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 初一(小升初)入学分班测试 语文试卷 四(统编版)有答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49546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秋 初一(小升初)入学分班测试 语文试卷 四(统编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秋 初一(小升初)入学分班测试 语文试卷 四(统编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秋 初一(小升初)入学分班测试 语文试卷 四(统编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秋 初一(小升初)入学分班测试 语文试卷 四(统编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秋 初一(小升初)入学分班测试 语文试卷 四(统编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年秋初一(小升初)入学分班测试(统编版)语文试卷(四)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积累和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A.凯旋(ki) 日寇(ku) 姓鲁(n) 岂有此理(q)B.满载(zi) 苍翠(cu) 严寒(yn) 肯定(kn)C.上瘾(yn) 报偿(chn) 酵母(xio) 呕心沥血(l)D.斩首(zhn) 恶煞(sh) 比喻(y) 书籍(j)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拨弄 悬崖 杂拌儿 忘乎所以B.僻静 斗蓬 腊八粥 全神惯注C.辨论 惊惶 咽唾沫 不可思异D.耽搁 通宵 赤裸裸 见微知着3.与“锅中的粥,

2、有气无力地叹着气”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直至完全消失。B.看,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与酸拥抱后,换上了一袭红衣。C.丁香那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精致的盘花扣。D.天空的白云和桥畔的垂柳,是我童年时最亲密的最信赖的伴侣。4.中国人向来注重“福”文化,会选取具有吉祥意义的事物张贴悬挂。(6分)(1)贴福:迎福纳福家家有,“福”字意为双手捧酒而浇于祭台之上,会场入场处张贴着一个“福”字,下面哪个是“福”字?( )(2分)A. B. C. D.(2)集福:收集传统习俗,了解寓意。以下习俗的寓意,你都知道吗?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3、填序号)(4分)元宵节吃汤圆( ) 建筑上刻蝙蝠( )重阳节登高( ) 贴带有金灿灿元宝的年画( )A.生活圆满 B.年年发大财 C.健康长寿 D.福气已至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1)赵孟頫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2)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匆匆一文中,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的方法表达情感。( )(4)鲁滨逊漂流记是按照“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畜牧种植回到英国”的顺序来写的。( )(5)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我们在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6.根据积累填空。(5分)

4、(1)“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运用、描写,刻画了董存瑞的英雄壮举。(2)两个小儿辩斗的主题是,他们各执一词,导致答不出来。(3)“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这句话与周易中“。”一句意思相近。(4)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枝红杏出墙来。(5)在一次外出游玩时,我发现了一棵长在岩石上的大树,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郑燮“,。”的诗句,大自然真的让我们感悟颇多。7.将下面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话,顺序正确的是( )。(3分)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方,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黄河是世

5、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六十倍。问题就出在这四亿吨泥沙上。黄河每年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有四亿吨积在下游河道中。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成了悬河。A. B. C. D.二、综合性学习。(8分)班级将开展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练习。(8分)1.请把玲玲收集到的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资料放入成长纪念册的栏目里。(3分)六一儿童节演出的照片 老师的寄语 书法获奖作品各类获奖证书 班级集体留影 同学们的祝福多彩生活:_毕业赠言:_成长足迹:_2.在“感谢师恩”活动中,一同学拟了上联,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2分)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下联:_A.

6、多才学无私奉献似春蚕 B.传知识呕心沥血似春蚕C.多才学呕心沥血育桃李 D.传知识呕心沥血育桃李3.活动最后两个节目分别是合唱送别与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主持人写一两句串词把两个节目串起来。(3分)三、文言文阅读。(8分)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为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袭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节选自书林记事【注释】行:赶路.索靖:晋朝书法家,伫立:长时间地站立。布裘:展开皮衣。因:于是。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唐欧阳询尝行数百步复反三日方去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的意思。(2分)3.文中的欧用询具有怎样的品质

7、,下面选项不恰当的是( )。(3分)A.博采众长 B.虚心好学 C.甘于奉献 D.善于钻研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空间探索活动,“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巡天,不断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致力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习近平主席【材料二】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

8、组(三位)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选自解放军报【材料三】面对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是日复一日勤学苦练。他说:“载人航天飞行99.99分和100分永远是天地之别。”在景海鹏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说:“我期待上去以后协助地面人员,让空间站更加稳定高效、长久安全地运行。”2018年,当桂海潮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31岁的他当即报了名,“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1.阅读以上材料,我们知道我国发射成功,三位航天英雄分别是、。(4分)2.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哪

