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的溶解性

第3课时 溶解性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会分析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变化。 2.认识手性异构体和手性分子,会判断手性碳原子。 3.学会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当堂检测

6.3物质的溶解性Tag内容描述:

1、第3课时 溶解性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会分析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变化。 2.认识手性异构体和手性分子,会判断手性碳原子。 3.学会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一、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 (2)分子结构“相似相溶”规律。 (3)氢键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 ,则溶解度。

2、第4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目标要求1.掌握物质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知道分子手性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3.掌握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一、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_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_溶剂。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外界因素主要有_、_等。(2)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有相似相溶规律。(3)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_,则溶解度增大,且_作用力越大,溶解度越大。(4)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_其溶解度,如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等。(5)相似相溶原理还适用于_的相似性,如C。

3、课时训练(十三) 物质的溶解性(建议限时:30 分钟)|夯实基础|1.2018南京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2018福建 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 “侯氏制碱法 ”制纯碱,需用 50.0 g水配制 20 的 NaCl饱和溶液(20 时 NaCl的溶解度为 36.0 g),应称取 NaCl的质量为 ( )A.18.0 g B.16.0 gC.13.2 g D.11.5 g3.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4%。

4、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3室温下,向 200 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20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 2 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 20 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

5、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交流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 1、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盐、 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2、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而在汽油或酒 精中易于洗去。,动动脑:,猜想1: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质性质有关。,请你设计三组对比实验分别来证明你的猜想。,猜想2:物质的溶解性和溶剂性质有关。,猜想3:物质的溶解性和温度有关。,实验1用量。

6、6.3 物质的溶解性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2将 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 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 20时,在三个各盛有 100g 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

标签 > 6.3物质的溶解性[编号:7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