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空观念 第第 9 课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 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 的特色文化, 理解贸易活 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 的重要角色。 1.区分狭义丝绸之路和广义丝绸之路, 结合地图识记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及其作用, 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丝绸之路的 开辟。 2.概述丝绸之路等古代商道上中国与西 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交流,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了解不同物品、 技术和文化成果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 解贸易活动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丝绸之路 起自古都
2、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和广大中亚西亚国家,直至欧洲 1.由来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 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 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2.地位: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3.开辟:张骞通西域 (1)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2)过程: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 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 南北介于南山和北山间 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 (3)影响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4.衰落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
3、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 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古代欧亚大陆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往往被纳入“丝绸之路”的广义范畴 1.草原丝绸之路 (1)路线: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 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 (2)事例: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2.西南丝绸之路 (1)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 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2)作用: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 作用。 3.海上丝绸之路 古
4、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 (1)西汉,中国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2)宋元时期 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 十分频繁。 系帆的绳,用以升降船帆和控制受风。又名篷索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 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3)明朝: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1)中国输出 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
5、西方。 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建 筑或墓碑的装饰品,对当地人在审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2)输入中国 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 蓿以及葡萄等水果。 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基 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棉花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 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2.文化交流方面 (1)中国输出: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2)输入中国 佛教:在汉朝
6、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 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 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 敦煌莫高窟等 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俗称拜火教,流行于古代波斯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阅读教材 想一想 1.阅读教材 P50“思考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 提示: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通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同孔,凿空,即 凿孔,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丝绸 之路也从此成为正式的中西通途。 2.阅读教材 P52“学思之
7、窗”: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 样的计划? 提示:由蜀(今四川)出发前往印度。理由:路程更近;安全性更高,没有羌人和 匈奴的干扰。 3.阅读教材 P54“问题探究”:査找资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谈谈唐朝时期西 域乐舞的流传情况。 提示:诗歌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细致地描绘了这个胡旋舞舞者的舞蹈之美。交 代了胡旋舞的产地和在中原风行的经过, 以及善舞胡旋舞者如何受到唐玄宗的赞 赏和器重。 诗人在描述了此舞的惊人之美的同时, 批判了唐玄宗沉溺于歌舞享乐, 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西域乐舞包括龟兹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及高昌乐舞等,由于其本身音 律悦耳、舞姿优美,人们
8、普遍喜爱,加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代皇帝的 提倡,唐朝时在中原地区广为传播,京城长安、东都洛阳一带尤其盛行。 发掘教材 读一读 1.阅读“汉朝的鎏金铜马”(见教材 P53) 信息解读: 1981 年, “鎏金铜马”出土于茂陵一号随葬坑, 它昂首挺立的站姿, 俊秀雄健的体态,比例匀称的造型,静穆中蕴含动势,伫立间显示力量,寥寥数 道线条,勾勒出昂然不凡的威武雄姿。它既是汉代养马业兴盛的体现和汉代马文 化发达的见证,更是大汉帝国时代精神的缩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鉴别良马的 标准模型。 2.阅读“玻璃水注”(见教材 P53) 信息解读:1965 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辽宁省北票县十六国墓葬时,在
9、北燕天 王冯跋的长弟冯素弗墓中发现。 这件鸭形玻璃水注质薄透明, 体横长, 形如鸭状, 鸭嘴大张,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并以粘贴玻璃条组成细部图案。 颈部饰一周锯齿纹带,象征鸭颈的花羽,腹下两侧又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 双足,腹部贴一饼状圆玻璃。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 史和艺术价值。 探究 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当今的“一带一路”建设 史论要点 1.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1)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古代丝绸之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堪称世界道路交通史上的奇迹。大大小小、 难以胜数的中外交通线路,构
10、成古代丝绸之路的“血脉经络”,构筑了古代丝绸 之路的基本格局,建构了古代东西方世界相互连通的交通网络,成为亚欧大陆之 间最为便捷的通道。 (2)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 往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生命线,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 茶叶、瓷器、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输出到沿线国家;来自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 珠宝、药材、香料以及葡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等各类农作物络绎不绝 进入我国。 (3)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 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丝绸之路是我国与沿线各国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欧洲近代工
11、业革命之前,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炼铁术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西方,成为推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4)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 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 彼此融合的文明 之路,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非数十国, 把中华、 印度、 埃及、 波斯、 阿拉伯及希腊、 罗马等各古老文明联结了起来、交融了起来。 2.古代丝绸之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1)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 经济繁荣是国运昌盛的缩影, 是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历史上看, 丝绸之路兴盛之
12、时大都是古代中国最强盛之时。 从汉唐到宋元, 从明代到清中叶, 我国综合国力强盛,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 (2)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 政府支持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作用,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二者缺 一不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政府引导和参与主体的有机结合、相互 协调,只有使两者形成合力,才能激发出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活力。 (3)和平稳定是必要前提。 古代丝绸之路之所以伟大,在于其基于和谐的政治氛围、融洽的民族关系、安定 的沿线环境,实现了东西方跨国商贸活动和跨种族文化交流。和平稳定的政治局 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
13、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 的本质属性。当我国和沿线国家共有稳定安宁的良好政治氛围时,丝绸之路就会 兴旺;当我国和沿线国家共享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融洽关系时,丝绸之路就会 昌盛。 (4)开放包容是重要支撑。 沿线各国人民之所以能共同创造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核心的理念就在于“开放 包容”。沿线各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彼此文明形态;以包 容的观念,善待各自文化差异,从而实现了商品互补、文化互鉴、文明互动。 (5)文明互鉴是动力源泉。 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文化的互 学互鉴,是丝绸之路生生不息的精神支点,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在 “一