9、一项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 )。(3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结合材料,请你给三位航天英雄写一段赞美词,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仰。(3分)五、现代文阅读。(19分)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

10、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

11、,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

12、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1.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3分)(1)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2)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 )(3)安逸享乐的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2.本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文章从“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的。(3分)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航天员景海鹏坚持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陈光保离休后,扛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4.比较阅读第2、3、4三个自然段,可以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共同之处都是先提出,再进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2分)5.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理解正确的

14、是( )。(3分)A.有些人身体有毛病,医治无效死亡 B.有些人重复着过往,没有获得新生。C.有些人过得太舒适,没有锻炼,病了 D.有些人可以讨苦吃,经受不住,废了6.阅读全文,思考题目“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这句话的含义,并简要写写从文章中受到的启发。(4分)六、习作表达。(10分)提示: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完成习作。习作1: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对事业的无限执着,对人类的永恒关爱。人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袁隆平、吴孟超、李大钊他们给出了最可敬的答案。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的梦想是什么?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习作2: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

15、,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认真审题,任选一题写作: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富有真情实感;字迹工整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参考答案一、1.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A.姓鲁(n) l;B.满载(zi)zi;载:zi年;刊登。zi承受。C.酵母(xio)jio;故选D。2.A【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B.斗蓬斗篷,全神惯注全神贯

16、注;C.辨论辩论,不可思异不可思议;D.见微知着见微知著;故选A。3.B【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有声无力地叹着气”形象地写出了粥在锅中被小火慢熬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结合所给句子,描写了光线暗下去的过程,没有运用修辞手法;B.结合所给句子,赋予石蕊地衣人的动作,说它换上了一袭红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结合所给句子,把丁香比作“衣襟上精致的盘花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结合所给句子,写出了我童年时最亲密的伴侣是天空的白云和桥畔的垂柳。 故选B。4.(1)C (2)A D C B【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结构及演变。“福”字的起源:在甲骨文中,“福”字为“双手举酒祭天”

17、的象形文字,意思是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故选C。(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元宵节吃汤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汤圆”与“团圆”二字相似,取“团圆”之意,汤圆象征着亲人团聚、幸福美满。故选A。建筑上刻蝙蝠的寓意是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故选D。祈求健康长寿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通过爬山、登高来表达对健康和长寿的祈愿。故选C。年画中有金灿灿的大元宝寓意财源广进,恭喜发财。元宝过去就是钱,是金子做的,大元宝就是钱多有钱,有财来广进。故选B。5.(1) (2)

18、 (3) (4) (5)【解析】(1)题考查文学常识。赵孟頫,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选项有误。(2)题考查对古诗的积累和理解。马诗唐代诗人李贺,作者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志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石灰吟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

19、多用“清白”)长留人间。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竹表达了自己不惧打击、坚韧刚劲的志向。结合对三首诗的理解可知,三首诗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志向。选项正确。(3)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匆匆一文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表达情感。选项有误。(4)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按照顺序写了“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

20、、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选项有误。(5)题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身上既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所以说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选项正确。6.(1)动作 神态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2)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孔子(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4)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色满园关不住 (5)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课文内容默写。(1)由“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可知,是动作描写;由“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可知,是神态描写,描写出了董存瑞在战争面前英勇献身的精神。(2)由“一儿曰我以日始出

21、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两小儿争论的主题是“太阳离地球的远近问题”;由“孔子不能决也”可知,两小儿争论各有道理,孔子无法决定谁对谁错。(3)“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对应周易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4)由“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考查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要注意“照”的正确书写。由“一枝红杏出墙来”可知,考查 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要注意“满”“园”的正确书写。(5)由“一棵长在岩石上的大树,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知,考查清代郑燮的竹石,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22、原在破岩中”,意为: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7.D【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运用排序的四步法,一读,二找,三排,四校。一读完每句话,了解大意;二找出这段话的写作顺序,如时间、空间、事件发展等顺序;三排出首句,根据下上文的关键词,排出中间和结尾句;四校对整段文字,确认前后句是否连贯通畅。本段文字写的是黄河泥沙带来的危害。句是总起句,排句首;句中的“问题就出在”是承接第句写的,所以排在第句后面;句写的是危害,承接第句写的,排在句后面;第句是结果,所以排在最后。排序为,故选D。二、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归类理解。多彩生活:指丰富多样的生活。毕业赠言:指在毕业前期师生、朋友之间互

