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355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北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庆市江北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庆市江北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庆市江北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庆市江北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a40 Fe56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B.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答案】A【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

2、质产生。【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氮气充入食品包装内防腐,A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D、由于金刚石硬度大,所以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硬度大是金刚石的物理性质。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2. 下列常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石蜡B. 红磷C. 稀盐酸D. 铁锈【答案】B【解析】【详解】A、石蜡由多种物

3、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红磷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C、稀盐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氢,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硅B. 氧C. 铁D. 铝【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4. 实验室常用稀硫酸、锌粒制取氢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 量取一定体积稀硫酸B. 制取氢气C. 收集氢气D. 检验氢气纯度

4、【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为俯视刻度,故A选项图示操作不正确;B、用图中装置制取氢气时,为防止生成的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故B选项图示操作错误;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要用向下排气法,故C选项图示操作错误;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

5、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呜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D选项图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 结合所学化学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热胀冷缩”是粒子运动速度改变的结果B. 高钙奶中的“钙”指的是钙单质C.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 “煤气中毒”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毒性【答案】D【解析】【详解】A、“热胀冷缩”是能量改变粒子间的间隔的结果,选项错误;B、高钙奶中的“钙”指的是物质的组成,指的是钙元素,选项错误;C、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室外的新鲜空气涌入室内,氧

6、气的浓度增加,会增加火势,选项错误;D、“煤气中毒”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毒性,选项正确,故选D。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B.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 任何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解析】【详解】A、由氧化反应定义可知,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选项正确;B、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则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选项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氦原子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2,氦原子不易得失电子,而镁原子容易失去电子,选项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可知

7、,任何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正确,故选C。7. 中医在抗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草药煎制操作步骤中,属于过滤的是A. 冷水浸泡B. 加热煎制C. 箅渣取液D. 灌装保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中草药煎制过程箅渣取液,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选:C。8. 天工开物中记载我国古代炼锌的方法。主要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中ZnO发生了氧化反应B. 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是置换反应C. 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减少了D. 反应中X为CO【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中ZnO失去氧变成单质Zn,ZnO发生了

8、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反应前碳原子的个数为1、锌原子的个数为2、氧原子的个数为2,反应后已有2个锌原子,则X中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X为CO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 乙烯(C2H4)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乙醇,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中乙烯和乙醇的化学计量数

9、之比为1:1B. 生成物乙醇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C.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D. 28g乙烯能与18g水反应生成46g乙醇【答案】B【解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乙烯和乙醇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乙醇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分子个数为2,反应后生成的分子个数是1,所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

10、、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乙烯、水和乙醇的质量比是28:18:46,则28 g乙烯能与18 g的水反应生成46 g乙醇,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0. 氧气(O2)和臭氧(O3)是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有关说法中两者相等的是A. 1g气体所含的原子数B. 1个分子中的质子数C. 1g气体所含的分子数D. 1个分子的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则1g气体氧气(O2)和臭氧(O3)中所含氧原子数均为,两者相等,符合题意;B、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质子数为16,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质子数为24,两者不相等,不符合题意;C

11、、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根据所含分子数为,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则所含分子数不相等,不符合题意;D、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8,两者不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A。11. 六单元学习后,小桓同学发现CO、C都能与CuO发生反应,并做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 反应条件相同B. 反应中都有黑色固体生成C. 反应类型都为置换反应D. 反应中CO和C都作还原剂【答案】D【解析】【详解】A、CO与CuO发生反应的条件是加热,C与CuO发生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故A不符合题意;B、CO、C与CuO发生反应都有铜生成,铜是紫红色的,所以反应中都有紫红色固体生成

12、,故B不符合题意;C、CO与CuO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C与CuO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CO、C与CuO的反应中,CO、C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都具有还原性,都是还原剂,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燃烧的两个条件实验方案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

13、是氢气,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即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其中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反应后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装置密闭,不会导致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因此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向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少量水,振荡后,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塑料瓶中气体减少,压

14、强减小,导致塑料瓶变瘪,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由实验方案可知,试管A中的白磷燃烧,试管B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A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证明燃烧的两个条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3. 下列应用和用化学方程式有误的是A. 煤是常见的燃料:B. 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C. 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D. 用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答案】D【解析】【详解】A、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石灰

15、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铝制品有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符合题意。故选D。14. 下列实验目的所对应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B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C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加足量的铁粉,过滤D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在硬

16、水和软水中分别滴加入肥皂水,在硬水中会有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出现,在软水中会有泡沫多,浮渣少的现象出现,故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实验操作正确;B、两种液体中分别适量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不产生气泡的是水,实验操作正确;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过滤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实验操作正确。D、盐酸既可以与氧化钙反应,又可以与碳酸钙反应,混合物加入加足量稀盐酸,过滤,得到的是氯化钙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操作错误。故选D。15. 某实验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盐酸滴到镁条上,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对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 有气泡产生B. 气球膨胀与生成氢

