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7324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4.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4.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4.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节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基础巩固 1.将一定量的硫酸钡放入水中,对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钡固体质量不会改变 B.最终会得到 BaSO4的极稀的饱和溶液 C.因为 Ba2 SO2 4=BaSO4很容易发生,所以不存在 BaSO4(s) Ba2 (aq) SO2 4(aq)的反应 D.因为 BaSO4难溶于水,所以改变外界条件也不会改变 BaSO4的溶解性 解析 BaSO4不溶于水并不是绝对不溶,它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当沉淀溶解和生 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了 BaSO4的饱和溶液即建

2、立了动态平衡 BaSO4(s)Ba2 (aq)SO2 4(aq),A、C 项错误,B 项正确;升高温度,BaSO4溶解度增大,D 项 错误。 答案 B 2.将氨水滴加到盛有 AgCl 的试管中直至 AgCl 完全溶解,对上述过程的有关解释 或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 c(Ag ) c(Cl)K sp(AgCl) B.上述实验说明 Cl 与 NH 4间有很强的结合力 C.所得溶液中形成了难电离的物质 D.上述过程中 NH3 H2O 的电离常数增大 解析 一水合氨和溶解的 AgCl 反应生成络合物 Ag(NH3)2OH,故 A 错误;反应 生成 Ag(NH3)2OH,说明 Ag 和 NH

3、 3有很强的结合力,故 B 错误;一水合氨和溶 解的 AgCl 反应生成络合物 Ag(NH3)2OH,说明Ag(NH3)2 难继续电离,故 C 正 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一水合氨电离平衡常数 不变,故 D 错误。 答案 C 3.向含有 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 是( ) A.c(CO2 3) B.c(Mg2 ) C.c(H ) D.Ksp(MgCO3) 解析 含有 MgCO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CO3(s)Mg2 (aq) CO2 3(aq), 滴加少许浓盐酸, H 与 CO2 3反应, c(CO2 3)减小

4、, 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c(Mg2 )及 c(H)增大,K sp(MgCO3)只与温度有关,不变,选 A。 答案 A 4.把足量熟石灰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 (aq) 2OH (a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溶液加热,溶液的 pH 升高 B.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 CaO,溶液的 pH 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Ca(OH)2固体增多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固体,Ca(OH)2固体增多 解析 A 项, 加热时 Ca(OH)2溶解度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 c(OH )减小, pH 减小, 错误;B 项,CaOH2O=Ca(OH

5、)2,由于保持恒温,Ca(OH)2溶解度不变,c(OH )不变, 因此 pH 不变,错误; C 项, CO2 3Ca2 =CaCO 3, 使平衡正向移动, Ca(OH)2固体减少,错误;D 项,加入 NaOH 固体时,c(OH )增大,平衡逆向移 动,因此 Ca(OH)2固体增多。 答案 D 5.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 Ks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 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 Na2CO3固体,BaCO3的 K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 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 Ksp减小 C.溶度积常数 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 Ksp增大 D.常温下,向 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 NaO

6、H 固体,Mg(OH)2的 Ksp不变 解析 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故 A 项不正确、D 项正确;大多数的难溶物 温度升高,Ksp增大,但也有少数物质相反如 Ca(OH)2,故 B、C 均不正确。 答案 D 6.在 C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 Na2CO3固体,达到平衡时( ) A.c(Ca2 )c(CO2 3) B.c(Ca2 )c(CO2 3) Ksp(CaCO3) C.c(Ca2 )c(CO2 3),c(Ca2 ) c(CO2 3)Ksp(CaCO3) D.c(Ca2 )c(CO2 3),c(Ca2 ) c(CO2 3)Ksp(CaCO3) 解析 溶液中 c(Ca2 )Ksp(AgI

7、)( ) A.原 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 L 1 B.图中 x 点的坐标为(100,6) C.图中 x 点表示溶液中 Ag 被恰好完全沉淀(浓度为 0) D.把 0.1 mol L 1 的 NaCl 换成 0.1 mol L 1 NaI 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解析 A 项, 加入 NaCl 之前, pAg0, 所以 c(AgNO3)1 mol L 1, 错误; B 项, 由于 c(Ag )106 mol L1,所以 Ag沉淀完全,n(NaCl)n(AgNO 3)0.01 L1 mol L 10.01 mol,所以 VNaCl(aq)100 mL,B 正确,C 错误

8、;若把 NaCl 换 成 NaI,由于 Ksp(AgI)更小,所以 c(Ag )更小,pAg 更大,D 错误。 答案 B 11.(1)在 Ca(NO3)2溶液中加入(NH4)2CO3溶液后过滤,若测得滤液中 c(CO2 3)10 3 mol L1,则 Ca2是否沉淀完全?_(填“是”或“否”)。已知 c(Ca2 )105 mol L1 时可视为沉淀完全;Ksp(CaCO3)4.9610 9。 (2)已知 25 时 KspFe(OH)34.010 38,此温度下若在实验室中配制 5 mol L1 100 mL FeCl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则至少需要加入 _mL 2 mol L

