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时练习(学生版A)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3816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时练习(学生版A)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时练习(学生版A)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时练习(学生版A)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梦回繁华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汴梁( ) 田畴( ) 沉檀( ) 遒劲( ) 擅长( ) 桅杆( ) 冗长( ) 舳舻(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春寒料峭( ) 无暇一顾( )2.多音字或形近字辨析。bo ( ) gun ( )薄 b ( ) 观b ( ) guan ( )纤 ( ) 涉 ( ) 阡 ( ) 陟 ( ) 歼 ( ) 陡 ( ) 3.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 )(2)形容初春的寒冷。 ( )(3)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 )(4)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 )(5)肩并肩

2、,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 )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宋汴梁商业 ,除贵族 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 。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A.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B.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C.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D.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5.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4.8 厘米,横 528.7 厘米。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 ( )(3)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

3、车马的样式( )二、阅读训练(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梦回繁华 毛 宁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 “后习绘画” ,擅长界画,工舟车、

4、人物、市井、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 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纵 24.8 厘米,横 528.7 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画

5、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

6、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

7、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 “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 “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 “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

8、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 12 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7.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8.课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提示: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9.“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0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价值。11 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万园之园圆明园

9、(节选)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 。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 5000 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 3000 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 600 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 ;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

10、间, “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 。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12.结合第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 。 (限 26 字以内)13.结合第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14.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意在说明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