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共8分,每小题1分)1. 古诗文名句填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2)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_,_,_”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4)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_?_。”(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沙漠上坚冰纵横、乌云密布的景象的诗句是:_,_。(6)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两句分写山中朝暮之景,形成对偶,
2、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8)借助别人的力量可以,但是不要依赖。“动口不如亲为,_。”(增广贤文)只有亲自去做,才是成功的真谛。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5分)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予(j) 星宿(s) 愧赧(nn) 面面相觑(q)B. 嗔怪(chn) 作揖(y) 脊梁(j) 成吉思汗(hn)C. 阔绰(chu) 解元(ji) 桑梓(z) 心无旁骛(w)D. 惘然(wng) 豢养(hun) 亵渎(xi) 恪尽职守(g)3.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B. 无论是谁,只要他发奋图强、持之
3、以恒、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榜样。C. 遭受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泪水来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见肮脏,我就憎恶。D. 说文学是“诚实的自白”,远不如说文学是“精巧的虚构”。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A. 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B. 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C.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D. 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就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
4、南偏远山区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是实至名归。B. 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他首当其冲报名参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小分队”。C.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D. 美国一意孤行,在各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注定是不会得逞的。6.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短语“观赏美景”“留守儿童”“活泼热闹”“干得漂亮”的结构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补充短语。B. “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见呢?”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C.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
5、,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D.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战国策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综合性学习。(5分)7. 材料一:某校发现九年级部分学生最近压力较大,为具体了解他们的压力的来源,校团委对全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形成下图: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他顶着来自西方权威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和压力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的第一步就是寻找雄
6、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研究过程中,700多株珍贵的试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毁坏,但是袁老迎难而上,扛住了重重压力,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1)仔细观察材料一的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2)看完以上两则材料,你想对那些压力大的同学说些什么呢?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5分)(一)(6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
7、: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天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朝花夕拾)【乙】有一天,保尔走过发电厂院子里的木柴堆,(A)叫住了他,微笑着对他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个孩子总好干仗,活像只公鸡。”(A)赞许地大笑起来,接着又说:“打架并不算坏事,不过得知道打谁,为什么打。”保尔不知道(A)是取笑他还是说正经话,便回答说:“我可不平白无故地打架,总是有理才动手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的积累,下列对朝花
8、夕拾的阅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告假回家的长妈妈给我买来的山海经虽粗拙,却凝聚了她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B. 鲁迅先生在琐记中提到为了躲避流言和中伤离开了故乡绍兴,于是“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不久感到这里“不合适”且“乌烟瘴气”,又考入矿路学堂,毕业后准备去日本留学。C.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有关“孝”的故事感受,尤其是重点描写在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反感,指斥这类封建孝道的虚伪、荒唐,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D. 在范爱农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
9、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9. 甲文段中“他”指的是_(写出人名),乙文段中“A”指的是_(写出人名)。10. 艾依钟认为鲁迅和甲文中的“他”、保尔和乙文中的A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任选其一帮他说明理由。(二)(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
10、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一
11、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
12、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带着立身用
13、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B.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荀子的“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突出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让人易理解,易接受。C. 第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
14、,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D.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12. 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三)(15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
15、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耻。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有删改)【注释】奉议:官名。耻:羞愧之心。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2)非天资之卑 卑:_(3)前承示谕 谕:_(4)诚能如是 诚:_1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悬( )A. 令诸生学于太学 尽心于学B. 足以追配古人 皆以美于徐公C. 有司业、
16、博士之师 自当用十年之功D. 岂他人之过哉 以其境过清15. 用“/”中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三处。少 年 志 气 方 强 时 能 如 此 半 古 之 人 功 必 倍 之16.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跪走17. 【甲】【乙】两文中的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其中【甲】文建议_,【乙】文建议_。四、深层次阅读理解。(共22分)(一)(8分)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甲】过零丁洋【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
17、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9.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与本诗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的都是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说说这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再坐一次火车罗泽洋那年冬天,腊月二十八,一如过去无数个寂寥又灰暗的日子,我独自一人在工厂值班,却接到警局老陆的电话。那天,他跟我说
