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课时 1 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 过程。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能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课时 1 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 过程。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 (1)依据:地震。
2、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学习目标定位1.读图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了解海与洋的区别。2.掌握海的分类,理解海湾与海的区别,了解海、海湾和海峡在交通方面对人类的作用。 一、海与洋的区分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海洋可分为_和_两部分。 1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和_,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受大陆影响_,具有稳定的_和_系。
3、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描 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
4、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时课时 1 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交替及其成因。2.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3.掌握地表水平 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4.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推算方法。 一、昼夜交替 1概念 (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 (2)夜半球:背着。
5、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解释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 2.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一、昼夜更替 1.成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 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思考 “昼夜。
6、第第 3 3 课时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 的变化规律。2.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1)含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角 含义: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特例:太阳直射点所。
7、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 响,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 名称 长度 参照点 。
8、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 习精神。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激发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养成求真。
9、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结合相关示意图, 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 特点 自转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