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 陈情表,第四单元 文言文(3),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5)拔擢( ) (6)盘桓( ) (7)希冀( ) (8)怖惧( ),(1)险衅( ) (2)床蓐( ) (3)逋慢( ) (4)矜育( ),xn r b jn,zhu hun j b,语言知识积累,1.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而刘夙婴疾病:_ (2)未曾废离:_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_ (4)猥以微贱:_ (5)不矜名节:_,二、识记课文中基础知识,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废,停止侍奉;离,离开,荐举,谦词,鄙贱的意思,自尊、自夸,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
2、夙遭闵凶:_ (2)零丁孤苦:_,通“悯”,此指所忧愁的事,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九岁不行 古义: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 (2)至于成立 古义: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不能行走。,成人自立。,(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陈诉苦衷。,辛酸苦楚的处境
3、。,这里谦言私情。,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1)行,行年四岁:_ 九岁不行:_ 余嘉其能行古道:_,(2)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_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 如履薄冰:_,动词,经历 动词,行走 动词,遵行,施行,形容词,浅 动词,迫近 形容词,与“厚”相对,(3)拜,拜臣郎中:_ 谨拜表以闻:_,(4)矜,犹蒙矜育:_ 不矜名节: _,动词,授官 动词,呈上,动词,怜悯 动词,自尊、自夸,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历职郎署:_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_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 (4)则刘病日笃:_ (5)谨拜表以闻:_ (6)凡在故老:_ (7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6.解释下列加颜色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_ 臣具以表闻:_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 谨拜表以闻:_ 猥以微贱:_,连词,因为 介词,用 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连词,表目的 介词,凭,7.写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今臣亡国贱俘:_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_ (4)谨拜表以闻:_,判断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8.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5、(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文:_ _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_ _,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独无依,一直到成人自立。,我没有祖母,不能到达今天;祖母没有我,没有办法度过剩下的岁月。,1.课文名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课外名句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2)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三、名言警句,文本常识积累,李密(224287),字令伯,三
6、国时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自幼丧父,母亲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有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上书陈情,辞不赴召。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一、作者简介,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忠,要求暂缓赴任,上
7、表恳辞。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李密传记载,李密侍奉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际,“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密遂得以终养。,二、背景展示,表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下给帝王陈述衷情的一种文书。表,虽为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流畅。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陈情表选自文选。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它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了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三、文体知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穿一周
8、年孝服的人。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的人。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这里是指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中的“秀才”含义不同。 4.“拜臣郎中”郎中:秦汉时是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是尚书省的属官。 5.“除臣洗马”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6.“当侍东宫”东宫:太子所住的地方,代指太子。,四、文化常识,精读研析,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9、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忠孝两难全的苦衷。 3.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学习目标,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以忠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动人的文章陈情表。,课堂导语,脉络梳理,整体感知,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召,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 应召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召,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 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
10、言简洁生动,富于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 寓了深深的情感。,答案,解析,解析 B项对开篇的分析不当。,答案 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召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在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以及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才能唤起皇帝的同情心;第三段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11、,才有所依凭。,课堂互动,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旨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远离,不能去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答案,2.如果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换一下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答案 不好。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作者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而写自己愿意奉召,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再搬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
12、的逻辑力量。,答案,3.文章是如何阐述、解决忠与孝这一矛盾的?结合作者感情予以分析。,答案 作者通过叙事来表达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感情的笔调来写的。对于二者之间的矛盾,作者作了很好的阐述,于情于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最终感动了晋武帝。,答案,问题争鸣,争论话题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我的观点:_,答案,答案 (观点一)李密反复强调孝亲不是为其不奉召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召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
13、母的一片真情。 (观点二)李密对蜀汉念念不忘,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遇到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多读厚积,素材运用,【点击文本】“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亲情有常,孝心无价。,一、课本素材,【运用示例】“百善孝为先”,陈情表一文令人潸然泪下。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大孝子,晋武帝多次征召,他
14、因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于是上书陈情,辞官不受。甘愿在刘氏久病床榻之时,守候床前,未曾废离。孝是本能,孝是良心,孝更是美德。敬老、爱老、养老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与义务,赡养自己的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无论我们再忙碌,都应抽些空闲常回家看看,为父母尽一份孝道,切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割肾救父感动中国 曹于亚家住四川省邻水县荆坪乡2村5组,她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2010年11月,正在读高三的曹于亚听到了不幸的消息:长年在外打工的父亲曹州德被确诊为尿毒症,双肾衰竭需要尽快接受肾移植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由于一时没有合适的肾源,曹于亚说服父母及医生
15、,将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了父亲,挽救了父亲的生命。尽管手术后身体极度虚弱,曹于亚还是一边陪父亲治病,一边复习迎接高考。由于身体原因,原本成绩优秀的她高考失利。由于“思想品德突出加20分”,她最终被心仪已久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录取。,二、课外素材,【选材感言】孝敬之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一个人在家庭中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走进社会才能够正确地对待他人和社会,才能够对人有“信”,对人有“诚”。如果一个人,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能敬爱,这种给予生命的恩情都不报答,又怎么能爱他人呢?因此,孝敬父母是为人处世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是由家庭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 【请
16、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写法、语言(二),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提示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以年龄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有典型的片段描
17、写,每一个片段都紧扣中心。纵向来看,这些片段构成了一幅人生画卷。 小标题的使用,使文章层次清晰,线索明朗,又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过渡性文字,使得文章言简意赅。,先读佳作,再悟亮点,忧与爱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1.写法灵活 (1)文章采用片段组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这一写法的特点及好处。,提示,五岁时(1)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2)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哈哈,慢点儿,脚下”的关切声。 八岁时(1)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
18、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2)“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2),十三岁时(1)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你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没见我在写作业么?!”(2)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2)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十八岁时(1) “妈,我
19、紧张。”你紧锁着眉头。(2)“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2)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三十岁时(1)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2)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吐着烟圈,(2)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四十五岁时(1)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时间长了会坏
20、的”(2)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五十五岁时(1)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2) 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提示 a.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如第段“含着棉花糖”,第段中“悄悄”松开大人的手、“撅着小嘴”,第段“紧锁着眉头”、妈妈把巧克力放进书包,第段父亲吐烟圈。这些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充满了生活气息。 b.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第段,语言描写中看出小孩子渴望独立的想法;第段的语言描写既表现了学习的烦躁、少年的无状,也衬托出了母亲的爱;第段的语言描写真实再现了父亲开导孩子的画面;第段中“不能退”的重复让读者想象得到电话那头的问话,也能感受到儿子的孝心;第段对父母的叮咛嘱咐充满了关爱。,2.语言优美 (2)本文语言凝练,干净利索,但却并不简略,里面不乏传神的细节描写。请具体说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