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夏本纪学案含答案

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2.比较深入地探讨荣誉的内涵,领会本文的论证思路,培养质疑能力。3.提高对荣誉的认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人文素养。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懔然()徽号() 譬如() 作祟() 宽恕() 加冕(

第3课夏本纪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2.比较深入地探讨荣誉的内涵,领会本文的论证思路,培养质疑能力。3.提高对荣誉的认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人文素养。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懔然()徽号()譬如() 作祟()宽恕() 加冕()头衔() 炫耀()侏儒() 汲汲求名()答案lnhupsushminxinxunzh rj(2)多音字度 藏臭 磨答案d/ducn/znchu/xim/m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答案(1)荣誉/誊写(2)作祟/崇高(3)堕落/坠。

2、第第 3 课课 大战的新阶段大战的新阶段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2.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 胜利之门的。 1.了解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过程;分析战争初 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分析其形成的原 因及影响。(重点) 3.通过二战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分 析各国对法西斯态度的变化。(难点) 。

3、第第 1 1 课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头骨化石, 说一说他们的区别, 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 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

4、第第 1313 课课 东汉的兴亡东汉的兴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是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因。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5、第第 2 2 课课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耕生活 一、 【学习目标】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 【重难点】 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 三、 【自学指导】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 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了解半坡居民的生活年代、地点和生产、生活情况 2、了解河姆渡居民。

6、第第 3 课课 杜甫诗五首杜甫诗五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思想。2.认识其诗抒写个人情怀,紧密结合时事,思 想浑厚,意境开阔的特点,即“诗史”的特点。3.初步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解读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 共写绝句四首, 本诗是其中的 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本诗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 景。 首句, 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 是。

7、第第 1 1 课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 【课前导学】【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及其相貌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难点: 所学内容距今久远, 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 结合必要的、 合。

8、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体会文章多样有力的论证方法。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欺侮()殊不知()泛滥() 挫折()皈依()答案wshlncuu(2)多音字禁 创当 提解答案jn/jnchun/chundn/dnt/dji/ji/xi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答案(1)销蚀/消除(2)遗憾/震撼(3)皈依/出版(4)鉴定/签名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人文:_(2)皈依:_。

9、第第 3 课课 大战的后果大战的后果 课标要求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战争清单 1直接损失 (1)波及范围广:把世界上 33 个国家的 15 亿人口都卷入战争中,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3/4。 (2)伤亡惨重:各国参战士兵达到 7 350 万。战争造成约 1_000 万人阵亡,约 2 000 万人伤残。 (3)经济损失巨大:损失达到 3 000 多亿美元。。

10、第第 3 课课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目标导航 1.概述明治政府建立新体制的主要措施。(重点) 2.分析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重点) 3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重点) 4.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难点) 一、废除旧体制 1改革政治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1)内容 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1871 年,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各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原各藩大名迁居东京。 (2)作用:开始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1)内容 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 宣布“四民。

11、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生活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一个这样的“面”组成的。本单元以“场景”作为单元的话题,选取了雨果的炮兽和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两篇小说,目的在于使同学们了解并掌握场景的定义、场景的功能、现代小说的场景观等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地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同学们要在阅读中快速地融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的沟通与对话,达到与作者在思想认识上的共鸣,并在阅读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品。

12、第3课朋党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他状物写景及叙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的“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

13、第第 1 课课 夏夏、商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宗法制的含义、对象、内容。 2.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3.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 (1)背景: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建立:禹死启继,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判断正误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4、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宗法制的特点。2.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2)标志: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概念辨析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2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2)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含义:内服是商王直接。

15、第16课秦始皇本纪千古一帝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2.思维:认识并评价秦始皇形象。3.审美:详略得当的叙事艺术赏析。学法点拨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独裁的暴君、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秦始皇的事迹。学习本文,首先要认识其人,了解他在统一天下后采取的各种政策,正确评价其功过。本文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详略分明。要记住作者详写始皇什么,略写其什么,认识这样安排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对始皇的态度。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本文的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诗美晨读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盘虎踞树层。

16、第7课高祖本纪驾驭“三杰”的高皇帝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2.思维:认识刘邦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3.审美: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史记独有的“互见法”。学法点拨1.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叙事性强,故事生动,而且文言基础知识丰富、全面。宜全面把握丰富、全面的语言知识,揣摩课文,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可以把理解刘邦形象作为学习重点,去把握他性格的复杂性,去认识他成功的原因,走近他的内心世。

17、第12课项羽本纪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西楚霸王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及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2.思维:把握项羽的性格、悲剧及两者关联。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及精彩片段。学法点拨史记是天地间第一等文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中第一流篇章。司马迁偏爱英雄,往往偏爱悲剧英雄,而项羽本纪就是一篇悲剧英雄之文。同学们自然要倾力学好它。但如何学好它呢?1.处理好“选”“补”“联”之间的关系。本文节选了三部分内容:项羽早年情况;项羽人生最辉煌之时巨鹿之战;项羽人生最末路之时垓下之战,且“。

18、第3课夏本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九泽既陂陂:堤防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C.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D.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答案B解析A项陂:动词,筑堤防。C项被:覆盖。D项受: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答案D解析A项介词,比/介词,到。B项动词,认为/目的连词,来。C项名词,准则/连词,那么。D项都是结构助词,的。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B.两。

19、(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一、基础积累(25分)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惩罚B.不距朕行 距:违背C.摄行天子之政 摄:威慑D.东渐于海 渐:流入答案C解析摄:代理。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怀山襄陵,下民其忧B.九山刊旅,九川涤原C.于是帝锡禹玄圭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答案A解析B项“原”同“源”。C项“锡”同“赐”。D项“辟”同“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介词,译为“到”。A项,名词,标准、准则/动词,是,就。

20、第3课夏本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被”“诛”“相”等多义词,翻译重点语句。2.文化:大禹精神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3.审美:运用细节、对比、正侧结合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学法点拨学习本文,要紧紧抓住“言”“文”两条线索,以文带言,重点领会大禹这么一位治水英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诗美晨读涂山注宋苏辙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注涂山:相传是大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之地。其地一说在安徽蚌埠,一说在浙江绍兴西北。赏析该。

【第3课夏本纪学案含答案】相关DOC文档
第3课 荣誉与爱荣誉 学案(含答案)
第3课 大战的新阶段 学案(含答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2(含答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学案3(含答案)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3(含答案)
第3课 杜甫诗五首 学案(含答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1(含答案)
第3课 呼唤生命教育 学案(含答案)
第3课 大战的后果 学案(含答案)
第3课 明治维新 学案(含答案)
第3课 炮兽 学案(含答案)
第3课 朋党论 学案(含答案)
第16课《秦始皇本纪》学案(含答案)
第7课《高祖本纪》学案(含答案)
第12课《项羽本纪》学案(含答案)
《第3课 夏本纪》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第3课 夏本纪》自测自评(含答案)
第3课《夏本纪》学案(含答案)
标签 > 第3课夏本纪学案含答案[编号:117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