23、赠留言的一种方式。成长足迹:是指一个个体或事物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发展阶段;成长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留恋并且难忘的事情经历。其中“六一儿童节演出的照片”“班级集体留影”照片影集是多彩生活的记录载体,故属于多彩生活;“老师的寄语”“同学们的祝福”是临别祝福语句,故属于毕业赠言;“抒发获奖作品”“各类获奖证书”是不同阶段中难忘的经历,故属于成长足迹。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分析题干可知,上联中的“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用具体行为和比喻修辞来赞颂老师辛勤的付出。B.“传知识呕心沥血

24、似春蚕”将老师传授知识赞誉为辛勤付出的春蚕,“传知识”与上联中的“育人才”相对应,“呕心沥血”与上联中的“献身忘我”相对应,“似春蚕”与上联中的“似春蚕”相对应。故选B。3.示例:送别的歌声中既有美好的回忆,又有离别的不舍,在未来的日子里,祝朋友前程似锦,愿我们的友谊长长久久,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组织能力。本题是开放型题目,需要将合唱送别与舞蹈友谊地久天长两个节目进行串联,如: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送别的歌声中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别离的不舍。在未来的日子里,祝大家前途璀璨,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三、1.曾经 返回 离去【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唐欧阳询

25、尝行”意思是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尝:曾经。“数百步复反”意思是走了几百步又返回来。反:返回。三日方去:三天三夜方才离去。去:离去。2.他停下马观看,看了很久后离开。【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翻译。驻:停下,观:观看;良久:很久;“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意思是停下马观看,很久才离开。3.C【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欧阳询赶路时,看到一个古碑,就停下来观看,很久才离开,离开后又回来观看,疲倦了就坐着看,甚至睡在旁边,从中可以看出欧阳询善于学习,钻研,虚心好学的品质。C.甘于奉献:指愿意并乐意为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和人物品质不相符。故选C。【参考译文】唐代的欧阳询在做太子率更令时,出

26、行时看到了一块古碑,写在上面的字是索靖所写,就停下马来观看,很久才离去,离开数百步又回来,从马上跳下来站着看,疲倦了就以地为席坐下观看,还在这块碑下住下来,三天后才离去。四、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景海鹏 朱杨柱 桂海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重点信息的抓取。分析阅读材料二中的“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可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分析阅读材料三中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是日复一日勤学苦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航天飞行

27、工程师朱杨柱”“当桂海潮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31岁的他当即报了名”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三位航天英雄分别是:景海鹏、桂海潮、朱杨柱。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辨析。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的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B.“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表达的意思是: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表达的意思是: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的意思

28、是: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其中B、C、D三项是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故选A。3.你们勇敢、智慧、无畏,是航天事业的杰出代表。你们奉献自我,为人类探索宇宙、开创未来的航天之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析】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分析题干可知,回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内容,了解三位航天员具体事迹及人物形象,书写时语句通顺、书写合理即可。例如:航天员是国家重要的象征和民族尊严的象征。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攀登高峰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造奇迹,他们的光辉事迹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所有人。五、1.(1) (2) (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1)正确。题目生命是棵长满可能得树将生命比作

29、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更想读下去。故本题正确。(2)错误。通过第段中“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可知,本题错误。(3)正确。通过第段蝙蝠杀死毛驴的例子可知,安逸享乐得到的舒适只是暂时的,过分的安逸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故本题正确。2.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论点。通读整篇文章,结合题目以及第一段可知,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后文通过围绕:走出舒适区,必须

30、勇于“再出发”;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这三句进行论述。分别围绕这三个方面举出不同的例子来证明观点。这三个论点也证明了本文的主要观点: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3.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出版了多部著作。 杨善洲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内容主要要写清楚,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文章第段举了王泽山院士以及周有光教授的例子,周有光教授的事例可以概括为: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

31、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出版了多部著作。文章第段举出杨善洲的例子,可以概括为:杨善洲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4.观点 举出例子【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通读自然段,可知这三段的结构都是第一句提出观点。然后围绕观点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比如第二段,先提出观点: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然后举了王泽上院士和周有光教授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仍然选择重新开始,并且也做出了一番成就。5.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划线句: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死”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再结合后文“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

32、惯之事。”“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可知,划线句的意思是“有些人重复着过往,没有获得新生”故选B。6.生命像是一棵树一样,树会结出各种果子,我们的生命也有无限种的可能。我明白了我们不要只贪图享受,只要我们敢于走出舒适区,敢于行动,能追求自己的极限,肯吃苦,总会实现生命的无限种可能。【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题目“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是一个比喻句,将生命比作一棵长满了可能的树。大树会结出各种的果子,我们的生命也一样会有无限种的可能。结合文章的论点以及举出的例子,我们得到了启发:要走出舒适区,敢于“再出发”挑战自我、敢于追求人生的极限、敢

