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5956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章 解三角形,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1.会运用测仰角(或俯角)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测量问题. 2.会用测方位角解决立体几何中求高度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目标,题型探究,问题导学,内容索引,当堂训练,问题导学,知识点一 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思考,答案,如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如果能测出点C,D间的距离m和由C点,D点观察A的仰角,怎样求建筑物的高度AB(已知测角仪器的高是h)?,梳理 问题的本质用、m表示AE的长,所得结果再加上h.,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

2、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一山顶D在西偏北15的方向上,行驶5 k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25的方向上,仰角为8,怎样求此山的高度CD?,知识点二 测量方向角求高度问题,思考,答案,梳理 问题本质是:如图,已知三棱锥 DABC,DC平面ABC,ABm,用、m、表示DC的长.,题型探究,命题角度1 仰角问题 例1 如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 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求A点离地面的高AB.,解答,类型一 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方法一 设ABx m,则BCx m. BD(10x)m.,方法二 ACB45, ACD135, CAD18013530

3、15. 由正弦定理,得,引申探究 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A处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CD的顶端C对于山坡的坡度为15,向山顶前进100 m到达B处,又测得C对于山坡的斜度为45,若CD50 m,山坡对于地平面的坡度为,求cos .,解答,命题角度2 俯角问题 例2 在200 m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的塔顶和塔底的俯角分别是 30、60,则塔高为 m.,答案,解析,如图,在ABC中,,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对所给的实际背景进行加工、提炼,抓住本质,抽象出数学模型,使之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反思与感悟,跟踪训练1 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4、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3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 m.,答案,解析,设两条船所在位置分别为A、B两点,炮台底部所在位置为C点,所以AB30 m.,30,类型二 测量方位角求高度问题,例3 如图所示,A、B是水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在A点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45,BAD120,又在B点测得ABD45,其中D点是点C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解答,由于CD平面ABD,CAD45,所以CDAD. 因此只需在ABD中求出AD即可. 在ABD中,BDA1804512015,,反思与感悟,此类问题特点:底部不可到达,且涉及与地面垂直的平面,观测者两次观测点所在

5、直线不经过“目标物”.解决办法是把目标高度转化为地平面内某量,从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内解三角形问题.,跟踪训练2 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 m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 m.,答案,解析,在BCD中,CD10 m,BDC45, BCD1590105,DBC30,,当堂训练,1.一架飞机在海拔8 000 m的高空飞行,在空中测出前下方海岛两侧海岸俯角分别是30和45,则这个海岛的宽度为 m.(精确到0.1 m),答案,解析,1,2,3,4,5 856.4,2.甲、乙两楼相距20

6、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 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米.,1,2,3,4,答案,解析,3.如图所示,在地面上共线的三点A,B,C处测得一建筑物的仰角分别为30,45,60,且ABBC60 m,则建筑物的高度为 m.,1,2,3,4,答案,解析,设建筑物高度为h m,P在地面上的射影为D,,1,2,3,4,1,2,3,4,4.设A是ABC中最小的内角,则sin Acos A的取值范围是 .,1,2,3,4,答案,解析,A为ABC中最小内角,,规律与方法,1.在研究三角形时,灵活根据两个定理可以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些过程较烦琐,如何找到最优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分析两个定理的特点,结合题目条件来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 2.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到一个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数学 > 苏教版 > 必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