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历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

1.3地球的历史Tag内容描述:

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1.划分依据,地震波,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 和,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分类,纵波:传播速度较。

2、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 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 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 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动画演示与讲故。

3、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第 1 课时课时 地球的自转特征地球的自转特征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 运动轨迹。读图,完成第 1 题。 1.图中 a 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 ,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 A.1 个多小时 B.3 个多小时 C.5 个多小时 D.7 个多小时 。

4、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 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 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 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动画演示与。

5、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学习目标定位1.读图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了解海与洋的区别。2.掌握海的分类,理解海湾与海的区别,了解海、海湾和海峡在交通方面对人类的作用。 一、海与洋的区分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海洋可分为_和_两部分。 1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和_,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受大陆影响_,具有稳定的_和_系。

6、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时课时 1 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交替及其成因。2.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3.掌握地表水平 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4.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推算方法。 一、昼夜交替 1概念 (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 (2)夜半球:背着。

7、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结合相关示意图, 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 特点 自转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8、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解释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 2.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一、昼夜更替 1.成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 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思考 “昼夜。

9、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 响,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 名称 长度 参照点 。

10、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描 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

11、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 习精神。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激发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养成求真。

12、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特点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纵波(P 波) 较快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速度都 随所通过物 。

13、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方时、区时、 时区与日界线,1.了解地方时、时区、区时的概念、区别及时间换算。 2.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及日期变更。,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一、地方时 1.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 ,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2.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地理位置越靠东边。

14、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地球的公转,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一、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 运行叫公转。 2.基本特征: (1)轨道:近似正圆的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自 向 ,北极上空看,呈 转动。 (3)周期:一年,约为 。,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太阳,椭圆,西,东,逆时。

15、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1.通过教具或示意图,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通过示意图或多媒体,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3.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围绕地轴 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其特点如下表所示:,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答案,23时56分4秒,360,24小时,15/h,减小,。

16、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理解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楼间距、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等现实应用问题。 3.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与 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

17、4.地球上的水循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美丽的雪景,新课导入,雪,是怎样形成的? 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在秋末、初冬时节,你见过吗? 它是怎样形成的?,霜,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雪(固态),雨(液态),露珠(液态),雾(液态),霜(固态),霜,雾凇(固态),冰雹,水珠凝固成冰珠,气态,固态,液态,凝固,熔化,液 化,汽 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固态与液态之间、气态与液态之。

18、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4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 5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6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7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8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

19、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方向,二、地球自转周期,1、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2、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3、两者比较,360,36059,23时56分4秒,24时整,计时单位(天),真正周期,三、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地球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地表某点单位时间随地球自转旋转的路程。,两极点为0,小结:,地球自转,速度,方向:,周期,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角速度。

20、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 课程标准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 掌握其规律。 2.结合地质年代表等资料, 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3)化石: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 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

【1.3地球的历史】相关PPT文档
【1.3地球的历史】相关DOC文档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1.1地球上的海与洋 学案(含答案)
1.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含答案)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案(含答案)
1.3.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含答案)
1.3.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案(含答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含答案)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案(含答案)
1.3地球的历史 学案(含答案)
标签 > 1.3地球的历史[编号:12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