33、于吃苦,才能不断进取不断扩展,不断发现生命中的可能。六、例文1:我的梦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而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我记得上学期,老师带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那部电影叫做为了明天。电影讲了在农村的一个贫穷家庭中,有一位叔叔,他的腿不能走路,他的手脚上都绑着一块木板,他每走一次路就得在地上爬一次。叔叔是一位老师,他每天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给学生上课。他就这样日复一如,年复一年。这位老师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在下雨的时候,会在路上去接他的学生。后来,学生想在学校有一个篮球架,老师知道了孩子们的需求,就用木头给它们搭建了一个篮球架,如果孩子们有什么需求,老师会尽量去满

34、足孩子们的需求。老师在中午的时候,还要给孩子们做饭,如果有一点好吃的他就会给学生们吃,自己却吃又酸又苦的野菜。当我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禁落了下来,一位残疾老师竟然做了一些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当地政府给了这位老师一笔钱,让老师去把腿治好,而老师为了节约钱,只是去做了一双很便宜的假腿。他把剩下的钱全部捐给了孤儿院。我看到这位老师的所作所为,我就在想,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位像叔叔这样的人民好教师,默默无闻。把学习知识的方法传给学生们,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做出贡献。一个人只有付出,才会获得成功。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努力学习,去实现我的梦想,当上一名人名好教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例

35、文2一次相逢一份温暖记忆会老去,照片会泛黄,但那一次相逢,那一份温暖却一直在我心间流淌。那天清晨,我在黑色夜幕下走向学校。冬天的夜总是那么的漫长,以至于早晨六点,天空仍像一口黑色的大锅,倒扣着大地。如果在盛夏,此时可能阳光已照耀着大地。天空中,月亮已经西斜,在厚厚的云层中时隐时现,散发出凄冷的光芒。没有雨,风却刮得猛烈,“呜呜”地叫嚣着,如一把把冰冷的利刃,仿佛要刺破大地。树枝在寒风中剧烈地晃动,仅存几片树叶终于纷纷落下,只有点点霜花凝在树梢。渐渐地,寒风仿佛穿过了我的身体,在我的心中结出厚厚的冰凌,让我的内心充满寒意“沙”“沙”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扫地声音。我抬起头,一下子发现了那在黑夜中醒目的

36、橙黄色工作服。他背对着我,背影略显佝偻,一件单薄而破旧的上衣,一条满是补丁的裤子,完全不能抵御刺骨的寒风,他却一直静静地站在公路旁,在寒风中,默默地扫地。忽然,他似乎发现了我,缓缓地转过头来。由于距离太远,我无法看清他的容貌,只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散发出了淡淡的光芒。望着那双眸子,我的心顿时被震惊了。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像猫又多了几分沧桑,像豹又多了几分沉静,像狼又多了几分慈祥。一个人是要经历多少风霜才会这样的眼神啊!渐渐地,我走到了他的身旁。他一声不吭,一丝不苟地打扫着地上枯黄的落叶。这时,我才看清他的容貌。灰白、银白夹杂的头发仿佛藏着他一生的故事,眉毛已经变得稀疏,满脸沟壑般的皱纹显示

37、出他所历经的沧桑。可即使年事已高,他的眼神却依旧是那么明亮。仿佛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清澈透明;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我的心间;如同寒夜中的一束火焰,融化我心中的冰。他也看着我,眼中充满了关切,脸上露出朴实的微笑,嘴角一动,仿佛想说些什么,却又止住了,转过身,又默默地开始扫地。我静静地站在那里,久久没有移动。远处,又传来“沙沙”的扫地声,朝阳渐渐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阳光拨开云层,温暖着大地,屋檐下的冰凌开始“滴滴答答”地融化,我心中的冰已化成柔和的水,荡漾在心间。我迎着阳光,带着这份相逢的温暖,走向学校,走向未来。【解析】续作1考查话题作文。题目要求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想一想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你的梦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会怎么做。写作时注意叙述清楚,条理清晰。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习作2考查命题作文。题目要求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人生处处是相逢,与人的相逢,与一处风景的相逢,与一本好书的相逢等。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哪一次的相逢让你印象深刻,带给你温暖,叙述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