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七年级上-九年级下)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5339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七年级上-九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七年级上-九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七年级上-九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七年级上-九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七年级上-九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2 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 朝代歌朝代歌 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史前时期了解历史的途径:考古发掘 、神话传说) (一)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一)知道北京人的特征 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2、距今年代: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3、体貌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工具:使用打

2、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 (2)社会组织:过群体生活。 (3)火的使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火的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火使用的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意义(熟读): (1)研究价值: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史学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二)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二)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

3、人的生活(“河水长干”) (1)距今时间:距今约 7000 年 (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属于长江流域) (3)生活状况: 房屋结构: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地位: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生产工具: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使用磨制石器(属新石器时代)。 农业状况:人工栽培水稻;畜牧业: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手工业: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雕刻技术(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和懂得使用天然漆。 2、半坡居民的生活(“半黄半粟”彩陶) (1)距今年代:距今约 6000 年 (2)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 (3)生活状况: 房屋结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

4、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属于新石器时代); 农业状况:种植粟;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有乐器。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纺织、制衣。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一)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结

5、果: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二)知道青铜器的典型代表,知道甲骨文(二)知道青铜器的典型代表,知道甲骨文 1、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地位: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 2、甲骨文:(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 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发现意义(地位):a.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b.意义: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

6、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三)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出现: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2、推广: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四)识记春秋主要霸主、(四)识记春秋主要霸主、“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春秋战争是争霸,战国战争是兼并)(春秋战争是争霸,战国战争是兼并) 1、 公元前 770 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 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春秋诸侯争霸 (1)原因:王室衰微;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

7、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口号:“尊王攘夷”。 (3)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4)影响:消极: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积极: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和民族交融。 3、战国七雄: (1)齐、楚、秦、燕、赵、魏、韩【方位:东南西北到中间】 (2)兼并战争 形成过程: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五)理解商鞅变法(五)理解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新

8、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时间:前 356 年;国君:秦孝公;主持变法者:商鞅 4、商鞅变法内容: 政 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奴隶主旧贵族利益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 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 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5、作用:商

9、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起来。 6、商鞅变法成功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7、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动力,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培养人才 (六)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六)了解老子、孔子学说,“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的意义 1、老子: (1)生平:春秋后期楚国人,姓李名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相关著作:道德经,成为道

10、家的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 (1)生平: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主张: 思想: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教育:a.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b.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c.注重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文化: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3、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

11、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一)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1、秦的统一 (1)背景:统一是发展必然趋势,百姓渴望安定;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强盛;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进攻;嬴政善于任用人才等。 (2)秦朝建立时间:前 221 年(前 3 世纪后期) 建立者:秦始皇嬴嬴政 都城:咸阳。 (3)秦朝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统一的意义:结

12、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关注 P44、P45 图)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关注 P44 图)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13、,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南修灵渠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二)了解汉武帝削藩、尊崇儒术的举措及意义(二)了解汉武帝削藩、尊崇儒术的举措及意义 1、政治上:实施“推恩令” (1)背景: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2)内容: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2)意义: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思想文化上:实施“罢黜黜百家,独尊儒术”或者罢黜黜百家,尊崇儒术 (1)背景:汉初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

14、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2)内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意义: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进入鼎盛时期。 (四(四)知道东汉衰亡的原因(新增考点)知道东汉衰亡的原因(新增考点)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形成。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2、黄巾起义 (1)时间、发动者:184 年,张角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15、结果:失败 (2)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五)了解张骞通西域(新增考点)(五)了解张骞通西域(新增考点) 1、西域的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2、 次数 时间 目的 成果 第一次 公元前 138 年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 119 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优秀品质:坚强意志,不屈不挠,不畏艰难险阻,立志报效祖国。 (六)知道张仲景

16、和华佗(六)知道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人 1、张仲景(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辨证分析病情;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中医临床体系的开创者。 2、 华佗(神医): 不但擅长用针灸、 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盛健体。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208 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背景: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17、奠定了基础。 (2)形成: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 年,孙权称吴王,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知道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二)知道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三)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三)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

18、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到南宋完成。) 3、启示:政治稳定、科技进步、优越的自然环境及政策、人才等。 (四)理解北魏孝文帝(四)理解北魏孝文帝(北魏,鲜卑族建立) 1、背景: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目的:用文治移风易俗(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 4、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

19、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用于创新。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2022 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了解隋唐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了解隋唐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科举制创建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科举制创建的过程: (1)创立(隋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

20、)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 影响: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二)知道大运河的开通(二)知道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隋炀帝,605 年开始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概况:(1)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1、(三)了解唐朝民族交融的史实(三)了解唐朝民族交融的史实(新)(新) 民族政策 开明(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 民 族 交 往 方 式 册封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军事 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和亲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 行政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民族交流成果 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一)了解

22、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了解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新)(新) 1、宋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2、宋朝的统治特点:重文轻武。 (二)了解宋代商业贸易(变化考点)(二)了解宋代商业贸易(变化考点) 1、商业都市 (1)概况: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清明上河图)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2)市的变化: 街道和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打破了坊市界限。 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城乡之间的市镇发展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影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海外贸易 (1)

23、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市舶司,加以管理。 (4)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5)外贸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使用;政府鼓励政策等) 3、纸币出现 (1)原因:商贸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兵 (军事上) 1、解除禁军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24、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权 (政治上) 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2、在地方,派文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钱 (财政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3)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影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三)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三)了解

