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449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4 页 2020-2021 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九年级上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2020年 1 月 21日,青岛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 D. 具有特殊香味 2. 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2、.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3. 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4.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B.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 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1:2 5. 据 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国内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分别 812亿吨、1.4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

3、和68%。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气是 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 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6. 如图的“错误实验操作”与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第 2 页,共 14 页 A. 液体喷出 B. 仪器破裂 C. 酒精溅出 D. 读数偏大 7.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4、,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8. 欲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0.0氢氧化钠 B. 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 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D.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9.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 1:4 C.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 反应前后伴随化合价的升降 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

5、理合理的是() A.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B. 因为2和2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第 3 页,共 14 页 11. 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_。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化学式为_;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填元

6、素符号)_、_。 (4)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_。 12. 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稀硫酸与 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由图甲推测,该同学是将_中,(从.“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或.“稀硫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用序号填空)。 (3)图甲中 B 点的含义是_,C 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_。 (4)由图乙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结合成水分子。 13. 某同学在做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的双氧水,经查看,发现已经过了使用日期 (1)为检验该双氧水是否全部变质,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往试管中倒入少量双氧水;.往试管中

7、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字母序号). (2)若实验中观察到_,说明该瓶双氧水_(填“有”或“没有”)完全变质 (3)若该瓶双氧水完全变质,则瓶内余下的物质是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该瓶双氧水没有全部变质该同学用它收集好了一瓶气体,则气体应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第 4 页,共 14 页 14. 2012年 6 月 24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 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填字母序号)。 A.飞船内电

8、路系统的设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 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2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 2 号 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kPa 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于 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 5号运载火箭全部使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混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 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都由_组成。 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

9、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 15.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某兴趣小组实验时,发现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大,其主要原因是_。 (3)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关系时,如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需要在_容器中进行。 【改进实验】兴趣小组按如图 1 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化学式为 32)固体; 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

10、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第 5 页,共 14 页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如图 2,取燃烧产物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 实验现象:_。 实验结论: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交流】 空气中2的含量远大于 2的含量, 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MgO 却远多于 32, 由此可见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_。 如果用图 1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_1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

11、从微观角度解释。_。 【拓展延伸】 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通过镁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 你对于燃烧的条件又有怎样新的认识?_ 16. 杏仁有止咳平喘之功效。杏仁中的苦杏仁甙(化学式为202711)。 (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 _ 个原子。 (2)9.14苦杏仁甙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_ g。 17. 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钙(2)、氢化钠()是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 时,分别发生如下反应:2+ 22 = ()2+ 22, + 2 = + 2。 (1)若用 25g 某氢化钠工业样品可制得氢气 2g,请计算该氢化钠样品的纯度(样品中 NaH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向 25g 上述氢化钠工

12、业样品中逐渐加入水至过量,在图中画出产生氢气的曲线图。 (3)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也需通过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获得氢气以提供必须的能量。 小红认为, 若用 2替代 NaH,有利于登山运动员减轻包袱负担。原因是:_。 第 6 页,共 14 页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易挥发属于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 A错; B、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 B 正确; C、熔点114、沸点78属于物质的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 C错; D、有

13、特殊香味属于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 D 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 A错; B、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故 B错; C、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

14、光,能做多种电光源,故 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多种物质,故 D错。 故选:C。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考虑; B、根据空气污染的来源考虑; C、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考虑; D、根据空气的组成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 3.【答案】D 【解析】解: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第 7 页,

15、共 14 页 D、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 A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 B错误; 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

16、化学变化,故 C错误; D、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故 D 错误。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B、根据水的构成分析; C、根据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A、氢气作为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来源广、放热量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 21世纪的理想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科技发展,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

17、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为了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D、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第 8 页,共 14 页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13,以防液体喷出伤人,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18、;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冷凝水毁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故选:C。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

19、、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而非是二氧化碳中有氧气,故A 错误; B.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棒是可燃物,所以火柴棒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 B 正确; C.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 C正确; D.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内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 D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20、 第 9 页,共 14 页 【解析】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 100 10% = 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选项

21、说法错误。 故选:D。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由实验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 A正确; B、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 1:3,故 B 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 C 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

