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0443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 1.1 .1 显微镜下的细胞显微镜下的细胞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教学,将继续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物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 教材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等不同的植物细胞,使用图示和语言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交流和总结,并结合阅读等活动了解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进而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得出结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装片的制作过程。 (2)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增强探

2、究本领。 (3)探究实践: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并能利用图示和语言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细胞。 (4)态度责任: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的图片或视频,显微镜、洋葱、镶子、滴管、碘液、吸水纸、课件、记录单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生 1:植物、动物和人。 生 2:人也属于动物。 师:是的,植物、动物包括人,都是生物。生物体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 1:我们学过人体包含消化系

3、统、呼吸系统 生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师:它们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这些器官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应该是由一块一块的肉组成的。 师:其实人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其中就有组成肌肉的肌组织,还有组成我们身体表皮的上皮组织,组成我们神经系统的神经组织,还有组成我们血液、骨、软骨、脂肪等的结缔组织。 生:那组成这些组织的又是什么呢? 师:是啊,这个问题问得好。科学家总是想研究宏观物体是由什么微小的物体组成的,它们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的,这些微小物体在这个宏观物体中起什么作用。 生物学家也是这样。 显微镜就是帮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把物体放大几百倍以上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研究生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兴趣! (2)观察。 师: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一样也包含一些器官,还记得一般植物有哪些器官吗? 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师:完全正确。像洋葱的一个个鳞片其实就是洋葱的叶。每片鳞片都有一层内表皮和一层外表皮,这层内表皮特别薄,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这层内表皮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用镶子在洋葱鳞片的内表皮上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 ,这就是洋葱的内表皮,大家先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结果) 师:请大家尽量使用科学

5、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生:这层洋葱内表皮非常薄,基本上是透明的,柔软,光滑,呈淡淡的紫色,在放大镜下能看到一些紫色的小颗粒。 师:描述得很详细,使用的语言也很规范。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的内表皮,会看到什么样子? (3)实验。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练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师: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内表皮时,不能直接把它放到载物台上,要先把它做成装片。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洋葱内表皮装片以及使用装片进行观察) (学生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

6、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4)处理信息。 师: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能在纸上或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 (学生们交流后,尝试完成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 生 1:我们小组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它是一个个的小格子,就像一个个小房间一样,排列很紧密。 生 2:这是我们小组绘制的洋葱表皮细胞图, 从图中看每个小格子里都有一个小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洋葱表皮细胞图) 师: (小结)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师: (大屏幕演示)把一个洋

7、葱表皮细胞放大,我们会发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小点就是细胞核。 师: (继续大屏幕演示植物的叶纵切、根横切在显微镜下的拍摄图)这些是植物的叶和根的细胞。谁来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5)阅读。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其实,动物和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老师这里给大家展示几种动物细胞。 (教师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细胞图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生 1:植物体是由很多细

8、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生 2: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生 3:植物、动物包括人体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生 4: 师:是的,把这些发现概括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结构,并使用科学的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来描述细胞的样子,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在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教学环节, 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 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特别要求学生说出甚至背诵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而是让学生了解对观

9、察起关键作用的几个部分的用途和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在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后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手“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保证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究之后能有所发现,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1.21.2 发面的秘密发面的秘密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发面的秘密为本单元第二课,以酵母菌为例,引

10、导学生探究微生物中的真菌。教材以生活中妈妈用酵母粉蒸馒头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蒸出来的馒头又松又软,酵母粉里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粉,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自己的发现,知道酵母粉中有许多酵母菌,并通过收集资料来获取酵母菌的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在处理信息环节引导学生整理实验结果,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酵母菌的知识揭开酵母菌发面的原理:“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最后通过补充阅读认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些真菌蘑菇和木耳。本课是

11、在学生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后,继续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显微镜观察知道酵母粉里有酵母菌,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酵母菌。并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认识生活中看得见的真菌蘑菇和木耳。 (2)科学思维:学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3)探究实践:通过收集的材料了解酵母菌的作用,通过发面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4)态度责任: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培养皿、酵母粉、温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提前

