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度18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629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度18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度18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度18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度18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度18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度18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答题卡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

2、、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

3、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

4、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

5、、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 1900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所及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 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五四”

6、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青春的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枪毙”。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催生

7、了中国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 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和时代生活基础的,梁启超、李大钊和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奠定了昂扬、欢乐的基调。 B.文章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式。 C文章第三段先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然后以李大钊的文章为例,集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 D文章四、五两段的论证思路是相同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

8、然后列举事实加以佐证,很有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

9、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

10、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

11、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

12、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

13、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材料三:“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

14、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上述三则材

15、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B. 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C.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 众因此爱上诗词。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B.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C. 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

16、“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D. 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6分)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狼叫 甘应鑫三只羊乡的光棍表叔秃顶那年,刚过56岁,随村里人去市火车站当临时搬运工。有一天,路过站外一处垃圾堆,忽然听见婴儿啼哭,觉得蹊跷,揭开脏包一看,是女婴,已经生命垂危。他心软了,说:“天送的,我收养了。”最后牢牢地抱了回去。转眼十年过去。养女吃着百家饭,纳着百家福长大了,而表叔已不经熬,

17、刀耕火种,骨瘦如柴,又害眼疾,为了养女上学,多攒点钱,上山采药又摔伤腰椎,差点见阎王。当年表叔家日子过得实在太苦,餐餐清汤寡水,顿顿眼泪水泡饭。父女俩去赶集,村民指指点点,句句戳心。有夸他行善添寿,有骂他窝囊造孽,自己吃不饱肚,还捡个小孩养表叔听过苦笑一声,便默不吭声,照旧当成亲生的养。最近几年,乡政府抓精准扶贫,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到乡里建洋房,表叔拿不出足够自筹款建房,一直与山相依、以水为伴。以往,村里人能关照则关照他,如今人畜搬走,他就成了单身独户,住在村东山脚下一栋毛南族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逢上刮风下雨,烧瓦裂缝漏雨,房梁摇摇欲坠,有时还掉落下蛇鼠,住得心惊肉跳

18、。好在,乡干部经常来慰问,又帮他落实贫困户补助金、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生活改善了,心坎压的石头也落地了。村上生源少,小学教学点早就撤销,邻近村小学和初中,合并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方圆二十多公里内的小孩,得走路去乡里读书。表叔家去乡小学,步行至少一个小时方穿过雾气笼罩的莽莽森林,途中一段险滩要趟过小溪,一段险路要从悬崖巨石间挤过去。这里山高水深,荒无人烟,却一点也不寂静,鸟鸣兽啸,奇香弥漫,连大人都惧怕,嫌远,更何况小孩;所以家境好的小孩转学,家没钱的小孩,有的就辍了学。养女想退学,表叔对养女说:“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我吃就有你吃,你要念好书,争口气!”然后卖掉了家畜。从此,天麻麻亮养女又

19、出门上学,放学又随着星辰到家。有一天傍晚,养女放学路过老坟山,乌鸦乱叫,她见一堆新坟招魂幡下,猛蹿出一只白兔,吓得她背脊发冷,中邪似的絮絮叨叨一晚胡话。另一夜,一群野猪又把表叔家稻田拱得颗粒无收。打那以后,表叔为给养女壮胆,想出一个护身秘法,并教会她:学狼叫。过了这么多年,又听见狼叫了,消息传开去,人们觉得怪。记者们驱车到了乡里探秘,不少人说亲眼见过狼。看见她牵牛出门,记者好奇地问:“山里有狼,你不怕吗?”她苦笑答:“不怕,我有办法对付狼。”记者一愣,是小瞧了女孩,瞪大眼一瞄,女孩天生一双鸳鸯眼,眼珠子左边幽蓝色、右边褐橘色,一眨一眨,璀璨,勾魂。记者问:“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她鼻子有些酸,

20、说:“去打工赚钱,照顾爸爸。”在一旁的表叔听了搂住养女无声地抹泪。表叔边招呼记者坐下吃五彩糯米饭,边烧水泡茶,说:“小女从上小学起,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非常懂事乖巧,平时放学回家,就主动做家务”记者们蔫头耷脑钻进密林,喘气爬上磐石,忽听见山崖背后“嗷呜嗷呜”的哀声与风声从极远之地呼啸而来,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间激荡,那声浪足以将人掀下山崖。记者们疑心是风声作怪?是狼嗥?是人喊?记者们走后,清明阴雨就来了,断断续续,没有放睛过,偶尔还打几个炸雷,屋顶上的瓦被震落下来,门前一株古树被劈开了花。万幸的是,石楼没塌,父女俩躲过了一难。表叔没想到,过完分龙节不久,乡政府忽然安置他去了一家养殖场帮忙;还为他

21、养女找到寄养家庭,是一对没有孩子且富裕的中年夫妇。终于,三只羊乡里没了狼叫。(2017年9月28日河池日报)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描写光棍表叔家餐餐清汤寡水、房梁摇摇欲坠、门前古树被劈等细节,很好地表现了表叔抚养养女的艰难。B. 养女是一个懂事的乡村少女形象,她在学习上十分努力,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她主动做家务,她希望将来能挣钱孝顺养父。C. 记者在乡里和女孩分别不久就听到了“狼叫”,因此发现了真相。在他们努力下,乡政府终于对父女二人做出了适当的安置。D. 开头交代地名“三只羊乡”,暗示了地瘠民贫;交代表叔的光棍身份,以及他当搬运工