17、气和反应放热有关C. 若镁条换为等质量的锌条气球膨胀速度变慢D. 若镁条换为等质量的锌条气球最终会变更大【答案】D【解析】【详解】A.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B.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热,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这两种因素都会导致气球膨胀,所以气球膨胀与生成氢气和反应放热有关,故B正确;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反应速率慢,生成氢气速率慢,所以镁条换为等质量的锌条气球膨胀速度变慢,故C正确;D.设镁和锌的质量为m,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y, , ,得,等质量的镁和锌,完全反应锌产生的氢气少,所以镁条换为等质量的锌条气球最终会变小,故D错误。故选:D。16. 用图

18、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B. 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C. 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D. 滴入水后,CO2浓度可能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A:在0-t1时间内,蜡烛燃烧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浓度下降。A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温度升高,温度易得到白磷的着火点40。B正确。C:据图2可知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不同。C错。D:瓶

19、内滴入水后,部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CO2浓度可能下降。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共34分)17. 用化学用语填空(1)空气中最多的元素_;(2)硬水中的钙离子_;(3)2个硝酸根离子_;(4)氯化钠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答案】(1)N (2)Ca2+ (3) (4)【解析】【小问1详解】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所以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答案为:N;【小问2详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

20、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硬水中的钙离子表示为:Ca2+;【小问3详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小问4详解】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的,即含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18. 中华文物,文明传承。(1)青铜是使用最早的合金。青铜硬度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2)铁制文物上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作用的结果。(3)铁锈的主

21、要成分为Fe2O3,可用氢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原成氧化亚铁,同时还有水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大于 (2)氧气、水蒸气 (3)【解析】【小问1详解】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青铜是合金,所以青铜硬度大于纯铜。【小问2详解】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所以铁制文物上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作用的结果。【小问3详解】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可用氢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原成氧化亚铁,同时还有水产生,化学方程式。19. 中华文化博大

22、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1)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_。(2)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主要含KNO3的天然矿物)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3)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有科学史研究者认为这描述的就是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2)+5 (3)【解析】【小问1详解】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

23、面积,故填: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小问2详解】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故填:+5。【小问3详解】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0. 碳世界丰富多彩,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C代表的物质的名称为_,木炭、焦炭、活性炭这些物质的结构与_类似(从A、B、C中选择)。(2)图A表示的物质是由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3)上述A、B、C三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4)图D中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木炭,连接好装

24、置,稍待片刻,能看到到红棕色变浅的原因是木炭具有_性。【答案】(1) . 金刚石 . 石墨 (2)分子 (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吸附【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C中结构可知,物质的名称是金刚石,故填:金刚石。木炭、焦炭、活性炭这些物质的结构与石墨类似,故填:石墨。【小问2详解】由图A中的结构可知,图A表示的物质是C60,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小问3详解】上述A、B、C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物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小问4详解】图D中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到红

25、棕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带颜色的气体,故填:吸附。21. 用Y 形管和Y 形导管完成如图实验。(1)图 1 中Y 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2)图 2 中Y 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3)若把Y 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 3),a 管位于上方,b 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 b 管中试纸变色比 a 管明显,原因是_。【答案】(1) . 左侧无色酚酞变红 .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

26、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 .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解析】【小问1详解】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左侧无色酚酞变红,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小问2详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故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不变色;该反应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可观察到 b 管中试纸变色比

27、a 管明显。2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将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十N”政策体系,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选填“碳单质”、“碳元素”或“二氧化碳”)。(2)高温电解技术可将CO2转化为具有利用价值的产品,反应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3)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填字母)。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

28、竹(4)一定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可能为_(填字母)。A. 1:1:6B. 1:2:6C. 1:3:6D. 1:4:6【答案】(1)二氧化碳 (2) (3) . 石油 . ABC (4)B【解析】【小问1详解】“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填:二氧化碳;【小问2详解】根据图片信息,是二氧化碳与水在高温电解下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和氢气,故填:;【小问3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正确; B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

29、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正确;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可以减少白色垃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正确;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不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错误;故选:ABC;【小问4详解】一定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不变,设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分别为x、y、z则观察选项,B符合要求,故选B。23.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密切相关。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

30、新点。如下图是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信息正确的是_(填字母)。A. 碲是金属元素B. 碲的核电荷数为52C. 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D. 蹄元素位于第六周期(2)冬奥会“飞扬”火炬上图(右)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3)【拓展视野】氢能是未来最理想能源,下图是循环制氢体系的示意图。该循环制氢体系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_能,请写出该体系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B (2) (3) . 化学 . 【解析】【小问1详解】A、碲带有“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是金属元素,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碲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碲的

31、核电荷数为52,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127.6,不是127.6 g,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元素的周期数=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根据碲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有5个电子层,所以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不是第六周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问2详解】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所以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由循环制氢体系的示意图可知,该循环过程中,反应1和反应2都吸收太阳能,促使反应的发生,使水在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催化下,在太阳能作用下,

32、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是由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答案为:化学;。24. 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硫酸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试回答:(1)固体B是_,固体D是_。(2)写出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3)方案中X是_,废液的质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滤液A的质量。【答案】(1) . 铁#Fe . 铜#Cu (2) (3) . 锌#Zn . 大于【解析】【小问1详解】固体A是铁、铜、锌的混合物,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则固体B是铁;固体C是剩下的铜、锌,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所以固