12、培养的酵母菌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大家在家看过妈妈发面吗?你发现妈妈发面时都做了什么? 生 1:妈妈和面时,加了酵母粉。 生 2:妈妈是用温水和面的,她说用温水发酵快。 生 3: 师:关于发面,我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 1:酵母粉里有什么? 生 2:水温对发面快慢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 3: 师:我们先来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粉里有什么。 观察。 师:下面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酵母粉,看看酵母粉里到底有什么。就像我们 观察洋葱表皮的时候要先将其做成装片,观察酵母粉也不能直接观察,也要将其做成装片。而且酵母粉的装片制作起来更复杂一些。我们首先要制作培养

13、液: 第一步,在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加入一点儿酵母粉。 第二步,在培养皿里加入 100 毫升温水和 5 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在温暖的地方。 第三步, 过几个小时, 取一滴浮在上面的液体做成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已经提前给每个小组做好了装片。下面我们来分组观察,观察后把看到的现象用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描述、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师:(课件演示酵母菌放大图)大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这些接近卵圆形、圆柱形的物体,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还带有小芽它们也是一种生物酵母菌。 搜集证据。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

14、有关酵母菌的资料,我们来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有关酵母菌的资料) 师:通过阅读,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 1:酵母菌是一种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 生 2: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 28-30的温糖水中能够迅速生长繁殖,发面效果也最好。 生 3:酵母菌能用来发面,也能用来酿酒。 生 4: 师:我们知道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除了动物和植物,真菌也是一大类生物,酵母菌就是真菌的一种。 由于酵母菌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微米 (1毫米=1000微米) ,所以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微小到肉 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我们把这些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4)实验。 师: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

15、发现了酵母粉里有酵母菌,这能充分证明是酵母菌帮助发面的吗? 生:不能完全证明,因为我们还没试过不用酵母粉面团是不是能变大,要做对比实验才能证明。 师:你说得有道理。 生:刚才我们通过阅读资料,也知道酵母菌能够用来发酵糖类,而淀粉就是一种糖类,所以应该是酵母菌的功劳。 师:资料上说的是别人得出的结论。那我们怎样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酵母菌的发面作用呢? 生:通过对比实验。 师:对比实验是验证我们猜想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途径。关于使用酵母粉发面,我们还有什么想研究的吗? 生:我还想知道温水和凉水到底使用哪个发面效果好,我也想设计个对比实验研究一下。 师:非常好!请各小组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16、 (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发面的秘密实验方案) (师生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师:具体实验,同学们可以在课下进行,有必要的话可以请妈妈一起做。要做好实验记录,可以使用文字、表格,也可以使用绘图、照片,或者录制成视频。 (5)处理信息。 师:上节课的实验同学们都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 师: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实验记录,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研究的问题、实验 的方案、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整理的信息以及得出的结论,要特别注意同学们的实验记录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生 1:我是第一小组的代表,我研究的题目是“酵

17、母粉对发面效果的影响” ,我设计的是一个对比实验,用同样多的面粉,加了同样多的白糖,都使用同样多的 30 龙的温水和面,其中一个加了酵母粉,一个没有加酵母粉,和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面团。把它们放在同样的环境下,并且用手机给它们拍了第一张照片。然后每过 10 分钟,再给它们拍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小时内先后拍的 7 张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 师:你使用照片来记录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先后拍摄的7张照片来展示实验结果,非常有说服力。 生 2:我是第二小组的代表, 我研究的题目是 “和面水温对发面效果的影响” ,我设计的方案也是一个对比实验在实验时,我是每过 10 分钟使用直尺测量并记录面团的直径,我还把这些数据

18、绘制成了柱形统计图,从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 师:你用统计图来对比每个面团直径的变化,非常直观。 生 3:我是第三小组的代表,我把我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做成了一个视频 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用酵母菌发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通过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谁来概括一下大家的发现? 生: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面。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 2830 度的温糖水中发面效果最好。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和我们阅读的资料,我们知道了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阅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酵母菌是

19、一种真菌,真菌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一大类生物。我们还把像酵母菌这样小到肉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称为微生物。除了酵母菌,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真菌吗?这些真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吗? 生: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9 页下边的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除了课本上的蘑菇、木耳,你还知道哪些真菌。 生:金针菇、灵芝 师: (小结)真菌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我们所熟知的菌菇类。这些真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补充视频:微生物的功劳)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生 1:原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需要微生物

