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249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道:道路B殆不可数殆:几乎C余怜而售之怜:可怜,同情D铲刈秽草秽:污秽答案B解析A项道:走。C项怜:喜欢。D项秽:杂乱。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由其中以望是其果有遭乎货而不售余怜而售之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D解析其:它的;语气副词,难道。售:卖出,买。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货而不售B可以笼而有之C农夫渔父过而陋之D其冲然角列而上者答案C解析C项是意动用法,其他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4下列各

2、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笼而有之 B丘之小不能一亩C虽古好事之士 D悠然而虚者与神谋答案A解析B项古义:不足,不满。今义:不行。C项古义:爱好山水。今义:好管闲事,喜欢多事。D项古义:广大的样子。今义:悠闲的样子。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B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C若牛马之饮于溪D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答案A解析A项是省略句。B、C、D三项是倒装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

3、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货而不售:_(2)伐去恶木:_(3)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_(4)以效兹丘之下:_答案(1)卖(2)不好的(3)美好的(4)尽力贡献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货而不售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余怜而售之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

4、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D解析而:表转折,但;表顺承,就。之:代词,它;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小丘是继西山之后柳宗元发现的又一胜地,形状像熨斗,位于山口西北二百多步之处。柳宗元花四百两银子从唐姓主人手中将它买下,成了它的新主人。B西小丘长期被废弃,秽草丛生,恶木纵横。柳宗元和他的朋友将其铲刈、砍伐、焚烧,使西小丘展现出美丽的容颜:嘉木挺立,美竹婀娜,奇石峥嵘。C西小丘是幸运的。它小巧、美丽,在偏远之地却被人轻贱,沦为弃地,它与柳宗元的偶然遇合彻底改变了命运。相比之下,它的新主人却不那么幸运。D西小丘是柳宗元坎坷的

5、人生际遇的象征。它在荒山无人问津,在京城却重金难买。作者借它倾诉不平之鸣,宣泄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打击的内心忧愤。答案A解析水潭的形状像熨斗,而不是小丘的形状像熨斗。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译文:_(2)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译文:_答案(1)于是就轮番取来了一些用具,铲割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掉一切荒秽。(2)即使是古时爱好山水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

6、,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

7、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

8、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注 九节筇(qin):一种竹杖。唶(ji):赞叹。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答案B解析秀:美好,秀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A项“因”,第一个是副词,于是,就;第二个是介词,趁着,趁机。B项“于”,第一

9、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比。C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D项“乃”,均为副词,表出乎意料,解释为“竟,却”。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译文:_(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译文:_答案(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竖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

10、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13宋濂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吗?为什么?答:_答案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参考译文龙泉多高山,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各山更是特别高,其中有一座四面高耸中间低洼的山,形状像个筐,人们于是称它为“匡山”。山上有很多苍松,充满视野,高入云端,鲜绿照人,就像洗过的一样。松树上有薜荔和女萝类的野生植物缠绕,(这些植物)横向延伸几丈远,颜色嫩绿犹如可餐。松树根上生长的茯苓,像羹斗那么大,和黄精、前胡以及牡鞠的幼苗混杂在一起,采来可以吃。我的朋友章三益很喜欢这座山,在山里新建了一座草屋。草屋西南若干步远的地方,有两个

11、深潭,深潭里有蛟龙。云气(从深潭)慢慢往上升腾,顷刻间就弥漫了整个山谷,它的颜色是纯白色的,好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风从东边吹来,云气就飘走了,章君为此又(在这里)建造了烟云万顷亭。草屋的东北又若干步远的地方,山势更加高耸,山峰和山峦也更加陡峭,气势好像要连接天空。向南望去闽中几百里的地方,美丽的树木就像荠菜紧贴在地上,章君为此又(在这里)修建了唯天在上亭。草屋的正南又若干步远的地方,光线明亮,地势开阔,空气清爽洁净,东面、西面、北面的各个山峰,都竞相呈现美丽的山势,令人喜爱,玩赏不够,加之在这里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带上酒器而饮酒,没有什么不适宜的,章君为此又(在这里)修建了环中亭。章君在写

12、诗作画的空闲时间里,披上披风,拄着竹杖,遍游三亭。回去坐在草屋里,回头凝望山上的苍松,(它们)就像善士、伟人一样在他的左右拱手作揖。章君注视的时间长了,精神专注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好像在千年前正与古代的英雄豪杰对话。章君高兴极了,起来穿上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每天在诸多松树间歌唱吟咏,木屐合着节拍发出清脆的声音,与歌声相应和。苍松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隐约发出笙箫般的音乐来使他快乐。章君赞叹说:“这是我得到了看松的乐趣了。”于是用“看松”来给他的草屋命名。龙泉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听说后质疑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竖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

13、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竟然用看松来给他的草屋命名,好似隐居的人的做法,是看不起世人的搅扰因而不愿与他们接近呢,还是认为这些人不值得结交从而只去喜欢松树呢?”金华的宋濂(我)私下里却不这样认为。在植物之中,禀性正直有刚强气节的,只有松树具备这些品质。(我)曾经对此深思:春天回暖,不论是根部蕴藏力量的大树还是积蓄力量的草根,没有不枝繁叶茂呈现一时的美丽的。等到秋高气爽,霜露降下来以后,叶子就都变黄陨落而没有剩余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隐居,与松树结为朋友,就严格要求自己像松树一样卓异独立;等到他为了时局而出山,(依然)刚毅坚贞严格要求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议论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最终能够建功立业从而恩泽百姓,从一开始就未曾与松柏的个性有过背离。有的人不理解,牵强地说章君忘记了世人,从而质疑他隐居匡山,怎么可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