33、体D是铜。【小问2详解】固体B是铁,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即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小问3详解】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加入过量x,得到的固体A是铁、铜、锌的混合物和滤液A,滤液A蒸发至干得到硫酸锌,说明x是锌;由反应的质量比可知,废液的质量大于滤液A的质量。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6分)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有以下装置:(1)仪器a的名称_;仪器b的名称_。(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所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3)用装置C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该装置所具有的优点是_。当关闭止水

34、夹,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用字母e、f、g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4)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氢气,现有水(已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钠溶液)、镁条、锌粒、铁丝、铜片、稀硫酸(10%)、稀盐酸(10%),请你选择适当的药品和装置完成下列问题: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选用该原理的依据有_(填字母)。A实验条件易于达到 B反应速率适中 C制得的气体要纯净若用图1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与该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_(填“甲”“乙”“丙”“丁”)。【答案】(1) . 锥形瓶 . 集气瓶 (2) . 2KMnO4K2MnO4+MnO2+O2 . AE#EA (3) . Ca

35、CO3+2HCl=CaCl2+H2O+CO2 .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gfe (4) . Zn+H2SO4=ZnSO4+H2 . ABC . 丙【解析】【小问1详解】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小问2详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E;【小问3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

36、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关闭止水夹前,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进行,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液面逐渐下降,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关闭止水夹,多孔隔板

37、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gfe;【小问4详解】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A、该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实验条件易于达到,符合题意;B、该反应反应速率适中,符合题意;C、该反应使用稀硫酸,没有使用稀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气体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稀硫酸没有挥发性,制得的气体较纯净,符合题意。故选ABC;氢气的密度小于水,若用图1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短管(m)通入,水从长管(h)排出,与该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丙。26. 霸树化学研究小组利用传感器采集数字技术对二氧化碳制取药品进行了一系列探

38、究。请回答:(1)为比较块状碳酸钙和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1中稀盐酸C%数值为_%。曲线_(选填“I”或“”)表示的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气压变化。对比分析图2中_(选填“a”、“b”、“c”或“d”)两点实验数据,可比较出两锥形瓶内的反应速率快慢。检验锥形瓶内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_(填字母)。A氢氧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2)研究小组称取了mg大理石样品,将100g稀盐酸逐滴滴入样品中,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3(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大理石样品m的值是_。反

39、应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答案】(1) . 10 . I . ac#bd . A (2) . 12 . 4.4【解析】【小问1详解】要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盐酸的浓度应相同,C数值为应为10;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加大,反应所需时间更短,因此曲线I表示的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气压变化;反应时间与气压的斜率可以比较出两锥形瓶内的反应速率快慢,因此可以对比分析ac或bd这两点实验数据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检验锥形瓶内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A。【小问2详解】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第1次反应后固体

40、物质减少的质量为(m-9)g;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 ;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6g-3g=3g;说明前三次加入的稀盐酸均完全反应,说明20g稀盐酸恰好能与大理石中的3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1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g,第4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说明碳酸钙已经反应完全,稀盐酸有剩余,大理石样品中杂质为2g,m的值为:;设反应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4.4g。27.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想为铬(Cr)和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找个“家”。已知两种金属可能排在下列的位置中。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位置。K Ca N

41、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Pt Au。(1)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gPt之间所缺的金属是_(填化学用语)(2)【查阅资料】a、铬是银白色金属,常温下在空气中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b、锰是灰白色的金属。c、CrSO4溶液呈绿色,MnSO4溶液呈淡粉红色。d、Cr和Mn在下列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中都显+2价。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我们知道铬的位置肯定不在_(填“”“”“”“”)。(3)【设计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及结论在锰片中滴加适量的稀硫酸_锰是氢(H)前的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在铬片和锰片中分别滴加硫酸铝溶液铬片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绿色,锰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是_铬、锰、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在锰片中滴加ZnSO4溶液锰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锰的位置在_(填“”“”“”“”)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成功确定铬和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4)【拓展讨论】在锰片中滴加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_(填名称),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填化学用语)。【答案】(1)Ag (2) (3) . 锰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 . . 铬铝锰 . (4) 银 . Mn2+和Mg2+【解析】【小问1详解】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gPt之间所缺的金属是银,银的化学式是Ag,【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资料显示铬常温下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说明铬

43、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则铬化学性质活泼,铜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则Cr金属活动性大于Cu,位置在Cu之前,故Cr肯定不在位置,【小问3详解】由实验结论可知,锰的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则Mn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在锰片中滴加稀硫酸能观察到锰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填:锰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由资料知,Mn在化合物中显+2价,则硫酸锰化学式为MnSO4,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与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由资料知,Cr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2价,则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SO4,铬与硫酸铝反应生成硫酸铬与铝,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rSO4溶液呈绿色,在铬片和锰片中分别滴加硫酸铝溶液,铬片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绿色,锰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铬能置换出硫酸铝中的铝,生成CrSO4,则铬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铝,锰片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铝,综上得出金属活动性为铬铝锰(或CrAlMn),在锰片中滴加ZnSO4溶液,锰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锰不能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