20、的参与。 生 2:我们的很多食物中也有酵母菌和乳酸菌的身影。 生 3: 微生物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让生产者再次利用。如果没有微生物,动植物残体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世界就会出问题。 师: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离不开微生物。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一课活动较多,有观察、培养酵母菌、实验、搜集证据、处理信息、阅读等,有一定难度,且发面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试教时将这一课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完成,并且将发面实验放到课下,课堂上让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后,按照设计的方案回家做实验。第二个课时让学生

21、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整理的信息以及得出的结论,以重点培养学生用合适的方式处理信息的能力。 1 1.3 .3 发霉的馒头发霉的馒头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 3 课。本课共分五个部分:观察、实验、处理信息、迁移应用、拓展阅读。虽然学生从小就对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十分熟悉,但霉菌的样子和习性大部分学生并不太清楚。本课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和特征,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使用体视显微镜或者第 2 课中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霉斑,看看食物霉斑里面有什么,

22、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自己的观察发现,从而得出结论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并认识霉菌的结构特征。接着研究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在处理信息时,运用表格的形式汇总小组实验结果,观察和对比不同实验中馒头发霉的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接着将这一结论迁移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的防霉技术,知道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学习如何预防真菌感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观察显微镜下的霉斑,能

23、用语言或绘图描述霉菌的颜色、大小、形状、结构等,知道霉菌也是一种真菌。初步认识霉菌的危害与防霉技术,了解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 (2)科学思维:运用表格、图片等形式汇总实验结果,观察和对比不同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并通过对比、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 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的结论。 (3)探究实践: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 (4)态度责任: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发霉的各种食物、体视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课件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师:同学们,

24、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观察发霉的物品的任务,请将你看到的情况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 1:我家的馒头发霉了,馒头上有黑色的毛。 生 2:我家的面包发霉了,面包上有绿色的点。 师:有几个?面积大吗? 生 2:刚开始小,不多,放了几天就更多了,而且多了黑色的毛。师:从这一点你能联想到什么?(霉是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繁殖) 生 3: 我家的橘子发霉了,橘子上有绿色的毛, 还有白色的点, 而且发软。 师:从这一点你又能联想到什么?(霉可以使食物腐烂、变质)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了物品的名称、霉的颜色,目的是为下一步获得霉的知识奠定基础) 观察。 师:霉斑里边到底有什么?我们用显微

25、镜来观察一下。 (也可使用体视显微镜或手持式显微镜来观察,这样更简便、直观)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师:通过观察交流,你们获得了关于霉的哪些知识? 生 1:我知道了霉有多种颜色。 生 2: 我知道了霉的样子,有的由密密麻麻的顶端带有不同颜色的小球的细丝组成,有的长着长长的丝,有的像棉花一样 生 3:我知道了霉的害处,它会使食物腐烂。 生 4:我知道了不仅馒头会发霉,其他食物也会发霉。 生 5:我知道了发霉需要一定的条件,因为有的物品会发霉,有的不会发霉,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会发霉。 师:(小结)我们通过观察交流,对食物发霉有了初步认识。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

26、丝和气生菌丝。营养菌丝深入食物内部吸收养料,就像植物的根;气生菌丝向空中伸展,顶端可生出球形的抱子囊,里面的砲子成熟后扩散到别处繁殖成新的霉菌。有人以为把发霉食物表面的霉斑清除干净,食物照样可以吃,事实上,霉菌的营养菌丝已经深入到食物的内部了。因此,食物一旦发霉,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 (3)实验。 师:我们知道了霉的种类、颜色、样子,霉无处不在;也知道了霉只有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形成。关于馒头发霉,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馒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霉呢?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生:做实验。 师:下面我们来设计实验研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霉。先来分析实验,作出假设。 师: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我们要研究的

27、问题是什么? 生:馒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霉。 师:我们接着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你认为发霉与什么条件有关?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 1:与时间有关,理由是食物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发霉。 生 2:不一定,有的食物放很长时间也不发霉。 师:对,看来时间不是主要因素。那么,发霉还需要其他条件吗?(教师及时引导) 生 3:我认为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容易发霉,所以食物要放冰箱里。 生 4:我认为温度太高也不行,太高了食物就烤干了,干果就不容易发霉。 生 5:我认为还与湿度有关,晒干的食物就不容易发霉。 生 6:我认为还与水分有关,发霉的多数是含水量高的食物,比如馒头、橘子、面包等。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