25、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 1、元朝行省制度 (1)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2)地方:设立 10 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行省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称为“行省制度”。(盐城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3)影响: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1)措施: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2)意义: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1)措施: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意义:这是历

26、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四)知道宋词和元曲(四)知道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概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代表人物: 苏轼(北宋):豪迈而飘逸。(豪放派) 李清照: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婉约派) 辛弃疾:南宋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 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豪放派) 2、元曲 (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

27、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人物: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一)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全面改革官制(特点:分权与制衡) (1)在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 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设五军都督府 (3)设厂卫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

28、厂 2、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1)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2)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二)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平交往)(二)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平交往) 1、背景:明朝国力雄厚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2、概况: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船队 7 次下西洋。 3、成就:从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世界航海史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也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三)知道戚继光抗倭斗争(暴力冲突)(三)知道戚继光抗倭斗争(

29、暴力冲突) 1、背景: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2、戚继光抗倭经过: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抗倭。 3、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4、评价:戚继光伟大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四)知道明代重要的科技著作(四)知道明代重要的科技著作 1、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过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30、,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五)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五)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清朝在台湾建制 (1)1683 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 年,清朝(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1、。 (六)知道清朝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六)知道清朝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南)【顺达康班雍驻乾噶钦】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 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1751 年,清朝(乾隆)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 年,清朝(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

32、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金瓶掣签制度、修建须弥福寿庙) 2、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 (1)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3)乾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清巩固边疆的方式:册封、平定叛乱、设置机构、颁布章程等方式。 (七)了解清朝人口增长(七)了解清朝人口增长(新)(新) 人口增长 原因 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表现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3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1/3。 消极影响 人地矛盾尖锐,自然资

33、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八)了解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影响(八)了解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影响 1、政治上: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雍正年间 (2)职责: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3)影响: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顶峰) 2、思想文化上: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 (1)文字狱: 目的: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直接目的),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

34、治(根本目的)。 严重时期:康熙、雍正、乾隆。 表现(含义):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 危害: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 目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措施: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3、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 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

35、字狱 (九)了解闭关锁国政策(九)了解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既有对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的防范,也有传统重农抑商、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2、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绝对禁止。)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海州等地 (3)乾隆:1757 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广州十三行”。 3、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认识启示:开放促进繁荣,闭锁导致落后,应坚持对外开放。 (十)知道京剧(十)知

36、道京剧 京剧:(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1790 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 加以创造和改进, 在道光年间 (19 世纪中期) 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 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2022 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 年年-1949 年)年)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知道虎门销烟,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一)知道虎门销烟,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鸦片战

37、争(1840-1842 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销烟虎门销烟: (1)时间、地点、人物:1839 年 6 月,广州虎门海滩,林则徐(民族英雄)。 (2)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时间、国家:1842 年 8 月,中国和英国 (2)内容及危害: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沿海的“广厦福宁上”)便利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

38、坏中国领土主权;赔款:2100 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4影响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近代化的早期【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强】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强】 (一)了解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一)了解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1目的

39、: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江福) (2)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民用企业:“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轮开汉湖) 3评价:评价:(1)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了解戊戌变法的兴起及其影响(二)了解戊戌变

40、法的兴起及其影响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1895-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 (3)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2序幕“公车上书公车上书”(1)时间、地点、人物:1895 年春、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2)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3)结果:没有上达光绪帝。(4)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发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1)组织学会:强学会等;(2)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北方最有影响的

41、报纸)等;(3)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4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略,见教材第 30 页) 5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结果:失败。 6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7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三)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三)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 1辛丑条约 (1)时间、国家:1901 年;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

42、 比荷西(11 国) (2)内容内容:“赔”(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禁”(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拆”(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外交上):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

43、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总结思考: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总结思考: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次战争、三个(三次战争、三个典型条约和三个影响)典型条约和三个影响) 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与反抗单元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具有不懈

44、的抗争精神。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帝国主义才没有能灭亡中国。我们应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知道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变化考点)(一)知道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变化考点) 1.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 (1)成立时间、地点、创立者:1905 年 8 月、日本东京、孙中山等。 (2)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领导机构: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机关报:民报 (5)性质/地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

45、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核心)(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2)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的首义辛亥革命的首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1)时间、地点: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武昌(首义之城) (2)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

46、结果: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2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建立: (1)时间、地点:1912 年 1 月 1 日、南京 (2)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 (3)领导: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以 1912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换算公式:公历纪年=民国纪年+1911)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7、(3)补充:辛亥革命最重大的贡献: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或者推翻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最深远的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5辛亥革命的启示:辛亥革命的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挽救中国。 (三)(三)了解二次革命和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了解二次革命和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新增考点)(新增考点) 1二次革命二次革命 (1)原因:根本原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直接原因: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

48、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案”) (2)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等。 (3)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2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 (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目的: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2)手段: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主要军阀 (5)影响(危害):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四、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四、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一)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 代表人物:代

49、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1)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3)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4)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50、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 意义意义:(1)积极性: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封建军阀派系名称 代表人物 势力范围 直系军阀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 张作霖 东北 滇系军阀 唐继尧 云南、贵州 桂系军阀 陆荣廷 广东、广西 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中 国 近 代 化 历 程 学习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历史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