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4646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8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逻辑与思维知识汇总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逻辑含义:、逻辑含义: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思维的方式思维的方式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战略思维战略思维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工作。 历史思维历史思维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辩证思维辩证思维

2、 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底线思维底线思维 3、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差异性和共同性(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特征特征 间接性间接性 概括性概括性 能动性能动性 关键词关键词 见而知; 通过推断出;计划; 预测;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 整体上看; 共性在于;总结出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 区别区别

3、作用作用 凭经验能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 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 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类事物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律性内在联系。 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 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是主动的或能动的;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认识对象的属性进行抽象重组,得出既有 认 识 对 象 的 痕迹,又不同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映像 联系联系 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 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 5、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分类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 类型类型 含义含义

4、从思维的方向看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 从思维对认识对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从思维反映认识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根据思维运行的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基本单元的不同 抽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形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

5、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6、思维的基本形态:、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区区 别别 含含 义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词语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 并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基本单元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 思维形式思维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等 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概念性、推导性、严谨性 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 联联 系系 是根据思维加工所使用的基本单元

6、而区分的两种不同思维形态 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 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 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 7、逻辑的含义:、逻辑的含义: “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 (1)与“规律”同义; (2)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3)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观点); (4)指“逻辑学”这门学问,是关于逻辑规律与规则的知识体系。 8、.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的目的 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9、.逻辑学的含义逻辑学的含

7、义 (1) 狭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 (2) (2)广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 (3) 二者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10、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 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 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11、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8、12、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矛盾判断 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两可)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 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1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 1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5、科学思维含义:、科学思维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

9、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16、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17、不科学思维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18、科学思维的特征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9、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0、 3.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20、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1)从思想觉悟层面看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2)从实践层面看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20、小结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小结学习

11、科学思维的意义: (1)精神理想层面:帮助培养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 (2)思维工具层面:学习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思想政治层面:帮助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4)世界观和人生观层面: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梳理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梳理 【第四课】【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准确把握概念 一、一、概念的概述概念的概述 概念的概念的含义含义 1 1事物的事物的属性及分类:属性及分类: 属性的含义:属性的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

12、系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分类: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 a.a.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内部规定性。 b.非本质属性:并非某类事物特有的属性。 2 2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特别提醒】概念的性质:【特别提醒】概念的性质:概念具有抽象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概括性。 3 3概念的表达:概念的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语词与概念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a.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

13、个概念。 b.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基本特征 1 1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质”的规定性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是什么”。 2 2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 (1)(1)含义: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范围。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 “有“有哪些”哪些”。 ( (2)2)类型: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不相容关系关系。 种类种类 含义含义 图示法图示法 相容关系相容关

14、系 全同关系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种概念 交叉关系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有而而且只有且只有一部分外延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不相容关系系(全异(全异关系)关系) 矛盾关系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特别提示】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特别提示】概念内涵

15、与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二、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概念的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方法 1 1定义的含义: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2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 3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种差加属概念属概念。 种差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

16、间的差别。 属概念: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被定义项和定义项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 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下一个正确的定义的要求的要求 (1)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本质属性。 (2)(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17、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定义不能用比喻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明确外延的方法明确外延的方法运用划分的方法运用划分的方法 1 1划分的含义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划分的方法:划分的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3 3划分划分的构成:的构成:由母项母项和子项子项两部分构成。 4 4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

18、关系。 (2)要遵循划划分的逻辑规则分的逻辑规则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一、一、判断的概述判断的概述 判断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及其基本特征 1.1.判断判断的含义: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有所断定断定的思维形式。 2.2.判断的基本特征判断的基本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方式断定的方

19、式有两种:一是肯定肯定,二是否定。 判断有真假之分判断有真假之分。 真判断:真判断: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真判断 假判断:假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假判断。 【提醒】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3.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判断的表达判断的表达与类型与类型 1.1.判断的表达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 有的语句

20、不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 对于含义不明确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知识整合】判断与语句的关系【知识整合】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 2.2.判断的分类判断的分类型

21、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简单判断: 含义:含义:指直接由概念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分类:分类: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复合判断: 含义: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分类:分类: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假言判断。 【知识整合】从逻辑学角度比较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知识整合】从逻辑学角度比较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复合判断 含义含义 直接由概念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本身包含

