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679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2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2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2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答案:B解析:分析:B 项是助词,无意义;其余三项都是代词。故选 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答案:A解析:分析:B 应在“于”前停顿;C 应在应在“刻”后边停顿,把“贤”后边的停顿去掉;D 应改为在“去”后边停顿。故选 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3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2、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D解析:分析:A “之”动词,到;B “之”助词,无意义;C “之”助词,的;D “之”代词,和例句中“之”用法相同。故选 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4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 “便扶向路” ,又“处处志之” ,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 ,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答案:A解析:分析:桃花源记是作者理想的生活乐园,是虚构的,反

3、应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故选 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 寻病终 C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D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答案:C解析:分析:C两个“向”都是“从前的”意思。故选 C。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6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 sh 屋舍俨然 sh B为外人道 wi 捕鱼为业 wi C男女衣着 zhu 便要还家 yo D与外人间隔 jin 此中人语云 y答案:B解析:分析:A 项两个读音互换;C 项“要”读一声,同“邀” ;D 项“语”应读四声。故选 B。点评:此题考察

4、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辨析。7 选出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田间道路,交通方便,能听到鸡鸣狗叫。 B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C田间小路,交通相错,鸡鸣狗叫听得见。 D东西南北交通方便,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答案:B解析:分析:“阡陌”指的是田间小路;“交通”指的是“交错相同” ;“鸡犬相闻”指的是“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故选 B。点评:考察学生句子翻译的能力。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渔人甚异之。 (捕鱼的人认为他很奇怪。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

5、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答案:D解析:分析: A “并”一起,都的意思;B “异”认为奇异,指的是桃源的景致;C “邑人”指的是邻居。所以应该选 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9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答案:B解析:分析:A “尽”是尽头的意思;C “寻”是不久的意思。D “问津”指询问这件事。故选B。点评:

6、句子翻译10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答案:C解析:分析:“才通人”指的是仅容一人通过;“豁然开朗”指的是一下子明亮起来。故选 C。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句子翻译的掌握情况。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

7、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答案:A解析:分析:“无论”是“不要说,更不必说”的意思;“乃”是“竟然”的意思;“今”是“现代”的意思。故选 A。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的掌握。12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答案:D解析:分析:应该在“后遂”后边停顿。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断句的能力。13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 ,对其原因理解有

8、误的一项是( ) 。A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B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C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答案:C解析:分析:渔人讲的是桃源外的人们的生活,与桃源内人们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的是对桃源外世界叹惋,不仅针对对“渔人” 。故选 C。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分析能力。14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 ,表明桃源中的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 B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C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

9、密。D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 ,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答案:C解析:分析: C 句表现了桃花源的人热情好客。故答案选 C。点评:学生要在通读全文基础上,对文意进行分析。15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B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D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答案:C解析:分析:C不矛盾,渔人偶尔进入桃源,表明作者对桃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结尾寻而未果,增添了桃源的神秘色彩,

10、暗示了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二、填空题16 桃花源记以_为线索安排情节,描绘了一个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_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的愿望。答案:渔人的行踪 宁静祥和 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向往美好生活解析: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点评:主要考查对文章要点及中心等考点的理解概括能力。 17本文作者_,又名_,_(朝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收在_里。答案:陶渊明 潜 东晋 陶渊明集解析:分析:熟记本课文学常识。点评:学生要牢记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18 “豁然开朗”在文中的意思是_;现在使用这个成语,除了原来的意思外,还可以形容_。答案:形容

11、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光亮。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或“心情由沉闷一匣子变得愉快”等)解析: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成语。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归纳文中成语。19 “便要还家”中的“要”字的意思是_;本段中与“要”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答案:邀请 延解析:分析:熟记、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通假字,重要实词。点评:考查学生对通假字、重点实词的掌握。20缘西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_,_,_。渔人甚异之。答案: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析:分析:熟背课文,能正确书写。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背默能力。三、阅读理解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答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12、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13、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属: 要: 答案:类;同“邀”邀请。解析:分析:理解文意,积累重要的实词以及出现的通假字。点评:学生应该注意积累文言实词。22 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

14、子,写在下面。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分析:桃源人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据此作答即可。点评:学生应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问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5、。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3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答案:豁然开朗解析:分析:学生要理解诗句意思,和课文成语的意思。点评:学生要理解文意,积累成语。2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 答案: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解析:分析:学生要充分理解主旨。点评:学生要结合背景理解主旨。25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案:开放性试题,同意的话,写出同意的理由。不同意的话,写出不同意的理由。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点评: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