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08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愚公移山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 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歌曲导入):播放MTV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

2、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导入二(情境导入):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1.作者简介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

3、,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2.交流背景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3.知识链接关于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

4、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4.积累字词(1)注音万仞(rn) 惩山北之塞(s)荷担者(h) 箕畚(j) (bn)河曲智叟亡以应(w) 一厝朔东(cu)(shu)始龀(chn) 无穷匮也(ku)雍南(yng)(2)解释词语通假字始一反 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亡以应“亡”通“无”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虚词“而”的用法a.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b.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c.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

5、匮也,而山不加 增“其”的用法a.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b.“他”:惧其不已也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 如土石何“之”的用法a.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c.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d.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的用法a.副词,“将”:年且九十b.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于”的用法a.介词,“到”:达于汉阴b.“向”:告之于帝“

6、焉”的用法a.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b.语气词,相当于“呢”:始一反焉 语气词,相当于“了”:无陇断焉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毕 力平险(险峻的大山)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特殊句式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倒装句 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思考下列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4.移山的结

7、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交流点拨】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 远,往返时间长。“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4.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两座山。(二)深层探究1.文章第一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2.阅读二、三自然段,请排 出移山的人物表, 说说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3.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

8、”态度又怎样?【交流点拨】 1.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2.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 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3.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太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 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

9、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的。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第二课时1.检查课文朗读。2.重点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深层探究1.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

10、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2.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3.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 1.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2.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

11、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 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3.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

12、理。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挖山不止。今天 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因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胜利。1.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交流点拨】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

13、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2.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颇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愚公移山(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