22、其他判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分类分类 性质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假言判断 逻辑常项逻辑常项 量项、联项、关系项等 逻辑联结词 (“并且”、 “或者”、 “要么、要么”、“如果、就”、“只有、才”“当且仅当”) 逻辑变项逻辑变项 概念(词项)变项 判断(命题)变项 二、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直言判断) 1 1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的含义: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 2 2构成: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

23、联项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谓项组成。 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主项。 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谓项。 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联项。(“有”“是”或“无”“不是”) 3 3种类种类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 种类种类 判断的质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质质”与与“量量”的结合上的结合上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

24、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能缺少主项不能缺少主项和和谓项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要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误用多重否定。误用多重否定。 【特别提醒】全称判断、特称判断量项不能省略;单称判断的量项一般省略。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 1含义: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关系的

25、判断。 2 2构成:关系者项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项和量项量项。 关系者项: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关系项: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 量项: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 3 3分类: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传递性关系。 类型类型 常见的关系常见的关系 对对称称性性对称关系对称关系: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 “同学”“同事”“朋友”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 关关系系 反对称关系反对称关

26、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 “大于关系”“小于关系”“重于关系”“少于关系” “侵略” “剥削” “在之上” “在之下”“在之前” 非非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 “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志愿”“帮助”等关系 传传递递性性关关系系 传递关系传递关系: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 “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 、 “大于” 、 “在之前” 、 “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

27、系” 反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 “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 非非传递关系传递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偶传递关系 “喜欢”、 “赞同”、 “信任” “朋友” “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 4 4意义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 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 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社会地位和角色, 明确自己的职

28、责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及其种类及其种类 1 1. .运用复合判断的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2.复合判断复合判断 含义: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组成:组成:由联结词联结词和支判断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 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 种类: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

29、、选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1.含义: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判断。 2.2.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联言支和联结项联结项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联言支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联结项联结项: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常用连接项:常用连接项: “并且” “既又” “不但而且” “也”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接着” “一方面另一方面” “然后” “于是便” “不仅不反而” “尚且何况”

30、“尽管可能”“然而”“而”“且” 3.3.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联言判断真假值口诀】一假即假,全真才真。【联言判断真假值口诀】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4.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 1. .选言判断的选言判断的含义:含义:是断定

31、对象可能可能情况的判断。 2.2.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由选言支选言支和联结项联结项组成。 选言支: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 选言判断的联结项:选言判断的联结项:联结选言支的词项。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3 3 种类:种类: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 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 逻辑性质: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都是真的。 【相容选言判断真假值口诀】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32、相容选言判断真假值口诀】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常用联结项:常用联结项:“或者”“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 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 逻辑性质: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相容选言判断真假值口诀】有且只有一真才真,多真为假,全假也假。【相容选言判断真假值口诀】有且只有一真才真,多真为假,全假也假。 常用联结项:常用联结项:“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 4 4正确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

33、范围和途径。 5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相容还是不相容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知识整合】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知识整合】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只能有一种存 在在, 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联结项常用联结项 “或者”“

34、或者或者”“或者”“或者或者” “是还是”“是还是”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 等 真假值真假值 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真的, 则为真; 选言支都是假的都是假的,则为假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真才真, 多真为假, 全假也假】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 1. .条件关系:条件关系: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关系,就

35、是条件关系。 2.2.假言判断假言判断 含义: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条件判断。(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 组成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支判断判断和假言联结项假言联结项组成。 (前件、后件和假言联结项) 前件: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 后件: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 种类:充分条件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36、含义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性质逻辑性质 如果有前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必有后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有前必有后,无前后不定,有前无后必假。有前必有后,无前后不定,有前无后必假。 常用联结项常用联结项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 “假使那么”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性质逻辑性质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一定没有后后一种事物

37、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无前必无后,有前后不定,无前有后必假。无前必无后,有前后不定,无前有后必假。 常用联结项常用联结项 “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 “除非才” “才” “没有就没有”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性质逻辑性质 有有了这种情况,必将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没有这种情况,必不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有前必有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前后不一致必假。无前必