18、的话很多,我只清楚地记得那一句;“这次准没错!”年节期间,警局里本应只有少数警员值守,可那天却挤了一屋子。大家看我进来,纷纷让道。不等我问什么,一个年轻的警员用手指了指里屋的大门。“六哥,人就在里头呢。”大家都敛声屏气,似乎都在等我开口说些什么。可我什么也没说,径直走进接待室。靠窗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孩子,扭头看着进屋的我。他的脸部逆光,让我一时看不清模样。老陆站在他身边。我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伸手轻轻摩挲着孩子的头,突然停顿下来,我摸到了一条半尺长的疤。“错不了,2008年,广州,花街,黑色棉袄,1月8号,都交代了,跟你说的丝毫不差。”“头上的疤是怎么回事?”“说是不好卖,转了几次手,被人打
19、过。要不再审审?”“我能接带他回家吗?”“可以。我留一缕孩子的头发,明天帮你做个亲子鉴定。你别介意,这是办案规矩,流程还是要走的。”我已经太久没有回过家了,寻子未果之后,我跟妻子就关了广州的厂回了乡。她是第二年疯的,说是疯也不对,总之就是不爱说话,平日里醒了就盯着孩子的照片出神,或者抽抽搭搭地哭。我不怪她,可我不能这样,因为孩子还得找,所以索性搬到厂里住,一边赚钱一边给外边递消息,家里就请了个阿姨照顾。到家的时候,阿姨正在打扫卫生,见我回来,满脸惊讶,看到我手里牢看的孩子,才缓过神来。她一边往楼上跑,一边大喊;“小雨,小雨,孩子回来了。”我托阿姨给孩子炖一锅鲜鸡汤,再弄些新鲜的吃食,然后带着孩
20、子进了浴室。我亲手帮他脱衣服,擦洗发水、沐浴露。“你还记得你叫什么名字吗?”“你看你,瘦得跟排骨一样,我叫你小骨头好不好?”他一直沉默,全程没有说过一句话。我权当他默认了我的称呼。我将他身上最后一点儿泡沫冲净,擦干身子,又给他换上了五年前的旧衣服,那衣服居然没有显得有多小。虽然不说话,但小孩爱吃饭是本能。小骨头狼吞虎咽,嘴边沾满了鸡油。阿姨又另给他盛了一碗鸡汤,泡了米饭放在一边,等凉一点儿,他就可以直接吃。小骨头吃完饭就开始犯困,阿姨领着他去卧室睡觉。灯光似乎一下就暗了下来,妻子坐在沙发上,依偎在我身边,低声说;“不是,他不是。”我抱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肩:“我知道,我知道,没事,我明天就给他找
21、家人。”第二天一早,老陆就给我打来电话。不似昨日那般,他支支吾吾了半天却不敢开口。我知道这不是他的错,率先一步挑明了小骨头不是我丢失的孩子的事实。昨天洗澡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小骨头身上有个陌生的胎记。老陆愧疚极了,不停地在电话那头埋怨自己。“六哥,真的太巧了,同一天,同一个地方,丢了两个孩子,我真的没想到。”“他父母找到了?”“就在广州,今天DNA一传到库里,那边就来消息了。”“本来想着要是找不到,我收养了也好。那还是尽快把孩子送回去吧,抓紧时间的话,还能赶上过年。”回广州的那天,小骨头倒是挺兴奋,看得出来他很喜欢坐火车,一直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我把他抱在身上,买了一个绿皮火车的模型玩具塞在他手
22、里,他的注意力随即被吸引,专心致志地把玩起来。到广州的时候差不多已是晚上十点半,老陆带着我们跟前来接待的警员同志会合。警员说小骨头的父母就是本地人,在市区的商业街开了一家花店,这么多年一直在等孩子回来。商业街到了,离别的时候也到了。我把小骨头从肩上放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塞满了钱的信封,塞进刚给他买的新书包里。没有任何哭闹,也没有任何反抗,警员牵着这个过于瘦弱的孩子,要他跟我说最后一次再见。我期盼的眼神落在小骨头身上,却像是几块砸入深潭的石子,没有泛起半分涟漪。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摇了摇头,示意警员带他快走。可这时候小骨头却执意不动,他张开嘴,纤细的舌头用力搅动着口腔里的空气,终于,他开口说话
23、了:“回回家的时时候,还能再再坐一次火火车吗?”我笑出声来,泪水却悄然滑落(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20. 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1.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任选一句按照提示进行赏析。(1)不似昨日那般,他支支吾吾了半天却不敢开口。(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我期盼的眼神落在小骨头身上,却像是几块砸入深潭的石子,没有泛起半分涟漪。(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2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3. 文章最后说“我笑出声来,泪水却悄然滑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五、写作展示。(共50分)24. 如果用心聆听,木头里有声音,书本上有声音,指
24、尖上有声音,冬日里也有声音请将“听,_的声音”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自身亲身经历,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不得少于7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5. 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的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一片荒芜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安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
25、的生活。 要求:字数在600800字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共8分,每小题1分)1. 古诗文名句填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2)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_,_,_”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4)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_?_。”(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沙漠上坚冰纵横、乌云密布的景象的诗句是:_,_。(6)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26、:_,_。(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两句分写山中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8)借助别人的力量可以,但是不要依赖。“动口不如亲为,_。”(增广贤文)只有亲自去做,才是成功的真谛。【答案】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一抹晚烟荒戍垒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 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 . 求人不如求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
27、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蜡炬、戍、垒、藤、昏鸦、瀚、阑、芜、苑、霏、暝。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5分)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予(j) 星宿(s) 愧赧(nn) 面面相觑(q)B. 嗔怪(chn) 作揖(y) 脊梁(j) 成吉思汗(hn)C. 阔绰(chu) 解元(ji) 桑梓(z) 心无旁骛(w)D. 惘然(wng) 豢养(hun) 亵渎(xi) 恪尽职守(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星宿(s)xi;B成吉思汗(hn)hn;D恪尽职守(g)k;故选C。3.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一项是 ( )A. 新
28、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B. 无论是谁,只要他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C. 遭受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泪水来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见肮脏,我就憎恶。D. 说文学是“诚实的自白”,远不如说文学是“精巧的虚构”。【答案】B【解析】【详解】B.并列短语作谓语,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将“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中的顿号改为逗号。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B. 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C.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29、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D. 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就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可将“通过”或“让”删去;B.句式杂糅,把“在”“举行的”或“的地点”去掉;C.一面对两面,可将“能否”删去;故选D。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偏远山区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是实至名归。B. 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他首当其冲报名参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小分队”。C.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
30、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D. 美国一意孤行,在各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注定是不会得逞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使用正确;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不能形容率先报名参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小分队”,望文生义,使用有误;C薪火相传: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流传,也泛指传延不绝。使用正确;D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使用正确;故选B。6.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短语“观赏美景”“留守儿童”“活泼热闹”“干得漂亮”的结构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