14、带一路”建设中,只要坚持丝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 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丝绸之路对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不仅是“一带一路”倡 议的思想源头,而且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基础。 (1)由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所汇聚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是人类 文明进步繁荣的精神内核。 古代丝绸之路昭示了不同文明之间彼此交融的必要性 和必然性, 揭示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动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 以 “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要义的伟大丝路精神,源于古代丝绸之 路
15、历史上的辉煌与磨难,彰显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取向。 (2)古代丝绸之路奏响了道路相通、贸易流通、文化互通的历史序曲,推进了人 类文明进步,加速了人类发展进程。“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推动 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历史的必 然,也是时代的选择。 (3)尽管古代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但它所凝练的价值理念为共同 绘制好“一带一路”建设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厚植了根基、提供了源泉、注 入了动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所有志同道合的朋 友共同参与,也需要从古代丝绸之路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从而使“一 带一路”建设的基
16、础更加牢固、步伐更加稳健。 对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 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由长安到西域, 到中亚, 到西亚, 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 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 一条大国之路。 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 (1)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 (2)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虽多次受阻,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通畅。以唐代为例, 简要概述丝绸之路保持畅通的原因。 (3)明清时期,陆上丝绸之路
17、的地位有所下降,简析其下降原因。 答案 (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 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 算、宗教向东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 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 (2)畅通原因:中原国力强盛;西域少数民族势力相对式微;统治者重视;人民 生活文化需要。 (3)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海上贸易的优势逐渐显现。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
18、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 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 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 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在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摘编自丝绸之路研究丛书 材料二 今天的“新丝绸之路”, 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 展区域。在国内,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 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新丝绸之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
19、传统,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 东牵亚太经济圈, 西系欧洲经济圈。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 “新 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 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 议、中国东盟等),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 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 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中国的大博弈:通往新帝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 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 (
20、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道;具有延续性,持续发展;是古代东西 方交往的主要通道。 原因:古代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指南针、航海 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2)发展: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建立在已有合作平台基础之上;开放性更强, 各国联系更为紧密;以各国利益共享为目标。 积极影响:经济上,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经济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增强中国与新丝路成员国和地区的政治 互信,为
21、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文化上,有利于中国文化 的传播和吸收外来文化,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典例 1】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 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 明、 丝织技术、 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 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 A.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与题干信息无关 B.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 表述错误 C.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物质、技术方面互通有无 D.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 汉朝的疆域 明立意 以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技术交流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丝
22、绸之路的作用。 抓关键 丝绸之路开通“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 饰”、“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 漆器工艺等”也向外传播,说明丝绸之路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排干扰 材料没有体现汉朝是世界中心, 也无法看出丝绸之路扩大了汉朝统治区 域,B 选项表述错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直接交流很少,基本上是间接交流。 答案 C 【典例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路贸易中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西域、欧洲、中西亚国家对中国丝绸、 茶叶、陶瓷、漆器、金银器皿、铁金属器和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包 括中国内地对西方和西域的香料、珠宝
23、、良马、皮毛和棉花、蔗糖等生产技术的 需求。就中国来说,丝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正是因为在生产和消费两个 丝路从来都不是单行线 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奢侈品、特产品贸易在域外通商中的主导地位,因为 陆路运输运量小 其既能满足统治阶级特殊的消费性需要,还能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封建国家对奢 侈品贸易的态度及采取的政策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兴衰存亡, 这也是 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之一。 于倩古丝绸之路贸易规律探析 材料二 这种人的跨洲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经 济上,则首先表现在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大麦 等农作物以及橄榄、 葡萄等水果带到美
24、洲; 美洲的玉米、 马铃薯、 西红柿、 番薯、 花生、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物种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世界地 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出现了全球性经济关系。 繁荣的三角贸易可谓一个典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型的佐证。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及金属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 美洲,再从美洲运砂糖、烟草和白银到欧洲。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杨和平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研究二题 材料三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 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 构想, 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
25、“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 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 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 崭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探索在新形势下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延伸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 的异同。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 第一步 审设问 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在第(1)问和第(2)问中, “根据材料并结
26、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要结合 材料和教材基础知识。 提示词 第(1)问,比较对比归纳;第(2)问,认为阐述看法。 限制词 第(1)问, 内容限定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 第(2) 问,内容限定重建丝绸之路。 核心词 第(1)问,异同;第(2)问,积极意义。 第二步 读材料 提信息 第(1)问,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为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 件,结合所学知识可总结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相同点。根据材 料一、二的关键信息,如“奢侈品、特产品贸易”“全球性经济关系”“西欧的 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等比较二者的不同点。 第(2)问,结合材料,联系“一带一路”构想的重要意义作答。 第三步 列要点 组答案 (1)同:都加强了沿路地区和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都促进了沿途多种文明的交 流。异:前者更多体现经济文化交流,后者伴随着殖民扩张;前者的商品多为奢 侈品,后者的商品多为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商品;前者属于地区性市场,后者 属于世界性市场。 (2)意义: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新发展,发展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的友好关系,维护中国周边和平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