38、无后,前后不一致必假。 常用联结项常用联结项 “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3 3假言判断的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逻辑性质特征)真假值特征(逻辑性质特征): 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不取决于前件、 后件本身的真假, 而取决于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知识拓展】假言判断【知识拓展】假言判断真假值真假值 (1)(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充分

39、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如果 p,那么 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p q q 如果如果 p p,那么那么 q q 真真 真真 真真 真真 假假 假假 假假 真真 真真 假假 假假 真真 只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 (不断定前件是假的时,后件怎么样) 例如:例如: 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 (2)(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只有 p,才 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p q q 只有只有 p p,才才 q q 真真 真真 真真 真真 假

40、假 真真 假假 真真 假假 假假 假假 真真 只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 (不断定前件是真的时,后件怎么样) 例如:例如:只有陈某去过作案现场 ,他才是本案作案人。 (3)(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断的逻辑形式:当且仅当 p,则 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p q q 当且仅有当且仅有 p p,则则 q q 真真 真真 真真 真真 假假 假假 假假 真真 假假 假假 假假 真真 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真的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真的;前件是

41、假的,后件也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 例如:例如:当且仅当被告人犯罪的证据充分确实,则可认定该被告人有罪。 4.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要求: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要求: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对于不具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关系不能强加条件关系 例如:有人说“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主观臆造联系 要注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区别,准确使用假言判断的不同联结项准确使用假言判断的不同联结项。 5.5.判断的重要性:判断的重要性: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

42、,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 【第六课】【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一、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推理的含义和种类推理的含义和种类 1 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 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2.2.推理:推理: 含义: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 构成:构成:推理由前提前提和结论结论两部分构成。 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 推理结构: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

43、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推理的推理的分类标准及种类分类标准及种类 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

44、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或然推理。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特征:特征:前提真,结论一定真。) 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特征:特征:前提真,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 3.3.形式逻辑的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推理结构研究对象是推理结构,不研究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它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 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 1演绎推理演绎推理 性质:性质:前提蕴含

45、结论的必然推理。 含义:含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真实的判断。 推理结构正确。 (推理结构错误时人们容易找到结构与其相同,前提明显为真而结论明显为假的“反例”。) 【提示】【提示】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二者加起来,就成为正确推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前提是真实的判断,而且推理结构正确,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2.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的重点: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的重点: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推理形式)推理结构(推理形式)方面方面揭示其前前提与结论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

46、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3.3.掌握演绎推理的掌握演绎推理的意义: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 1换质推理换质推理(也叫换质法)(也叫换质法) 原因:原因: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 含义: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否定判断形式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否定判断形式转换成肯定判断

47、形式肯定判断形式。) 【提示】【提示】性质判断的“质”指的是性质判断形式的肯定和否定。 换质推理的规则换质推理的规则: 推理时不改变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主项和量项量项。 改变改变前提判断的质质,即把肯定判断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肯定判断。 找出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具体方法:换质推理两步法具体方法:换质推理两步法 第一步:第一步:主项和谓项不变,将联项“是”改为“不是”或“不是”改为“是”。 第二步:第二步: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换质推理口诀】换质推理两步成,主项谓项位不动,先把联项

48、来否定,谓项反义推理成。【换质推理口诀】换质推理两步成,主项谓项位不动,先把联项来否定,谓项反义推理成。 2 2换位推理换位推理(也叫换位法)(也叫换位法) 原因:原因: 为了从从不同方面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 含义:含义:通过改变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项的周延性(项的周延性(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涉及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周延: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不周延:没有断定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49、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在性质判断中,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性质判断周延情况表】【性质判断周延情况表】 判断种类判断种类 主项主项 谓项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周延 不周延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周延 周延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不周延 不周延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不周延 周延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周延 不不周延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周延 周延周延 【性质判断项的周延性口诀】【性质判断项的周延性口诀】 周

50、延、不周延,质、量来判断,主项看量项,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肯周延、不周延,质、量来判断,主项看量项,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定不周延。 换位推理的规则换位推理的规则 推理时不改变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联项。(“质”不变,即肯定或否定不变) 将前提判断的主项主项和谓项谓项的位置互换位置互换。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换位推理的具体方法换位推理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不改变联项。主项主项与谓项谓项的位置互换位置互换。 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特别提醒】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