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624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四章 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子》四章 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子》四章 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老子》四章 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老子四章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

2、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三、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四、 单元

3、解读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爱篇。可结合以前读过的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语录或作品,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五、 学习提示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

4、对待之理。”(中国文化史)本课所选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这种对待关系的一面,比如“有”“知人”“胜人”等。可老子却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其论说有很强的思辨性,对现实人生有一定的启示。阅读时,可以把课文中类似的关系提取出来,看看老子重视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庄子也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在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这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阅读时注意体会。从表达技巧上来说,老子

5、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学习本课,要注意在比较中品味二者不同的论述风格和语言韵味。六、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对老子接触不多,现学习老子四章,对字词的把握有一定难度,对领悟写作背景及作者表达情感也有一定难度。七、教学目标让学生以“古代诗文阅读五看”为主线,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写作。对照注释翻译全文,知晓文章大意。反复诵读,鉴赏文章的表达艺术,感知具体情感。八、教学重难点品析文章语言,鉴赏文章表达艺术,感知情感。九、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十、教学过程(一)导入同样是先秦文学,对于坚持不懈的积累,我们之前学过,荀子在劝学

6、中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样的在老子四章中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者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论述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子四章。(二) 讲授新课带领学生回顾学习主线:古诗词鉴赏“五看”一看整体,知体裁二看题目,知题材三看作者,知背景、风格四看注释,知大意五看内容,知情感1.看整体,知体裁学生活动1:让学生泛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体裁。教师总结:文章的体裁是先秦诸子散文。2.看题目,知题材学生活动2:让学生分析本诗题目,思考文章题材。教师总结:文章的题材为关于老子的论说。3.看作者,知背景、风格学生活动3: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知晓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总结:老子及

7、写作背景: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在老子去世后,苦县又属于战国楚国和汉朝楚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8、。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4.看注释,知大意学生活动4:让学生对照注释细读,感知文章含义。教师总结: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聘,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毂(g)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

9、车轴。当其无,有车之用意思是,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载的“无”。无,指车教的中空处。埏(shn)植(zh)和泥(制作陶器)。蜓,揉和。填,黏土。户牖(yu)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xin)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一说读zhng,意思是得到敬重。其在道也,日余食赞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教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处为

10、,做。(强(qi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其脆易洋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洋,同“判”,分离。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累(l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几(j)接近。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5.品内容,知情感学生活动5:阅读文章

11、探究思考,概括诗句内容。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

12、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

13、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

14、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课堂小结:重点放在理解性默写练习。理解性默写1.老子四章,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老子四章中,“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两句表明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5、,老子四章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5.老子四章中,说明自我展现不明智,自以为是不能显露真本领的两句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6.老子四章中,说明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的两句是: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7.老子四章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十一、板书设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十二、作业布置:1.逐句翻译全文。2.背诵文章,着重注意理解性默写句子。十三、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