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 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3
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 1mm4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5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6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 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9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
4、播速度是 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10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11如图所示为 A、B 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 A、B 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 A 做变速运动,小车 B 做匀速运动B小车 A 做匀速运动,小车 B 做变速运动C小车 A、B 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 A、B 都做变速运动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
5、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13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km( )A所用时间为 2.4h B所用时间为 2.6hC平均速度为
6、48km/h D平均速度为 50km/h二、填空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45 分)15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 km (2)36km/h m/s (3)0.6min h。16一个声源 2min 内振动了 720 次,它的频率为是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 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次。17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 “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1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2min 内通过了 300m 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m/s,
7、这个物体在前 10s 内的速度是 m/s。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20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2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速度计读数为 ; 停表示数为 。22如图所示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 ,图中 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 (选填“快”或“慢”)乙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 ,图中 完成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 (选填“快
8、”或“慢”)。23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和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4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 70m 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 60m 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5s,则:(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25某人看见闪电经过 5s 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 m?26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几 s 时间才能传给终
9、点的计时员。27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 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 10 时 15 分;到达 B 地时,钟表显示为 10 时 45 分。求:(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 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 20m/s 的速度行驶 1000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9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如表为他乘车
10、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2018 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 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
11、度线是否损坏;(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图中 B 刻度尺的刻度线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所以 B 刻度尺的放置是错误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故选项 A 和 C 错误,B 正确;A 刻度尺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 1mm,物体的长度是:2.20cm;B 的放置错误,故其读数 2.2cm 也是错误的,所以选项 D 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测量仪器,不同仪器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分度值,
12、刻度尺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它仪器,应特别注意。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错误可以避免的,即测量时出现误差,并不是出了差错,故 A 错误;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都
13、是可以减小误差的,故 B 错误;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 C 正确;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 D 错误。故选:C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 1mm【分析】结合生活常识,对选项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实际,然后排除不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答案。【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14、;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故本选项符合实际情况;C、课桌的高度约为 0.8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 75m0.075m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4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
15、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1)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2)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选项 BCD错误,选项 A 正确。故选:A。【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
16、向前运动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以车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 A 错误。(2)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小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相对于小华是运动的;故 B 错误;(3)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
17、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6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故选:A。【点评】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
18、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 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类似公式: 、R 。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19、。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
20、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 D。【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9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分析】A、根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进行分析;B、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C、根据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进行分析;D、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解答】解:A、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 A 选项正确;B、因为声
21、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 B 选项错误;C、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因此 C 选项错误;D、因为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因此 D 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关于声音的一些特点,都属于记忆性知识,牢记相关知识是选出正确选项的前提。10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
22、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 v 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54 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如图所示为 A、B 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 A、B 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 A 做变速运动,小车 B 做匀速运动B小车 A 做匀速运动,小车 B 做变速运动C小车 A、B 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 A、B 都做变速运动【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
23、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解答】解:A 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 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 A 做匀速运动,小车 B 做变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B 符合题意,A、C 、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频闪照片的原理和打点计时器一样,即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一个点,可直接同两点间距的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24、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观察图象,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去分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 4s 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选项 A 正确;B、4s8s 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 B 正确;C、0s8s 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 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 正确;D、甲同学从 4s 开始行走,到 8s 末行走了 5m,用时 4s,则甲的速度:v 甲 1.25m/s ;乙同学从 0s 开始行走,到 8s 末行走了 5m,
25、用时 8s,则乙的速度:v 乙 0.625m/s 选项 D 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图象,根据图象上的信息做出选择。选项 D 的解析也可以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来比较甲和乙的运动快慢:甲和乙在 8s末运动的路程相同,但甲所用时间比乙少,则甲运动的比乙快,即甲的速度比乙大。13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分析】先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的大小变化,根据 v 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再分析各个选项小球的速度变化,从而得出符合题
26、意的选项。【解答】解: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加速下落,故 A 不符合题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 B 符合题意;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 C 不符合题意;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模型图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是本题的关键。1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
27、的平均速度为 40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km( )A所用时间为 2.4h B所用时间为 2.6hC平均速度为 48km/h D平均速度为 50km/h【分析】利用 t 求前、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得出总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 v 得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1 1h;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 1.5h;总时间:tt 1+t21h+1.5h2.5h,故 AB 错;(2)平均速度:v 48km/h,故 C 正确、D 错。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记住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 2 除)。二、填空题(共 15 小题
28、,每小题 3 分,满分 45 分)15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 0.05 km (2)36km/h 10 m/s (3)0.6min 0.01 h。【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1)50m5010 3 km0.05km;(2)36km/h36 m/s10m/s ;(3)0.6min0.6 h0.01h。故答案为:(1)0.05;(2)10;(3)0.01。【点评】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例如:45m451000mm45000mm 。16一个声源 2min 内振动了 720 次,它的频率为是 6 Hz,人耳 不能
