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7752 上传时间:2021-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时空观念 第第 6 课课 古代人类的迁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 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 口迁徙。 2.认识人口迁徙中出现的 文化认同问题。 1.了解印欧人、匈奴人、日耳曼人和阿 拉伯人等游牧民族的兴起和大规模迁 徙,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识记印欧人 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2.分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匈奴人内迁、 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等人口迁徙活 动,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古代游 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欧亚大陆各主要 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的重大影 响。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是一个语言学

2、概念,是对操印欧语系的人的统称 1.印欧人 (1)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是游牧民。 (2)贡献: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猪是定居农业文化的象征,马是游牧文化的标志 2.早期迁徙 (1)概况 从公元前 2 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贡献 公元前 17 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 占领巴比伦城。公元前 14 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 到巴勒斯坦,公元前 13 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公元前 6 世

3、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 三洲的大帝国, 并数次入侵希腊。 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 广泛的交流。 公元前 2000 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 腊人。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公元前 600 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 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 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两次大迁徙 (1)第一次大迁徙:公元前 2 世纪公元 2 世纪 大月氏人:面对匈奴势力的强大和不断扩张

4、,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势力一度达到印度北部。55425 年,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为欧亚四大强国 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第二次大迁徙:36 世纪 中国 a.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 十六国时期出现的“大夏”,史称“胡夏”,赫连勃勃建立,国都统万城 b.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c.部分北方人因战乱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欧洲 日耳曼人各支利用西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 了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人 a.7 世纪,开始扩张,征服了西亚和北非等广大地区。 b.8 世纪

5、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阿拉伯帝国 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如贵霜帝国、西哥特王国等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阅读教材 想一想 1.阅读教材P35“思考点”: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示:大迁徙中人员流动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促进了 文化的交流。 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古代希腊人在多 个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2.阅读教材

6、 P36“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 么会发生转变? 提示:态度:改变罗马帝国形式,彻底消灭罗马帝国。 原因:罗马帝国的文明较为发达。 3.阅读教材 P37“思考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地图,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如贵霜帝国、 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等;(2)亚欧大陆各区域文化在游牧文化影响下发生不 同程度的变化。 发掘教材 读一读 1.阅读图片“埃及雕刻中的赫梯战车和士兵”(见教材 P34) 信息解读: 赫梯人是公元前 2 千纪中前期迁入小亚细亚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 后形成的。他们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广泛使用马和马

7、拉战车。 2.阅读图片“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 3000前 1000 年)”(见教材 P34) 信息解读:印欧人起源于东欧平原,其迁移方向主要有:沿巴尔干和小亚细亚一 带,到达不列颠和西欧;向北欧迁移;跨越伊朗高原,到达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探究一 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史论要点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 (1)出于经济的原因的迁徙是印欧民族迁徙到古罗马最根本的原因。食物是古印 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 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 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同时,人口的急剧增长,也 使当时印欧人在原居住地的生活更加困难,所以印欧

8、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夺取新 的生存空间,这自然会引起这一地区持续的民族迁徙。 (2)对于主要依靠游牧经济而生存的印欧人来说,决定其生存命运的是饲养牲畜 草地面积,但这一般都是固定的,决定了其饲养的牲畜也是比较固定的,其人口 数量只能保持相对稳定。当有限的草地资源不能满足印欧人口增长的需求时,印 欧人只能进行频繁不断的民族迁徙。因此,“游牧民族一次次的大迁徙,对周围 农业地带的入侵,也应是人口对生产力的压迫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印欧人 由于马的饲养成功,也加快了印欧人的迁徙速度和节奏。 (3)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也是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和

9、脆弱性,使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 有限,在自然环境面前常处于无能为力的地步。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还有变化 无常的自然气候,给印欧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尤其是随着更新世冰期 的结束,让曾经大幅下降的海平面再度升起,全球气候的这一剧烈变动,使一场 民族大迁徙像暴风一样席卷了整个欧亚大陆。而这场大变动中的核心角色,是印 欧人。 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古代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及印欧语系的形成 (1)原始印欧人是原本生活在现在乌克兰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语言是印 欧语系的源头,由于他们的迁徙,将原始印欧语传播到了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 的语言,这些语言在词源上都有非常相似的部分。 (2)原始印

