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2课《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8719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2课《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2课《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2课《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2课《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2课《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1、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 ,字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春秋时期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主张的 核心是“仁”。,丘,仲尼,曲阜,教育,思想,儒,关于孔子和论语,2、论语,是_编辑的家典籍,共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内容是记录,有孔子应答弟子当时的话,也有关于弟子间谈论孔子言论的记录。可称为体散文。内容以、为主。和、 、 合称为“四书”。,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儒,孔子的言行,语录,教育,伦理,大学,中庸,孟子,关于孔子和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大夫。 颛臾:附属于鲁的小国。 伐:讨伐。,孔子的时代,不但周王室不再有统率诸候的力量

2、,而且诸候的权力也落到卿大夫手中,鲁国的季孙、孟孙、叔孙就把握国政,季孙氏更集中。冉有、季路在孔子门弟子中是以“政事”著名的,他俩都在季孙手下做事。季孙想扩大地盘,借口消灭一些附庸,先想攻颛臾,怕孔子反对,所以让冉有、子路去探探口气,于是一场师生问的辩论展开了。且看记录者怎样用短短的篇幅写出孔子的义正辞严使冉有等理屈词穷,使百世之下读了还可想见当日的情况。,背景介绍,1、孔子是否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理由是什么? 2、针对冉有的辩解,孔子是如何反驳的?(两次) 3、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那么季孙讨伐颛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课文解读,孔子是否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

3、理由是什么?,反对。“求!无乃尔是过与?” 理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辩解一: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打比方(两个):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在其位谋其政,失职就要追究责任,推卸责任,辩解二:“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

4、安无倾”、“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希望人民安居乐业,通过仁义教化去吸引人来归顺、去感化别人。,借口,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那么季孙讨伐颛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季孙真正担心的是住在萧墙里的鲁君。当时季孙把持朝政,与鲁君矛盾很大,他担心鲁君要采取对他不利的手段,所以要先下手为强,占领颛臾这块地方以便扩大自己的势力与鲁君对抗。,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论点,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该责备你吧?颛臾

5、,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要攻打它,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充任职位,做不到就辞职。(盲人)摇晃着 要倒下,(辅助者)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译文,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贫

6、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财富平均分配了,便无所谓贫穷;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感到人少;国家安定,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像这样,(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的政教吸引他们;已经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使他们归顺;国家四分五裂,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的内部呢!”,译文,季氏,孔子,冉有、季路,权臣,家臣(学生),老师,争权 夺利,礼治 仁政,文谋(主)武勇(次),季氏将伐颛臾(语录体散文),责,无乃尔是过与,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

7、之臣也不当伐,驳,引用名言,设比喻,斥,君子品质,政治主张,揭穿阴谋,晓之以礼,晓之以理,晓之以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冉有,孔子,判断句 是社稷之臣也这是国家的臣属 疑问句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则将焉用彼相矣?那么还要辅助者干什么呢? 是谁之过与?这是谁的过错呢?,特殊句式,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谋动干戈于邦内 (2)宾语前置 无乃尔是过与?(“是”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何以伐为?(“何以”“以何”) 被动句 龟玉毁于椟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推测语气,意为“

8、恐怕吧”); 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要呢”),特殊句式,1“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而不能来(之)” 2“既来之,则安之。” 3、后世必为子孙忧 吾恐季孙之忧,三处均动词的使用动法,使来(归顺),词类活用,忧指忧患的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有国有家者古义:奴隶社会中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国”也指“国都、京城”,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今义:“国”指国家,“家”指家庭。,古今异义,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介词,用。“以”后省略了代词“之”(颛臾)。为:做。 今义 以为:认为。,古

9、今异义,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心下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于,1.介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当中”“向”“到”“自”“从”“跟”“同”“对于”“给”“由于”等。,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表处所:在,从,到,介词。表对象:向,对,对于。,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表处所:在,从,到,介词。向,对,对于,介词。与,跟,同。,(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良曰:“长于臣

10、。”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有时动词前面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引进动词宾语。无实义。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他日,(孟子)见于王,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2是谁之过与?同例1,表反问,可译为“呢”,通假字,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抚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定居。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分:分开;崩:崩溃;离析: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离散,不能保持团结统一。 祸起萧墙:指祸害起于内部。,相关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人教版 > 拓展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