29、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 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200 次。【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1)物理学中,1s 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 2020000Hz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解答】解:物体在 1s 内振动 1 次,称为 1Hz如果 2 分钟振动 720 次,说明120s 振 720 次,那么在 1s 内振动了 6 次,称为 6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听不到的。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 200Hz,即 1s 内振动 200 次。故答案为:6;不能;200。【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
30、情况和对频率计算的能力。17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汽车 为参照物;小红说 “车真快”是选定了 地面 为参照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相对司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2)以地面为参照物,司机、乘客和汽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车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汽车;地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1、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2min 内通过了 300m 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2.5 m/s,这个物体在前 10s 内的速度是 2.5 m/s。【分析】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 2min 内,速度在各时间点处相等。速度计算公式 VS T(S 为通过的路程,T 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解答】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可用 v 计算。由题干知S300m,t2min120s,所以 v 2.5m/s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处处相等,故这两个空结果一样。答:2.5;2.5【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
32、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做题时要注意单位的转化,把时间的 min 化成 s。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 和 丙 ;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乙 。【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v 求出甲的运动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 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解答】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
33、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 20m 时,运动的时间是 5 秒,运动的速度 v 甲 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 v 乙 6m/s,丙的速度 v 丙 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 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故答案为:甲;丙;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20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
34、平均速度是 40 km/h。【分析】由图求出汽车的运行时间 t 与路程 S,由速度公式 v 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知车的运动时间:t12h25min9h25min3h,车走的路程:s27582km 27462km120k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v 40km/h。故答案为:40。【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由图中的仪表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解。本题运用课堂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2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1.85 cm;速度计读数为 30km/h ; 停表示数为 65s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35、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取速度表示数时,首先明确采用的单位和分度值,然后确定具体的速度。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木块左侧与 2.00cm 对齐,右侧在 3.8cm 和 3.9cm 中间,估读为 3.8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85cm 2.00cm1.85c
36、m。速度表上标有“km/h” ,说明采用的单位是 km/h,在 20km 之内有 4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5km/h,指针在“20”后两个小格处,示数为20km/h+25km/h30km/h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0”和“2”之间,略偏过中线,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1min6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2s 之间有 4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s,指针在 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5s,即秒表的读数为 60s+5s65s 。故答案为:1.85;30km/h;65s。【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
37、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22如图所示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 时间 ,图中 摩托车 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 快 (选填“快”或“慢”)乙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 路程 ,图中 自行车 完成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 慢 (选填“快”或“慢”)。【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速度公式 v 可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就得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比较速度的大小。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
38、法,分析图示情景,然后答题。【解答】解:(1)甲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时间,图中摩托车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根据 v 可知,摩托车运动快;(2)乙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路程,图中自行车完成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根据 v 可知,自行车运动慢。故答案为:时间;摩托车;快;路程;自行车;慢。【点评】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一般有三种:路程一定,比较时间; 时间一定,比较路程;在引入速度后,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23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 秒表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气泡做匀速运动
39、,速度大小为 0.025m/s 。【分析】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原理是 v ,用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时间。由图看出 s 与 t 成正比,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求得速度。【解答】解:测量气泡的速度”是 v ,用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时间。由图象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气泡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 0.025m/s故答案为:刻度尺;秒表;气泡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 0.025m/s。【点评】对于实验关键要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 v ,读图时要注意。24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
40、前方 70m 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 60m 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5s,则:(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分析】(1)已知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根据驾驶员发现前方 70m处由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 60m 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可求得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然后可求得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2)车的速度行驶过快时,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变大,为避免车祸的发生应减小车行驶的速度、保持车距等。【解答】解:(1)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 s70m60m10m,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v 20m/s 。(2)为了你和他人
41、的安全,开车时注意: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开车,开车时应注意力集中、保持车距等。答:(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 20m/s。(2)请勿超速行驶。【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计算,同时进行了安全教育,有意义。25某人看见闪电经过 5s 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 m?【分析】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310 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40m/s),求距离利用公式 svt 进行计算。【解答】解:v ,打雷处距人的距离:svt 340m/s5s1700m答: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 1700。【点评】本题考查我们对
42、于速度公式求距离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关键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看到闪电后到听到雷声这段时间就是雷声传播的时间。26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几 s 时间才能传给终点的计时员。【分析】已知路程与声速,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声音的传播时间。【解答】解:由速度公式:v 可知,声音的传播时间:t 0.29s ;答:枪声需要经过 0.29s 传到终点计时员。【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枪声的传播时间,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7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 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 10 时 15 分;到达 B 地时,钟表显示为 10 时
43、 45 分。求:(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 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分析】(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 A 地到 B 地所用时间,(2)由图可得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路程,再利用 v 求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3)求出了轿车的速度,由图可得轿车从 B 地到南宁的路程,再利用 t 求从 B 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0.5h;(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路程:s120km 70km50km,轿车从
44、 A 地到 B 地的速度:v 100km/h;(3)由图可得轿车从 B 地到南宁的路程 s70km,轿车从 B 地到南宁的时间:t 0.7h。答:(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所用时间是 0.5h;(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为 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 B 地到达南宁需要 0.7h。【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通过图象得出需要的信息。2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 20m/s 的速度行驶 1000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
45、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析】(1)已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根据 svt 计算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根据 v 公式变形计算出在模拟公路上的时间;求出总时间和总路程,根据 v 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 v 可知,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 1t18m/s500s4000m ;(2)由 v 可知,在模拟公路上的时间:t2 50s;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总路程 s4000m+1000m 5000m,总时间 t500s+50s 550s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 9.1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4000m
46、;(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9.1m/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利用公式时,要注意适用条件,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29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如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分析】从出租车发票中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10:0010:05,据此可求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 6km;计算出租车行驶的速度可用公式 v 。【解答】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从 10:00 到 10:05,即 5min;(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 6.0km,即 6000m;(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 20m/s。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5min;(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 6000m;(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 20m/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否从出租车发票中获取相关信息,属于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