28、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类型的实验? 生:对比实验。 师:是的,要用对比实验来验证,也就是我们说的控制变量实验。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要保持不变。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选择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且设计探究变量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 师:大家的实验方案设计好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 1:我们想研究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在保持湿度相同的情况下来改变温度进行对比实验。但是我们不确定这个相同湿度应该是潮湿还是干燥。 生 2:我们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想研究湿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那我们应该在温暖的条

29、件下还是寒冷的条件下研究呢?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假设涉及了两个变量,每个变量有两种条件,这样两两组合就有了四种条件: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潮湿,寒冷干燥。 为了避免我们得出片面的结论,这四种条件都应该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善 自己的实验方案之后,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等实验完成后我们再进行汇报交流,得出我们的研究结论。 (4)处理信息。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的课后研究影响馒头发霉因素的实验,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这位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都做好记录,他们改变了哪个变量?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对比研究的?不同变量

30、下有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我们最后对大家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我们最终的结论。 生 1:我们组的不变量是温暖,变量是潮湿和干燥。实验结果是,在潮湿的条件下馒头发霉现象严重,在干燥的条件下发霉现象不严重。说明在温暖的环境里,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干燥的不太容易发霉。 生 2:我们组的不变量是潮湿,变量是温暖和寒冷。实验结果是,在温暖的条件下馒头发霉现象严重,在寒冷的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发霉现象。说明在保持潮湿的条件下,温暖环境里的馒头容易发霉,寒冷环境里的不容易发霉。 生 3:我们组的不变量是寒冷,变量是潮湿和干燥。实验结果是 生 4:我们组的不变量是干燥,变量是温暖和寒冷。实验结果是 师:每个小组都汇

31、报了自己的实验结果,请哪位同学对他们的实验结果进行概括,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通过四组对比实验可以证明,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师:很好,结论非常完整,语言也很科学、规范。 (5)迁移应用。 师: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有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 毒素。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致癌作用。 黄曲霉菌在食品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就是一种有强烈致癌性的剧毒物质,而且即使煮沸也不能将其分解。所以我们一定不要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即使剥掉发霉的表皮也不行,因为霉菌的营养菌丝已经深入到食物内部。 师:我们怎

32、么来防止食物发霉?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研究结论,并且结合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防霉技术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有关防霉技术的资料) 生 1:因为在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所以我们的粮食、衣物等,可以晒干后放到通风、 干燥的环境里保存, 或者放干燥剂并且密封起来也能很好地防霉。 生 2:因为在寒冷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所以也可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 生 3:霉菌是一种真菌,它也是一种生物,应该也害怕高温,所以也可以利用高温杀灭霉菌。 生 4:霉菌的生长也离不开氧气, 所以真空包装,隔绝空气, 也能很好地防霉。 师: (小结)同学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探究结论和所学知识总结出这么多的防霉技术和方法,非

33、常好。是的,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6)拓展阅读。 师:真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在适当的条件下还能侵犯我们的身体,造成真菌感染,比如如果不注意卫生, 就会得皮癣、 脚气等真菌感染性的皮肤病。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12 页下边的“预防真菌感染”,小组交流什么是真菌感染,怎样预防真菌感染。 (学生阅读、交流生活中应怎样预防真菌感染) 师:为什么这样做能预防真菌感染呢? (学生结合探究结论和所学知识分析预防真菌感染方法的原理) 师:请说一说讲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学生结合探究结论和所学知识分析保持个人卫生对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 【教学反思】

34、【教学反思】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品或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教学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馒头发霉的现象,从而激发学 68 生探究微生物学的兴趣。本课分为课前布置任务、观察霉菌、实验探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迁移应用、拓展阅读等几个板块,环节紧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并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处理实验结果,得出探究结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课堂效果显著,扎实有效。 1.41.4 不一样的“