31、短语、补充短语。B. “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见呢?”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C.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D.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战国策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D.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故选D。综合性学习。(5分)7. 材料一:某校发现九年级部分学生最近压力较大,为具体了解他们的压力的来源,校团委对全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形成下图:材料二:
3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他顶着来自西方权威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和压力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的第一步就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研究过程中,700多株珍贵的试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毁坏,但是袁老迎难而上,扛住了重重压力,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1)仔细观察材料一的
33、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2)看完以上两则材料,你想对那些压力大的同学说些什么呢?【答案】(1)示例:学生普遍承受着多种压力;压力的来源有多种,以考试压力为主。 (2)示例:同学,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执着追求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扛住了压力,最终和团队一起取得了辉煌成就。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勇敢追梦!【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看图可知,学生的压力来自于作业、考试、人际交往、家庭。只有不足五十人的学生表示没有压力。由此可得:学生普遍承受着多种压力。在这些同学当中,觉得自己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考试的最多,可得结论:学生们承受的压力以考试压力
34、为主。【小问2详解】考查语言表达。联系材料中的“他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 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知,袁老有远大的理想。联系“实验的第一步就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研究过程中,700多株珍贵的实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毁坏。但是袁老迎难而上,扛住了重重压力”可知,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袁老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他迎难而上,最终带领团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拟写时,围绕着袁老的事迹与精神,联系学习实际,号召同学们以袁老为标榜,缓解心理压力即可。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5分)(一)(6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但不知怎地,我总还
35、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天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朝花夕拾)【乙】有一天,保尔走过发电厂院子里的木柴堆,(A)叫住了他,微笑着对他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个孩子总好干仗,活像只公鸡。”(A)赞许地大笑起来,接着又说:“打架并不算坏事,不过得知道打谁,为什么打。”保尔不知道(A)是取笑他还是说正经话,便回答说:“我可不平白无故地打架,总是有理才动手的。”(
36、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的积累,下列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告假回家的长妈妈给我买来的山海经虽粗拙,却凝聚了她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B. 鲁迅先生在琐记中提到为了躲避流言和中伤离开了故乡绍兴,于是“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不久感到这里“不合适”且“乌烟瘴气”,又考入矿路学堂,毕业后准备去日本留学。C.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有关“孝”的故事感受,尤其是重点描写在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反感,指斥这类封建孝道的虚伪、荒唐,将“肉麻当作有趣”
37、,“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D. 在范爱农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9. 甲文段中“他”指是_(写出人名),乙文段中“A”指的是_(写出人名)。10. 艾依钟认为鲁迅和甲文中的“他”、保尔和乙文中的A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任选其一帮他说明理由。【答案】8. D 9. .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 朱赫来 10. 示例一:保尔和朱赫来:朱赫来教保尔电工技术与拳击,传授革命知识,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导师;保尔得知朱赫来被匪兵抓走,拼命救出朱赫来,被捕后也不愿意透露朱赫来行踪。(朱赫来到筑路工地,知道有匪帮偷袭,将自己的毛瑟
38、枪送给保尔/见保尔靴子坏了,给保尔送来一双毡靴)示例二:鲁迅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作为老师关心鲁迅的专业学习,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离别时藤野先生给鲁迅赠送照片并叮嘱保持通信。【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D.在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在范爱农中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根据甲文段“
39、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可知,他是“我”医学方面的老师,且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可知此人是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他曾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等。乙文段写保尔被妈妈批评,说自己爱打架,A却赞许保尔的行为;A是朱赫来。朱赫来喜欢聪明的孩子,善于循循善诱,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言语表达出来,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示例
40、一:保尔和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英国式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示例二:鲁迅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关心“我”。他曾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等,离别前交给“我”一张照相,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二)(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
41、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
42、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
43、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4、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带着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B.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荀子的“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突出论证这一
45、段的分论点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让人易理解,易接受。C. 第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D.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12. 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1. B 12. 文章首先由梦溪笔谈中的句子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从“读书让人知不足”和“读书无止境”两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具体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得出“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的中心论点。【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第段画线句引用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为了论证本段的分论点“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文章首段“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