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7676 上传时间:2021-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5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课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影响。 美洲物种的外传 1.概况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 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 早期新航路的开拓者 2.表现 A.粮食作物的传播 (1)欧洲 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后,最初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 新功能 玉米:16 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之一;到 17 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在欧洲具有普遍性 马铃薯:16 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

2、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2)中国 玉米 a.明朝时,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 东南沿海地区。 传入途径多元化 b.从丘陵山地种植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清代前期, 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乾隆、 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已遍布全国。 种植区域逐步扩大化 马铃薯、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B.蔬菜的传播 (1)番茄 欧洲: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18 世纪中叶开始作食 用栽培。 功能发生变化 与玉米、 马铃薯类似 美洲:18 世纪末,欧洲培育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中国:明朝万历年间被引入,长期

3、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光绪年间,开始作 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2)辣椒 原产地: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 传入欧洲:15 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 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传入中国: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欧亚作物传入 (1)主要物种: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 (2)影响: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 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 的主要粮食作物。 食用范围扩大 粮食结构的变化 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 世纪中期,

4、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 于小麦。 2.禽畜的传入 (1)概况:欧洲移民把牛、驴、马、猪、羊等畜禽传入美洲。 (2)影响: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 展。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1)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 们的饮食种类。 (2)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

5、畜牧业的发展, 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 还投入市场销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生态环境破坏 (1)食草的马牛羊来到美洲,繁殖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大量种植农作 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使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 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

6、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人地矛盾激化 阅读教材 想一想 1.阅读教材 P8教材第一段的“导语”:思考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物种交流带来的 影响。 提示:丰富了各地的物种种类;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加强了各地文明的交流。 2.阅读教材 P9“学思之窗”: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提示:明万历间,陈振龙把甘薯苗及栽种方式带入中国并推广种植。 3.阅读教材 P9“史料阅读”: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蕃柿”是指哪一种植物? 为何如此命名? 提示:西红柿。因为来自西蕃。 4.阅读教材 P10“历史纵横”:说明咖啡与咖啡馆的出现有何影响? 提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休闲的新方式,丰

7、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情趣。 5.阅读教材 P12“史料阅读”:说明外来农作物的种植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缓解人地矛盾, 满足了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促进外来农作物广泛种植; 导致过度垦荒造田,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发掘教材 读一读 1.阅读图片“本草纲目中所附的葡萄和苜蓿”(见教材 P8) 信息解读: 葡萄和苜蓿原产亚洲西部, 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据传, 张骞通西域时, 带回国内,促进了物种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2.阅读图片“玉米图”(见教材 P9) 信息解读: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具有开发高营养、高

8、生物学功能 食品的巨大潜力。原产于美洲,明朝时传入中国。 3.阅读图片“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见教材 P10) 信息解读:北美当时种植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苹果、桃、亚 麻、棉花等;英国禁止北美人民向西垦殖的原因就是防止北美经济的壮大,同英 国竞争,想使北美永远作为其殖民地。 探究一 近代以来食物物种的交流 史论要点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近代以来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徙。 (2)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流动。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以来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 (1)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

9、、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水稻等 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2)美洲的特产马铃薯、 玉米、 番茄、 甘薯、 花生、 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 1/3 的品种源自美洲。 对点训练 1.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非洲等地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 薯、土豆、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橄榄 解析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 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重 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选 B。 答案 B 2.物种交流是人类文明史的

10、重要内容。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传入美洲的物种有 ( ) 玉米 甘蔗 马 骡 A. B. C. D. 解析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 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 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等牲 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 甘蔗、 咖啡等农作物, 而美洲则为人类贡献了玉米、 马铃薯、番茄、花生、橡胶、可可、烟草、南瓜、菠萝等农作物,其中贡献最大 的是玉米。因此,选择 B。 答案 B 探究二 近代以来物种交流的影响 史论要点 1.积极作用 (1)世界各地食物物种开始大交流、大传

11、播,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极 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品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改变了世界各地的种植结构与饮食结构,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 人类文明的发展。 (3)粮食产量增加,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 建。 2.消极影响 (1)伴随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各种疾病开始传播,造成大量原住居民的死亡。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仅 15001800 年间,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 1 亿人死于传染病。) (2)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造成严重 的生态危机。 对点训练 1.有学

12、者指出: 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 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 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 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马铃薯的“发现”得益 于新航路的开辟 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 B. C. D. 解析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故正确;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马铃薯由 西班牙人带回欧洲, 故错误; 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 得益于新航路开辟, 故正确;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是欧洲文明与 美洲文明的相遇,故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13、 答案 C 2.(2020 甘肃兰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 以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16 世纪伊始,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 著人口数量锐减。1500 年至 1800 年之间,可能有 1 亿以上的人口死于传播到美 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疾病。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粮食作物和牲畜在全球范围 内的广泛传播, 物种交换所带来的人口增长是大于人口损失的。 从 18 世纪开始直 到现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营养改善是促进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小麦、 稻米、蔗糖、苹果等,从欧亚大陆来到西半球,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辣

14、 椒、花生等农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自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物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对物种交换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 清晰。) 解析 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整体阐述,材料主旨是物种交流 一方面给土著人口带来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也改善营养,使世界人口持续增长, 促进了世界整体文明向前发展,就此可拟定论题,物种交换有利有弊。其次结合 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可以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的初 步形成、明清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材料中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大量人口死亡 以及病菌传

15、播带来的灾难的史实 来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 进行总结升华。 答案 见解方面参考:物种交换是人类由分散到整体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物种 交换有利有弊;人口增加的因素诸多;清朝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玉米、马铃 薯等作物的传入;病菌传播带来的灾难;人口大迁徙。等等。 【典例 1】 (2019 四川蓉城名校联盟期末)下图所述历史活动( ) A.推动了亚非拉对外贸易的兴起 欧洲掌握主导权 B.给亚非拉带去了灾难 掠夺和屠杀 C.标志着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18 世纪后半期 D.促进了西班牙的社会转型 未转化为资本,导致衰落 明立意 以图片文字切入,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世界之间的联系。 抓

16、关键 通过图片可知,该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再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殖民国家对该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对其 来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 排干扰 新航路开辟之后,殖民国家对该地区进行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并没 有促进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在 18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法之间进行了战争,法 国战败,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新航路的开辟并没有使西班牙实现社会的转 型。 B 【典例 2】 (2018 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 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 “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

17、总结劳动 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 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 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 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 世纪 60 年代,豆腐在美国开 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 广种植,至 1910 年,美国已经拥有 280 多个大豆品种。1931 年,福特公司从大 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 年,美国成为世

18、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 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第(1)问和第(2)问中, “根据材料”说明答案部分来自材料; “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部分答案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 提示词 第(1)问,说明一般从现象进行概括;第(2)问,简析提炼、分 析。 限制词 第(1)问,时空限定在美国;内容限定大豆广泛种植。第(2)

19、 问,内容限定物种交流。 核心词 第(1)问,原因;第(2)问,积极意义。 第二步 读材料 提信息 第(1)问, 由材料“1765 年, 大豆引入北美”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 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材料“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 广种植”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材料“福特公司从大豆中 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 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第(2)问,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大豆在 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得出物 种交

20、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 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 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 的发展,由材料“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 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得出有助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三步 列要点 组答案 (1)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 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2)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