35、感冒”不一样的“感冒”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在第 2 课、第 3 课研究了真菌之后,第 4 课不一样的“感冒” 继续研究细菌和病毒。教材首先从学生感冒了向老师请病假和教材中的门诊就诊流程图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感冒也需要化验吗?然后通过调查医生利用化验结果作出诊断的过程,了解感冒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感冒),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感冒),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冒需要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因此感冒后首先需要到医院进行化验,并由医生诊断是什么引起的感冒,才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接着引导学生收集细菌和病毒的资料并交流,认识到细菌、病毒和真菌一样也是微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36、接着通过知识链接学习安全用药小常识。 最后将本课的探究结果迁移应用到调查和解释同学们的感冒经历中。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不同的感冒用药不同,要经过化验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自己盲目用药或凭经验用药。 (2)科学思维:通过收集资料,正确理解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3)探究实践:结合医生的处方,正确认识安全用药常识。 (4)态度责任:学会请病假。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医生检查感冒的化验单、诊断书,有关病毒、细菌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37、】 (1)引入活动。 师:同学们感冒过吗?有什么症状? 生 1:我感冒过,发烧、咳嗽、流鼻涕 师:你感冒时去医院了吗? 生 1:去了。 师:去看的什么门诊? 生 1:妈妈带我去了医院的导诊台,导诊台的护士让我去发热门诊。 师:知道为什么要让你去发热门诊看吗? 生 1:不知道,我们就直接去发热门诊了。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吗? 生 2:根据国家防疫要求,如果发热了应该去发热门诊。 师:是的,发热门诊是正规医院门诊部在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设立的专门用于排查疑似病例、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 生 3:是的,我上次感冒没有发烧,护士就让我直接去看了普通门诊。 (2)提出问题。 师:如果我们感冒

38、了,到了医院的普通门诊洞学们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吗? 生:上次感冒我爸带我去医院,导诊护士给我们交代了怎样就医,步骤挺多的,我都没记住,都是我爸领着我去做的。 师:是的,就医的步骤还是比较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出示导诊图)同学们看一下这个门诊就医流程图,根据这个流程图说一说患者到医院后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生:我想起来了,上次去医院确实是按这个顺序的。首先去挂号窗口挂了号,然后去医生诊室就诊,医生给开了化验单,我们去收费处缴了费,去验了血,等出了结果又拿着化验单去给医生看。医生说我是病毒性感冒,不要紧的,给开了点药。我们又拿着医生的处方去划价、缴费,然后去药房取了药,临走前又

39、去问了医生具体怎么吃药。 师:为什么看了这张流程图你就记得这么清楚呢? 生:这张图标得很清楚,跟着箭头就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了。 师:是的,流程图确实有这个优点,能够很清楚地把我们做事的流程表达出来,也能用来表达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关于感冒就医,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1:感冒一定要就医吗?我上次感冒在家休息几天就好了。 生 2:我上次感冒就从家里的药箱里拿点感冒药,吃吃就好了。 生 3:感冒不过是一个小病,为什么还要化验呢? 生 4: (3)调査。 师:刚才几位同学认为感冒是个小病,在家休息休息就好了,或者随便吃点感冒药就好 T。就是到了医院,医生看看就行了,也没必要化验。同学们还有什

40、么看法吗?课前我让同学们把自己感冒时的化验单、病历和医生的处方带来,如果 有不同看法的话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反驳他们。 生 1:我同意他们几个的说法, 我上次感冒妈妈很紧张,非要带我去医院化验,结果化验结果是病毒性感冒,医生给我开了抗病毒药,还说没事的,回家注意休息,多喝开水就行了。 生 2: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上次感冒挺严重的,喝了几天抗病毒口服液也没有效果,就去医院验了血,医生看了化验单说是细菌性感冒,并告诉我细菌性感冒吃抗病毒药是没有用的,给我开了消炎药和咽喉含片。临走时医生还叮嘱说以后感冒了千万别在家自己乱吃药了,一定要来医院找医生化验。 生 3: 师:从他们几个的经历来看,感冒

41、也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他们都是感冒,医生开出的药却不一样?我们感冒了有必要去医院化验吗? (各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 3 寸论结果) 师: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指一些症状相近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如果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感冒就称为病毒性感冒;如果是由细菌引起的,这种感冒就称为细菌性感冒。医生可以根据血液化验结果来诊断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毒性感冒有时不治疗也能自愈,抗病毒药可能会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细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 (也叫消炎药) 。 不管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如果出现高烧、 鼻塞、咽喉痛等症状时,可酌情使用