22、的事,为下文写他收养孩子作了铺垫。8.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6分)9. 小说以“狼叫”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

23、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

24、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拨:治理。 B.坐事谪知桐城坐:因为。C.帝尝御东阁御:主掌。 D.视诸儒最旧视:与相比。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

25、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给资格最老的读书人陶安专

26、门赐门帖子赞扬他。B.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C.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而获胜。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隐

27、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注释:隐沦:泛指神仙。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B颔联“唯”“始”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C颈联“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

28、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D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1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 ,_ _。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4)、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 , 。”

29、(5)、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三、 语言文字运用(14分)18.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

30、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C.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

31、心技术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免去了决心奋力攻关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B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C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D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

32、做了18种概念模型20.下面是某高校书法社新任社长的简短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每个社友,大家好!今天能当选为书法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从小学起,本人就光顾各类书法比赛,并多次荣获大奖,有一定书法功底,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我一定不吝辅导。也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我们齐心协力把书法社办好。谢谢大家! 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不久前,一位知名律师带了两个孩子乘坐火车,因为买到的是两张分散的上铺,想找

33、人商量換成下铺。找到的第一个人是大学生模样的男生,刚开始的时候同意换铺,但是后来男生说自己的腿受伤了,拒绝了律师的请求。第二个像大学生的男孩更是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他的请求。最后,两个女孩给他換了下铺,还坚决拒绝了给她们的差价。事后,律师在自己的博客写道:“嗯,我们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两位好心的女孩。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也会为人父,也会有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此博文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材料二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

34、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胡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3分)(“历史基础”于文无据,无中生有;说郭沫若做出贡献也牵强)2.C(3分)(第三段论述的中心是首句的分论点)3.A(3分)(B项强加因果;C项混淆二者关系,不是“平等并列”,而是从属关系;D项“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说法绝对。)【答案】4. C 5、 A 6. (1)中高考要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校教育改变传统文化的讲授灌输方式(2)传承

35、传统文化,要赋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3)青少年要多读书,不能用碎片化阅读取代书籍的阅读。(4)社会要加强对民众的阅读引领。【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C“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错,原文结尾段只是说“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选项曲解了文意。【5题详解】试题分析:B“就能焕发生命力”太绝对;C“也就是要亲近群众”错,亲近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E“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错,原文是“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6、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传承传统文化”“几种方式”,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如材料一中“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得出中高考要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校教育改变传统文化的讲授灌输方式;再如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概括出传承传统文化,要赋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材料三主要以张一清的感受提及社会要加强对民众的阅读引领,不能不能用碎片化阅读取代书籍的阅读。7. C(3分)【解析】C项,“发现了真相。在他们努力下”分析不正确。小说原文第(10)至(13)段写记者来到后的情形,没有明确交代记者们发现了真相,也没有写记者们的努力。8

37、.(6分)【答案】 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如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仍有贫困人口,国家实施对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制度。如向光棍表叔提供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等。农村生源减少,学校实行合并措施。 9.(6分)【答案】 情节上,“狼叫”是最关键的情节,推动了相关情节发展,与父女二人命运的转折关系紧密。人物上,使父女二人的形象更鲜明。学狼叫是表叔应对困难的策略,体现着父爱;是养女行路时壮胆的行为,表现着她的坚强与成长。环境上,“狼叫”表现了当地的偏僻与贫穷,为小说的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主题上,“狼叫”的消失,写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10.解析:

38、答案:C项,御:驾临。11.解析:“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指抚慰百姓,讨伐有罪。 答案:B12.解析:“擅长政治投机”“奉承太祖”错,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 答案:B13.参考答案:(1)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召集饶州官员和百姓,以顺逆的道理晓谕他们,环城坚守。(2)有位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追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参考译文:陶安,字主敬,是当涂县人。幼年时就很聪慧,广泛阅读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躲避战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年老的学者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召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天下大乱

39、,豪杰们纷纷起来吞并争夺,然而那些人的意图在于(掠夺)百姓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伤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平定不成问题。”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陶安跟从(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的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宋濂,治理百姓

40、的才干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人,于是就任命(他)掌管黄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因事获罪被贬桐城知府,后改任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召集饶州官员和百姓,以顺逆的道理晓谕他们,环城坚守。援军到达后,陈友定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民众,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修建生祠奉祀他。洪武元年,(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人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是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

41、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如果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在妨害它。”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美色眩惑耳目。邪说不除去,那么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几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到官居侍从时,皇帝的恩宠更加优厚。皇帝制作了门联赐给他,上写:“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

42、荣耀的。有位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追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贬黜了他。14A (3分)【解析】“诗人将隐者与 隐沦作对比”说法错误。诗人以“隐沦”指代韦九山人。15(6分)【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或对污浊尘世的厌弃,对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喜爱。)(2分)(1)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1分)(2)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

43、活的向往。(1分)(3)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1分)(4)尾联虽以议论作结,但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1分)16.(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7答案:A 解析:“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