10、欧人向东迁徙到中亚地区,形成了印度伊朗语族。在古代中国称为 “西域”的地方,建立了楼兰等文明,语言是吐火罗语。在印度地区建立的种姓 制度,讲梵语。在伊朗地区建立波斯帝国,讲波斯语。 (3)原始印欧人向南迁徙到地中海地区,形成希腊和拉丁语。其中,拉丁语又包 括法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在南美洲, 而他们又说拉丁语,所以南美洲又称为“拉丁美洲” 。 (4)原始印欧人向西迁徙到欧洲西北部,形成德语、丹麦语、荷兰语等日耳曼语。 再由盎格鲁撒克逊人带入英格兰, 形成英语。 因此早期的英国文学如 贝奥武夫 有很多北欧色彩。 (5)原始印欧人向北迁,形成了俄罗斯语、立

11、陶宛语等语言,这些语言统称为“波 罗的斯拉夫语族”。 对点训练 1.关于印欧人早期民族的迁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迁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B.迁徙的路线较多,区域要涉及印度、巴尔干半岛、西欧和大洋洲等 C.迁徙的过程多伴随着军事征伐和民族的交融 D.在印欧人的迁徙和融合中,形成了古代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等主要文化区域 答案 B 2.所有已知的早期印欧语系民族尽管相距遥远,但是他们使用的与马匹、马具、 马拉战车有关的词汇基本相同。 因此, 他们得出结论: 印欧人是公元前 2 千纪“战 车革命”的缔造者,他们从草原游牧民族手中接受这种强大的武器,用之征服城 市社会。这一

12、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 A.经典史书中的证据 B.通过考古发现找到的证据 C.通过历史比较语言学找到的证据 D.依靠科技手段找到的证据 答案 C 探究二 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史论要点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印欧人迁徙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印欧人的迁徙是落后的游牧部落对先进的文明地区的入侵,掠夺是他们迁徙 的主要目的和动因。因此每次入侵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 先进的文明中心暂时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2)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少积极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印欧人迁徙后,由 于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很

13、快结束了野蛮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其发展速度比 其他民族迅速得多,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3)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 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印欧人建立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 国、赫梯帝国、罗马帝国,虽是通过武力征服建立的,但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中都起过积极作用。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 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 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了铁器时代。 (4)古代印欧语系各族在迁徙中所建立的国家,使古代世界面貌发生了

14、重大变化。 今天欧洲国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印欧语系各族在迁徙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总之,对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既要看到其破坏性的一面,又要正确估计它 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对点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 约束。 儿能骑羊, 引弓射鸟鼠; 少长则射狐兔, 用以食。 士力能弯弓, 尽为甲骑。 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 材料二 罗马杰出的历史学家在描述日耳曼游牧者的生活习性时说道: “要想劝 他们像向敌人挑战和赢得创伤那样地去耕种土地和等待

15、一年的收成, 那是很困难 的。而且他们还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 未免太文弱无能了。” 赵林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冲突融合及其历史效应 材料三 从公元 7 世纪到 17 世纪,整整十个世纪,欧亚大陆的霸主,并不是农 耕民族,而是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优质的骏马和彪悍的骑兵,谁 就左右了战场。不仅是军事的实力,而且在精神气质上也是如此。来自草原的蛮 族元气一旦来到黄河流域,与中原的轴心文明结合,就不是流亡到南方的中原王 室与贵族所能对抗的。南方之强,在于精致的文化与开放的经济,而北方之强, 在于来自草原的组织力与行动力。隋朝与唐朝的开国者们,都有鲜卑的血统

16、,又 经历了几代人的汉化,胡汉两族血脉与文化的相融,造就了北方军事实力、政治 组织力都形成了远远高于南方的强势。 许纪霖农耕、游牧与海洋文明视野中的南北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匈奴人和日耳曼人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匈奴人和日耳曼人等游牧民族如 何影响了历史进程,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答案 (1)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狩猎为主,不善耕作;民俗落后,民风剽悍, 好掠夺;骁勇强悍,性情凶野,作战能力强。 (2)影响一:首先是凭借强大的战斗力侵扰农耕民族,甚至改变了中国和欧洲的 政治版图。相关史实: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匈奴人刘渊举兵灭西晋。 影响