9、1 的盐酸(忽略加入盐酸体积)。 解析 (1)根据 Ksp(CaCO3)c(Ca2 ) c(CO2 3)4.9610 9, 得 c(Ca2)4.9610 9 10 3 mol L 14.96106 mol L1105 mol L1,可视为沉淀完全。 (2)若使配制过程不出现浑浊现象,则 c(Fe3 ) c3(OH)K sp,代入有关数据后可求 出 c(OH )21013 mol L1,c(H)5102 mol L1,故至少要加入 2.5 mL 相 应的盐酸。 答案 (1)是 (2)2.5 能力提升 12.已知在 25 时 KspMg(OH)23.210 11,K spCu(OH)22.210

10、20。 (1)假设饱和 Mg(OH)2溶液的密度为 1 g mL 1,试求 Mg(OH) 2的溶解度为 _g。 (2)在25 时, 向0.02 mol L 1的MgCl 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 如要生成Mg(OH)2 沉淀,应使溶液中的 c(OH )最小为_mol L1。 (3)25 时, 向浓度均为0.02 mol L 1的MgCl 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先生成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_;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Mg 2) c(Cu2 )_。 解析 第(1)小题可依据 Ksp求出 c(Mg2 ),进而求出溶解度。 第(2)小题依据 Ksp和

11、c(Mg2 )计算 c(OH)。 第(3)小题,两种沉淀共存时,c(OH )相等。即c(Mg 2) c(Cu2 )K spMg(OH)2 KspCu(OH)2。 答案 (1)1.1610 3 (2)4105 (3)Cu(OH) 2 Cu2 2OH=Cu(OH) 2 1.45109 13.(1)对于 Ag2S(s)2Ag (aq)S2(aq),其 K sp的表达式为 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 用稀盐酸洗涤 AgCl 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 AgCl 少 一般来说,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质的溶解过程大多是吸热 过程 对于 Al(OH)3(s)Al3 (aq)3OH(a

12、q)和 Al(OH) 3 Al3 3OH, 前者为溶 解平衡,后者为电离平衡 除去溶液中的 Mg2 ,用 OH沉淀比用 CO2 3好,说明 Mg(OH)2的溶解度比 MgCO3大 沉淀反应中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其目的是使沉淀更完全 (3)如何除去 Mg(OH)2中混有的 Ca(OH)2? _ _。 解析 (1)由溶度积的概念可直接写出。(2)Cl 抑制了 AgCl 的溶解,正确; 物质的溶解过程大多是吸热过程,正确;正确;除去溶液中的 Mg2 ,用 OH 沉淀比用 CO2 3好, 是因为 Mg(OH)2的 Ksp更小, 使溶液中剩余的 Mg2 更少, 错误;正确。(3)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可知,

13、向其中加入 Mg2 即可。 答案 (1)Kspc2(Ag ) c(S2) (2) (3)加足量 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纯 Mg(OH)2 14.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l2O3,含 SiO2、Fe2O3、MgO 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 种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 Al3 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 SiO2 3的离子方程式为 _ _。 (3)验证滤液 B 中含 Fe3 ,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 _ (填试剂名称)。 (4)滤液 E、K 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质的一种用 途 _。 (5)已知

14、298 K 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 Ksp5.610 12,取适量的滤液 B,加 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 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 的 c(Mg2 )是_。 解析 (1)Al2O3溶于盐酸生成 AlCl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l2O36HCl=2AlCl3 3H2O。 (2)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 =SiO2 3H2O。 (3)Fe3 的鉴定有多种方法,KSCN 溶液、苯酚溶液、NaOH 溶液等都可与之产生 明显现象, 若使用 NaOH 溶液, 则 NaOH 溶液要过量。 (4)由于通入的是过量 CO2, 因此滤液 E 和 K

15、 中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其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于制纯碱, 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5)298 K,Mg(OH)2的溶度积常数 Ksp5.610 12,即溶 液中 c(Mg2 ) c2(OH)5.61012。pH13 的溶液中,c(OH)0.1 mol L1,则 此时 c(Mg2 )5.610 12 (0.1)2 mol L 15.61010mol L1。 答案 (1)Al2O36HCl=2AlCl33H2O (2)SiO22OH =SiO2 3H2O (3)硫氰化钾(或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均可) (4)NaHCO3 制纯碱(或作发酵粉等合理答案均可) (5)5.610 10 mol 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