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891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2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2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2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2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记载了春秋时期 200 多年间的重要史实。 左传描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都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和散文创作影响很大。【文章主旨】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文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焉?”刿曰:“肉食者鄙(b)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敢专也,

2、必以之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bin)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 ,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chng)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zh)乱,望其旗靡(m) ,故逐之。 ”【对照注译】

3、原 文 注 释 译 文十年春,齐【师】 【伐】我。 【师】军队。 【伐】攻打。 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公【将】战。 【将】准备。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 【见】 。 【请】请求。 【见】接见。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乡人】同乡。 【肉食者】吃肉的人。位高禄厚的人。 【谋】谋划。【间】参与。他的同乡说:“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刿曰:“【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 ”【肉食者】吃肉的人,位高禄厚的人。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远谋】深谋远虑。【乃】入见。 【乃

4、】就。 就进宫去见庄公。问:“【何以战】?”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何:什么。以:凭,靠。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之分人。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专】个人专有。 【必】一定。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 【从】也。”【对】回答。 【小惠】小恩小惠。【徧】同遍,遍及。 【弗】不。 【从】跟从。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 ”【牺牲】指猪

5、、羊、牛等。 【帛】丝织品。 【弗】不。 【加】虚报。【信】实情。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 【福】也。 ”【信】信用。 【孚】为人所信服。【弗】不。 【福】赐福,保佑。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实情判断。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忠】尽力做好本分

6、的事。 【属】类。 【可以】可以凭借。 【从】跟随。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乘】乘作。 【于】在。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公将【鼓】之。 【鼓】这里作动词,击鼓进军。 庄公要击鼓进攻。刿曰:“未【可】 。 ” 【可】可以。 曹刿说:“不可以。 ”齐人【三鼓】 。 【三鼓】三次击鼓。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刿曰:“【可】矣。 ” 【可】可以。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师【败绩】 。 【败绩】大败。 齐军大败。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刿曰

7、:“未【可】 。 ” 【可】可以。 曹刿说:“不可以。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登上车前横木。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遂】 【逐】齐师。 【遂】于是。 【逐】追赶,追击。 于是就追击敌军。既克,公问其【故】 。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故】原因,缘故。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对曰:“【夫】战,勇气也。【夫】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 【再】第二次。

8、【竭】耗尽。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彼【竭】我【盈】 ,故【克】之。【竭】耗尽。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克】战胜。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际意义。 【测】推测、估计。 【惧】害怕。【伏】埋伏。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预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m) 】 ,故【逐】之。”【辙乱】战车轮迹很乱。 【靡】倒下。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轮迹很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

9、下令追逐他们。 ”【文章赏析】本文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但却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中国战争史中因为主观指导的正确,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本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凡是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枝节就尽量省略。如第一段写曹刿谒见庄公,进见的细节一概省略了。但文章对战前战后反映曹刿战略见解的谈话,则详加叙述,因为战前是分析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是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这些都是围绕主题写的,全文自始至终突出了“论”字,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结构严谨,

10、前后照应。全文只用二百二十二字,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述得清清楚楚。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划人物。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无知,曹刿深谋远虑。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 、 “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练习与检测】 (共 50 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9 分)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 小惠未徧 ( )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11、 (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肉食者谋之( ) 夫战,勇气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4 分)(1)齐师伐我 ( )(2)齐师败绩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9 分)(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3)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6)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7)再而衰 古义: 今义: (8)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9)必以情: 古义: 今义: (四)翻译句子(6 分)(1)小大之

12、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 分)(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2 分)(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2 分)(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2 分)(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什么?(2 分)(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2 分)(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什么?(4 分)2. 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一鼓作气,

13、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 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鲁庄公的“鄙”表现在那些方面?(4 分)(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6)古义:即使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8)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9)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四)翻译句子(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3)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夫大国,难测也。(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惧有伏焉(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2. C3. 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北师大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