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端午的鸭蛋》课件(1)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122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端午的鸭蛋》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端午的鸭蛋》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端午的鸭蛋》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端午的鸭蛋》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端午的鸭蛋》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 课 端午的鸭蛋,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车胤( ) 门楣( ) 鸭蛋络子( ) yn( )腊 j( )贯 囊yn( )映雪 答案:yn mi lo 腌 籍 萤,.,.,.,(2)据义填词。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答案:莫名其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2.读一读,做一做 (1)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出来。 答案: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答案: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知识博览】 1.题目解读

2、课文标题“端午的鸭蛋”,中心词是“鸭蛋”。鸭蛋本是平常之物,但以“端午”来修饰,把它置于极富民俗特色的背景下,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与感情色彩。,2.背景介绍文坛曾热衷于“大叙事”,片面追求“高、大、全”;与此同时,另一种与之相对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记乡情民俗,说花鸟虫鱼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他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20世纪80年代,他重出文坛,其“小叙事”作品引起了“大轰动”。端午的鸭蛋就是“小叙事”审美情趣的产物。,3.图解课文,探究一 赏鸭蛋趣 1.端午的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答

3、案:名声远播;与众不同;令人惊喜;历史悠久;质细而油多;吃法多样;色彩鲜艳。 2.围绕端午的鸭蛋作者写了哪些日常小事?有何作用? 答案:挂“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富有情趣,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故乡情思,引发读者的神往之情。,探究二 品鸭蛋情 3.在2、3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鸭蛋的什么感情? 答案: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鸭蛋的热爱之情。,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依据含意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

4、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4.作者为什么对小小的鸭蛋及像挑鸭蛋这样的小事如此津津乐道呢? 答案: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恋。,探究三 析语言美 5.本文的语言亲切、自然、典雅,而又生动传神。请仿照参考示例,结合具体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赏析:此句运用“扎”“吱”“红”几个字,声色俱备,动感横生,绘声绘色地写了咸鸭蛋的吃法,表现出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一课一法】 赏析语言的三个角度,【即学即用】 (1)苏北有一

5、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答案:运用对比和反问,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浅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语言幽默。作者用十分朴素的口语,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且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2)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答案: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的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是妙笔,也有人认为是赘笔。你认为呢? 学生甲:我认为是妙笔,从作者风格角度来看,结尾表现了作者孩提时的生活之趣。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 我的观点:示例:我认为是赘笔,从结构严谨角度方面看,这与中心无直接关系,可删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鲁教版(五四制)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