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7 陈情表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74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6.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7 陈情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文本7 陈情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文本7 陈情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文本7 陈情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文本7 陈情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本7 陈情表,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百善孝为先”,李密感念祖母的养育之恩,不赴朝廷之命。一番陈情言苦衷,双命所系为恩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一颗拳拳之心轻轻跳动于人世间,令观者落泪;一腔赤子之情流淌于字里行间,令世人动容;一个伟岸的孝子形象屹立于史册之中,令后人赞叹。,陈情表,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归有光以绝唱之笔,祭奠自己的祖母、母亲与妻子,以及自己那过往的岁月。泛黄的书页、破败的轩窗,还有那棵亭亭玉立的枇杷树,跨越岁月的长河,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曾经的温情和甜蜜在慰藉一颗孤独的心灵。,项脊轩志,“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天下所有恋人的爱情梦想。如果说爱情是甜蜜的,

2、那么分离就是苦涩的。但是,两颗相知、相惜、相爱的心不会因分离而产生隔膜。不管你奔赴海角天涯,也不管离别会有多久,我会等待再等待。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崔莺莺那爱的誓言成就了这段爱情佳话。, 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感天动地的爱情,让我们陶醉于优美的意境之中,而在陶醉的同时,我们又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世俗的阻隔、生死的距离在坚贞的爱情面前渺小得不值一提。人类纯粹的情感在莎翁的笔下如钻石一般熠熠闪光,令人回味无穷。,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1)逮奉圣朝( ) (2)矜愍愚诚( ) (3)险衅( ) (4)祚薄( )

3、 (5)茕茕独立( ),(6)优渥( ) (7)逋慢( ) (8)猥以微贱( ) (9)洗马( ) (10)陨首( ),语言知识积累,b,w,xn,wi,zu,qin,mn,xin,yn,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di,二.识记课文中的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门衰祚薄:_ (2)慈父见背:_ (3)茕茕独立:_ (4)形影相吊:_ (5)终鲜兄弟:_,福,偏指一方,这里指“我”,孤单的样子,慰问,少,(11)刘病日笃:_ (12)逮奉圣朝:_ (13)宠命优渥:_ (14)实所共鉴:_ (15)听臣微志:_,(6)夙婴疾病:_ (7)猥以微贱:_ (8)当侍东宫:_ (9)

4、责臣逋慢:_ (10)沐浴清化:_,缠绕,辱,自谦之词,担任,逃避,怠慢,蒙受恩泽,明察,沉重,到,优厚,听任,允许,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夙遭闵凶:_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_,同“悯”,忧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 今义:向上级报告。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报答。,成人自立。,报告申诉。,(4)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5)是以

5、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拳拳,形容感情恳切。,赴京就职。,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1)凶,夙遭闵凶:_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2)矜,犹蒙矜育:_ 不矜名节:_ 自矜功伐:_,不幸,指丧父 收成不好,荒年,怜悯 顾惜 夸耀,(3)志,舅夺母志: _ 听臣微志:_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 寻向所志:_,(4)薄,志向 心愿 做标记 标志,门衰祚薄:_ 日薄西山:_ 厚古薄今:_,浅薄 迫近 轻视,看不起,5.解释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 (2)臣具以表闻:_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 (4)臣之

6、进退:_ (5)猥以微贱:_ (6)沐浴清化:_ (7)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 (8)凡在故老:_,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动词用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明的教化,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德高之人,(1)以,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_ 臣具以表闻:_ 谨拜表以闻策: _ 之不以其道:_,(2)于,介词,因为 介词,用 连词,来,用来 介词,按照,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_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介词,比 介词,给 介词,从;介词,比,6.解释下列加颜色

7、虚词的用法和意义,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_ (2)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译文:_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_ _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_,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拔,恩惠优厚,怎么敢徘徊不前,而有什么非分的企求呢!,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把表呈上。,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

8、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课外名句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文本常识积累,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犍为(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

9、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孝”名于乡里。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赴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一、作者简介,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作陈情表坚辞。,二、背景展示,表 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

10、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三、文体知识,四、文化常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期服服丧一年;功服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穿期服和功服的人都是同族中血缘比较近的人。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太守”指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的最高长官。“孝廉”指孝顺父母,品行廉洁。察举制度中的名目之一。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指优秀的人才。汉代开始实行的地方推选人才制度中的名目之一。,4.“拜臣郎中”“拜”

11、指授予官职。“郎中”是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为宫中的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时为尚书曹司的长官。 5.“除臣洗马”“除”指拜官授职。“洗马”是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6.“当侍东宫”“东宫”指太子居住的地方,借指太子。,精读研析,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句。 2.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学习目标,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的高度评价将两篇文章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

12、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课堂导语,脉络梳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 陈情的依据。 B.李密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确实处于狼狈之境,并借以 博取晋武帝同情。 C.第三段陈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 因为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 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D.李密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

13、 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答案,解析,解析 “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于文无据。,整体感知,课堂互动,1.本文题目为“陈情表”,通过阅读文章,回答:是谁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本文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答案,答案 (1)是李密向晋武帝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2)前两段是叙事,后两段是说理求情。叙事部分把矛盾摆在皇帝面前: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而朝廷诏命特下,因此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第三段重在说理自己解决矛盾之理:朝廷倡导孝道,祖母正是“无臣,无以终余年”,需要自己尽孝道的时候。第四段据第三段之理,着重陈情:“愿乞终养。”,2.