22、子都是有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一定反应前后伴随化合价的升降,故 D 正确。 故选:B。 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 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0.【答案】D 第 10 页,共 14 页 【解析】解:A、碱溶液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2和2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

23、推理错误。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 + + 2,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

24、分析。 11.【答案】质子数不同 2+2和 I Mg 和 Ca 18 【解析】解:(1)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镁离子的化学式为2+; 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显2价,钠为+1价,所以氧化钠的化学式为:2。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氯与碘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分别为:Cl 和 I、Mg 和 Ca。 (4)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 53 2 8 18 7 = 18。 故答为:(1)质子数不同;(2)2+,2;(3)和 I、Mg和 Ca;(

25、4)18。 (1)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2)根据离子符号、化学式的写法书写; (3)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4)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12.【答案】 24+ 2 = 24+ 22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4和24+与 【解析】解:(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 2 =24+ 22。 第 11 页,共 14 页 故填:24+ 2 = 24+ 22。 (2)由图甲可知,反应过程中,pH 由大于 7 逐渐减小到小于 7,该同学是将稀硫

26、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故填:B。 (3)图甲中 B 点的含义是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24和过量的24。 故填: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24和24。 (4)由图乙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与结合成水分子。 故填:+与。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ba 有气泡冒出(或没有气泡冒出)没有(或有)纯净物 正放 【解析】 解: (1)若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则会使反应剧烈, 发生意

27、外, 所以应该先加入二氧化锰,然后再缓缓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故顺序为 ba;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产生氧气,所以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双氧水没有变质,反之,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双氧水变质; (3)双氧水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若双氧水完全变质则只有水,即为纯净物,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好的一瓶气体应该正方在桌面上 故答案为:(1); (2)有气泡冒出(或没有气泡冒出);没有(或有); (3)纯净物;正放 (1)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的原理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进行分析; (3)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结合氧气的密度可以完成该题的

28、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把题中的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找出,然后再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答案 14.【答案】B A 化学变化 氮元素、氧元素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解:(1).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 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第 12 页,共 14 页 (2)四氧化二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都由氮元素、氧元素

29、组成。 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故答为:(1);(2)A,化学变化,氮元素、氧元素,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分析回答; (2)根据迕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根据变化的特征和物质的组成分析回答; 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析回答。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15.【答案】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密闭 脱脂棉变红色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更活泼 等于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质量都不变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解:

30、(1)镁条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称量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大,其主要原因是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故填: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3)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关系时,如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填:密闭。 【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中,脱脂棉变红色,是因为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了氨气,氨气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从而使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脱脂棉变红色。 【反思交流】 空气中2 的含量远大于 2 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MgO 却远多于 32,由此可见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即相同条

31、件下氧气比氮气更活泼。 故填: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更活泼。 如果用图 1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等于15。 第 13 页,共 14 页 故填:等于。 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质量都不变。 故填: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质量都不变。 【拓展延伸】 通过镁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故填: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点燃条件下,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

32、量都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590.28 【解析】解:(1)该物质(化学式为 202711)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20 + 27 + 1 + 11 = 59个原子。 (2)9.14苦杏仁甙(化学式为 202711)中氮元素的质量为9.14 141220+127+14+1611 100% = 0.28。 故答案为:(1)59;(2)0.28。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与其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关系解答。 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

33、对原子质量要准确。 17.【答案】相同质量的2比 NaH产生的氢气多 【解析】解:(1)设样品中 NaH 的质量分数为 x, + 2 = + 2 24 2 25 2 242=252 = 96%; 答:该样品中 NaH的质量分数为96%; 故答案为:96%; 第 14 页,共 14 页 (2)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最后不变;故答案为:; (3)小红认为,若用2替代 NaH,有利于登山运动员减轻包袱负担。原因是:相同质量的2比 NaH 产生的氢气多;故答案为:相同质量的2比 NaH产生的氢气多;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答、六查。在本题中,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2)有关作图要准确; (3)小红认为,若用2替代 NaH,有利于登山运动员减轻包袱负担。原因是:相同质量的2比 NaH 产生的氢气多。 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是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有关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还要记牢“遇到差值要想气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