42、退烧药(或冷敷) 、减充血剂、咽喉含片等针对症状进行治疗。针对症状的治疗,也就是治标不治本;针对病因的治疗才是治本的治疗。所以我们感冒时一定要到医院通过化验确定病因。 生:老师,什么是细菌?什么是病毒?它们有什么区别? 师:病毒和细菌都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和真菌不同的是,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病毒则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有一部分细菌对人体有益,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而有些病毒和细菌能引起多种疾病,如流感 病毒、痢疾杆菌 (4)搜集证据。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适时补充一些资料) (学生交流阅读资料) 师:(小结)微生物通

43、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5)知识链接。 师:了解了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不同,同学们以后感冒了还敢乱吃药吗? 生:不敢了,要对症下药才行。 师:不仅是感冒,有其他疾病时也不能乱吃药。生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去就医,请医生作出诊断,对症下药。医生给我们开的药也不能乱吃,乱吃药是不安全的。哪位同学知道应该怎样安全用药?跟同学们说一说。 生 1:医生开完药都会嘱咐该怎么吃,我都是根据医生的嘱咐用药的。 生 2:我还会再看一下药盒里的说明书。如果有问题再去问医生。 生 3: 师:你们的做法很正确。要安全用药,还有

44、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本第 15 页上面的“安全用药小常识” 。 (6)迁移应用。 师:请同学们组内相互交流,每个同学轮流讲述一下自己感冒的经历,最好能展示一下自己带来的感冒时的病历、化验单和医生的处方,再请其他同学结合本课学习的知识,对他们的感冒经历给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分组交流)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感冒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遇到过。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感冒,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或者简单地认为是着凉了。因此,这节课让学生探究不一样的感冒, 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 本课让学生通过调查和搜集证据,认识到感冒可能是感染了病毒,也可能是感染了细菌,因

45、此感冒时应该到医院进行化验,并请医生根据化验结果诊断是哪种类型的感冒,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和阅读资料,了解病毒和细菌无处不在,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整节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充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51.5 疫情疫情与防护与防护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疫情与防护是本单元的第 5 课,引导学生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传染病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学会利用概念图的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结果。教材首先以新冠肺炎为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地方为什么要对人员进出实行管控?为什么同样接触过病

46、人,有的人会被传染,而有的人却没事?怎样才能避免被传染?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展开调査, 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作为重点训练的处理信息环节,本课引导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对疫情防控的有关措施进行分类,认识到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并结合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得出结论: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只有病毒,还有细菌等各种微生物,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我们减少被感染的风险。最后通过査阅专业资料,或者请教医生、防疫人员,将本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常见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

47、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作用。通过学习,了解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科学思维:学习使用概念图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3)探究实践:通过阅读、整理资料,了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个人防护的技能。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态度责任:能够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传染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与新冠肺炎及其他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诊疗方案、防控措施等相关的资料卡、多媒体课件。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提

48、出问题环节放到上一堂课的结束,并布置调查任务) 师:细菌、病毒不仅能引起感冒,还能引起很严重的流行病。2019 年暴发的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灾难,我们也都经历了这次疫情。同学们应该能够感受到,这次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关于这次疫情,同学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生 1: 我想知道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什么是新冠肺炎,新冠肺炎为什么传染得这么厉害。 生 2:我们小区曾经被封过三次,我想知道疫情严重的地方为什么要对人员进出实行管控。 生 3:为什么同样接触过病人,有的人会被传染,而有的人却没事? 生 4:怎样才能避免被传染?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科学问

49、题。每个小组可以协商选定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在课后通过查找图书资料、浏览网站、请教防疫人员等方式进行调查。下节课我们汇报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一起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2)调查。 师: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同学们都收集了吗? 生:收集了。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呢?请展示一下。 生 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和新冠肺炎,通过上网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还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生 2: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疫情严重的地方为什么要对人员进出实行管控,我们也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上网查找了一些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知识,还收

50、集了我们小区封控时的通知,并访问了当时的疫情防控人员 生 3:我们想研究疫情期间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我们发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也有预防的方法,我们还找到了一本关于预防传染病的科普书 (3)处理信息。 师:我们能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请每个小组分别整理自己收集的资料,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整理,然后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阅读资料并筛选和处理信息) 生 1: 我们小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通过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我们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3 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60140nm 生 2: 我们小组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不过我们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大象版 > 六年级上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