17、二: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冲突中融合,促进了欧亚大陆区域文化的转型。 相关史实:隋朝与唐朝时期,经历长时间胡汉两族血脉与文化的相融,北方文化 融合了游牧文化的长处,造就了北方在军事实力、政治组织力都远远高于南方的 强势。 【典例 1】 学者一致认为: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是“野蛮与宗教胜利”的结果。 这里的“野蛮与宗教”分别是指( ) A.匈奴人的西侵与伊斯兰教的崛起 公元 7 世纪 B.亚历山大东征与基督教成为国教 公元前 4 世纪 C.蒙古西征与伊斯兰教的扩张 公元 13 世纪 D.日耳曼人的入侵与基督教的兴起 基督教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起到了助推作用 明立意 以“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为切入点,

18、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日耳曼人 的迁徙。 抓关键 根据题干信息“野蛮与宗教胜利”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联系教材 内容可知日耳曼人的入侵最终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排干扰 时间信息是排除干扰项的关键,伊斯兰教的崛起、亚历山大东征、蒙古 西征都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不符。 答案 D 【典例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 36 世纪,在欧洲和中国都在发生着的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之间 的大迁徙现象形成高潮。在中国,汉族人口众多,民族大迁徙对其农耕文化虽造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地图, 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各个区域的文化 成冲击,但并未致命,反倒是在不断冲击中,汉文

19、化融进了一些新的内容,汉族 自给自足的农业也造就了其守土重迁的性格;欧洲的罗马人则人口较少,粮食不 能自给,需要流通,在与境内各民族的冲突中,旧有的文化体系被打破,一种新 的文化从中孕育。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摧毁,形成了以神学、骑士 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欧洲新文化 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实际上,这几个世纪(公元 36 世纪)中,南北两部都支离破碎,只是 北方由于长期连遭蛮族侵略,受到的破坏最为惨重。“在蛮族的冲击下,”一位 权威人士说,“不难想象,牧畜经济可能代替中国北方的农业经济,阿尔泰语可 能取代汉语。” 我们将看到,与中国情况相似的西罗马帝国,确实经历了

20、这一根本变化(文化体 系和生产生活方式)。不过中国北方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主要因为这里的中国 人数量上远远超过蛮族侵略者。当时的北方乃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即使游 有人统计,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内迁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仅约 300 万人 牧民大批涌进,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实,在这几个动乱的世纪里,为逃避 蛮族的劫掠,许多中国人由北方移居南方。因此,不但北方仍是中国的北方,而 且南方也已中国化了。这样,589 年,当隋朝重新统一全国时,中国又恢复了正 常的历史进程,即同汉代一样独特的中国式的历史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 36

21、 世纪在欧洲和中国发生的游 牧民族大迁徙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与中国情况相似的西罗马帝国, 确实经历了这一根本变化”的原因。 第一步 审设问 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第(1)(2)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要结合材料和教材 基础知识。 提示词 第(1)问,概括总结归纳;第(2)问,分析剖析阐述。 限制词 第(1)问,时空限定公元 36 世纪,内容限定在欧洲和中国 发生的游牧民族大迁徙;第(2)问,内容限定“与中国情况相似的 西罗马帝国,确实经历了这一根本变化”。 核心词 第(1)问,异同;第(2)问,原因。 第二步 读材料 提信息 第

22、(1)问,第一小问,根据“公元 36 世纪,在欧洲和中国都在发生着的游牧民 族与农业民族之间的大迁徙现象形成高潮”概括。 第二小问, 根据“在中国, 民族大迁徙对其农耕文化虽造成冲击,但并未致命”和“欧洲旧有的文化体 系被打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第(2)问, 根据“罗马人则人口较少, 粮食不能自给, 需要流通”并结合所学知识, 在与中国的比较中分析原因。 第三步 列要点 组答案 (1)相同:都是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侵犯;都灭亡了农耕地区的政权,取得了在 农耕地区的统治地位。 不同:中国虽遭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但其语言、思想、宗教信仰及生产生活方 式基本没变,中华传统文化未受到致命的打击,只是融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在欧 洲,日耳曼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彻底摧毁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昔日的古 典文化体系彻底打碎,其内容与“蛮族”文化、基督教文化相混合,形成一种崭 新的文化。 (2)原因:在中国,中原地区人口众多,南下的游牧民族人数有限,古罗马则人口 较少;古罗马粮食不能自给,需要流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没有中国人那种固 守土地的观念,造成了在文化上的开放性与多样性,文化凝聚力比较差;与日耳 曼人不同,内徙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