父期望,从1921年开始创。
16、,人教版 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第一单元,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徐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
17、人教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心情苦闷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时任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戴望舒22岁。,而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普遍性的。,雨巷写于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派“清共”,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经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进步青年,一时陷于彷徨迷惘之中,戴望舒也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友人家中。
18、人教版 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第一单元,雨巷,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