14、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样为自己辩解的?,答案,答案 (1)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2)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答案,答案 (1)“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此对偶句,通过“长”与“短”的比较,提出了一个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方案。 (2)“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个对偶句,通过“生”与“死”的并连,表现了李密一定要报大恩的诚心。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

15、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 (3)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情。 总之,对比鲜明的对偶句,既表现了诚心,又解决了问题。,问题争鸣,争论话题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我的观点:_,答案,答案 (观点提示)(示例一)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示例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的,内部矛盾重重

16、。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多读厚积,素材运用,【点击素材】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辞谢,表中以自己年少迭遭不幸、命途多舛的悲苦和祖孙相依的情感,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钦佩他的孝心,赏赐他奴婢二人,并责令郡县供养他的祖母。祖母死后,李密不食前言,应召出仕,

17、官至汉中太守。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当祖母生命垂危,朝不保夕时,在为官与尽孝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世间伟大的情感感恩。,一、课本素材,【运用示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1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丧父失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部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陈春林:孝心女孩 陈春林原本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9岁那年,母亲因脑溢血离开人世。15岁那年,父

19、亲中风导致偏瘫,卧病在床。本应继续承欢父母膝下的年龄,陈春林与年幼的弟弟却不得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年幼的弟弟离家外出打工,而陈春林则留下照顾住院的父亲,抽空到附近一家彩灯厂去串彩灯做零工,挣钱贴补家用。休学照顾父亲一年后,2013年,非常渴望读书的陈春林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并选择了离家相对近一点的另外一所学校钟山县第一中学,她要一边学习一边照顾父亲!,二、课外素材,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陈春林父亲搬进了学校安排的小柴房。从此,陈春林更方便照料生病卧床的父亲了。每天放学回到“家”后,陈春林就忙开了:淘米、洗菜、烧水,打来热水,给父亲擦洗身子、按摩穴位。饭好了,一口一口地喂给父亲吃。夜已深,打开课本,

20、开始温习当天的功课陈春林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 在陈春林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身体逐渐有了起色。现在,父亲扶着床沿、门板、墙壁和拐杖,每天能试走4、5次,一次能走上半小时,是女儿孝道的力量,给了父亲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动力!,陈春林用真情演绎了“带父上学”的孝心故事,被誉为“最美孝心女孩”。新华社、人民网、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贺州日报等各级媒体纷纷报道了陈春林“带父上学”的感人事迹,2015年,陈春林获选为第五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选材感言】青春年少的人认真关注的往往是友情,深深憧憬的永远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真希望陈春林的故事能感动一些人,扛起孝敬的大旗,把中华民族孝道的传

21、统美德发扬光大。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开头、结尾(一),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北京大学本科招生中曾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被推荐的学生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这不禁令人想起汉代的“举孝廉”。汉时选拔人才,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举孝廉”。封建社会的“以孝治天下”自是有其内在的逻辑的;但也还是避免不了出现“举孝廉,父别居”这样的悲剧。前车之鉴犹在,北大何以视而不见?,读了这则材料,你对北大的这种做法是否认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

22、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提示 “三十年前”“三十年后”形成对比,强调了“身教”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总领下文。,先读佳作,再悟亮点,孝顺子弟必明贤 三十年前看父教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题记(1),1.凤头精彩 (1)题记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提示 结合所给材料,列举朋友的不同见解,让自己陷入迷茫。引发思考,寻求答案,为下文提出论点做铺垫。,北大推出了“举孝廉”的招生制度,一时间网络上又是一番风起云涌。起初听到这个消息,便向朋友说:“挺好的,就该这样。”朋友听了,立刻反驳:“这制度怎么去实行呢?标准是什么?为了孩子的前途,哪个家长会不撒谎?”如此云云,听得我头晕

23、耳鸣,不知所以。(2),(2)第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提示,细想来,朋友说得一点儿都没错。校长只有一个,学生却有千千万,名额更加有限。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那一定是后门四处开,礼品满天送。不仅大家都头破血流,还丰满了贪腐的羽翼。甚至有人说,“北大何必举孝廉”,北大向来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闻名,并提到了被鲁迅称为“侦心探龙”、出卖师友的刘师培,出没于八大胡同的辜鸿铭,他们确有才学,北大照样能够优容。这话虽然说得头头是道,而我却不敢苟同。,任何时候,一个迫切需要发展的国家怎么可能不需要人才?但是需要人才,就可以不顾忠孝礼义了吗?有才的人可以帮助国家发展,有才又有德的人更加可以决定国家朝哪个

24、方向发展。孝乃中华之本,北大在中国处于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倘若北大都没有这样的意识,那北大凭什么做群龙之首? 北大的出发点绝对无可厚非,那就是倡导一种意识:夫孝,德之本也。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问题应该是出在执行机制上。,孝是一种主观感受,把它设立成条条框框来评价、度量,岂不是跟比较全天下的母亲谁最伟大一样吗?对于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得更深远、更细致一些。要推广一种品德,就不要把它当作一种制度来执行,而要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来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普及开来,如春风化雨般让普通人都感受到它的魅力。 设想,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便这样告诉他:“中国最好的学校,喜欢孝顺的孩子。”如果孩子从小

25、就思考孝顺是什么,对孩子的心智,怎么可能没有积极的影响呢?,百孝经里唱: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3)虽然内容有些夸张,但正因为百善孝为先,纵使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前车之鉴,也不该因噎废食,而是要思考我们怎样让这种传统美德更好地流传下去。(4),提示,2.豹尾强劲 (3)引用百孝经里的话有什么用意?,提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孝经是传统“孝”文化的载体(其观点虽然未必全都正确),引用其中的话更显出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巧妙地照应了标题。,(4)文末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提示 这句话借助百孝经里的内容,顺势引导,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发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