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八年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9771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8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八年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八年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八年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八年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八年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考点一考点一 质量质量 定义 物体所含_叫质量 基本性质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 物体的_、_和_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 基本单位 _ 常用单位 t、g、mg、g 常见的质量 一只鸡蛋的质量50g;一个中学生质量50kg; 测量工具 实验室中 _ 日常生活 案秤、台秤、杆秤等 物质的多少物质的多少 形状形状 状态状态 位置位置 kg 托盘天平托盘天平 例题例题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500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D滨州市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20 C 例题例题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

2、正确的( ) A100g铁比100g棉花质量大 B一根生锈的铁棒,用砂纸把表层的锈除掉,铁棒的质量不变 C一艘油轮从沙特开往日本,船上装有108kg的原油,平安抵达目 的地,在此次运输中,原油的质量由于地理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 D一瓶饮料,宇航员就是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也不变 D 例题例题3:小美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 请你利用冰或干冰(固态CO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 物态无关 (1)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_ (2)简述你的实验方法: 托盘天平托盘天平 将冰块放入烧杯,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将冰块放入烧杯,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 待冰熔化后,再用天平测出其总

3、质量;待冰熔化后,再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 比较两次质量的关系,如果质量相同,则证明质量与物态无关。比较两次质量的关系,如果质量相同,则证明质量与物态无关。 考点二考点二 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天平的使用 1实验室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 2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使用方法: “看看”:观察天平的:观察天平的_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放”:把天平放在:把天平放在_上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_处处,这时横这时横 梁

4、平衡梁平衡。指针左偏向指针左偏向_调;右偏就向左调调;右偏就向左调。(天平平衡后天平平衡后,天平的左右盘不天平的左右盘不 能对调能对调、使用过程中不得再调平衡螺母使用过程中不得再调平衡螺母!); “称称”:把被测物体放在:把被测物体放在_盘里盘里,用镊子向用镊子向_盘里加减砝码盘里加减砝码。加砝码前加砝码前 应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应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再按照再按照_的顺序添加砝码;当加到最小的一的顺序添加砝码;当加到最小的一 个砝码超过了待测物重时个砝码超过了待测物重时,则应改用移动游码的方式则应改用移动游码的方式,直到横梁恢复平衡;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读读”:m物 物 m砝 砝 m游 游

5、。 。游码的读数是游码的左侧所对标尺的刻度值游码的读数是游码的左侧所对标尺的刻度值(并采并采 用靠读法用靠读法); “记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_侧所对的刻度值侧所对的刻度值 托盘天平托盘天平 称量称量 水平桌面水平桌面 分度盘的中线分度盘的中线 右右 左左 右右 由大到小由大到小 左左 易错点:易错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出天平的称量;也不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出天平的称量;也不 能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砝码和物体不要放反了;调节好的天平能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砝码和物体不要放反了;调节好的天平 不要随意更换位置或交换托盘,否则要重新

6、调节;使用过程中不不要随意更换位置或交换托盘,否则要重新调节;使用过程中不 得再调平衡螺母;测液体质量采用剩余法,测微小质量采用累积得再调平衡螺母;测液体质量采用剩余法,测微小质量采用累积 法。法。 例题例题4:如果调节天平时,指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应将 _ (游码或平衡螺母)向_移;如果用调节 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指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应 _或将_(游码或平衡螺母)向 _移。 平衡螺母平衡螺母 右右 向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盘添加砝码 游码游码 右右 游码位置没调“游码位置没调“0” 用手取放砝码用手取放砝码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0 1 2 3 4 5 g 甲 例题例

7、题5:学习了天平的使用后,小云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为妈妈测 量手镯的质量 (1)图甲是小云称量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请找出图中的3处错误操 作:_;_ ; _ (2)纠正错误后,小云调节天平平衡,进行了正确测量,测量中 使用了3个砝码:1个50g、1个10g、1个5g,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 图乙所示则妈妈手镯的质量是_,向天平盘中添加这3个 砝码的合理顺序是_ g 024513 乙 66.6g 50g、10g、5g 考点三考点三 密度及应用密度及应用 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与_之比,用符号表示。 公式 计算密度 mV 图像 计算质量 计算体积 单位 基本单位 kg/m3 换算关系:1g/cm3

8、1103kg/m3 常用单位 g/cm3 意义 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基本 性质 密度是物 质的一种 特性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同种物 质密度随温度、状态、气压的改变而改变;密度的大小 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能说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同种物体,不变,m与V成正比; m V mV m V 质量质量 体积体积 考点四考点四 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 例题例题6: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 绵轻得多,“轻”说明“碳海绵”( ) A密度小 B体积小 C硬度小 D弹性小 例题例题7: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 物油和酒精,

9、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酱油纯水植物油酒精) ( )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 A B 12 1 . 2 A 1212 1221 . mm B mm 12 12 .C 1221 1212 . () mm D mm 例题例题8:质量为m1的液体甲与质量为m2的液体乙相混合,己知甲、 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期为1、2,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两种液体 混合前后总体枳不变)( ) B O m/g V/cm3 2468 5 10 20 15 10 25 乙 甲 例题例题9: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10、 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C 例题例题10: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 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 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 沫钢,孔隙度是( ) A1% B10% C90% D99% C 例题例题11: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 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374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100cm3已知 合金由铝与钢两种材料合成,且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钢的密度为 7.9103kg/m3如果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

11、两种金属体积之和求: (1)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 (2)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考点五考点五 密度的测量密度的测量 1测量体积的工具测量体积的工具 工具工具 量筒、量杯量筒、量杯 作用作用 测量液体体积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使用使用 方法方法 “看看” 量程、分度值量程、分度值 单位:单位:1mLcm3 “放放” 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读”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不得将量筒拿起读数;量筒里的液面是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不得将量筒拿起读数;量筒里的液面是 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若液面是凸面,视线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

12、部相平;若液面是凸面,视线 应与凸面的顶部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应与凸面的顶部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2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 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能浸没固体且浸没时水不溢出为适量),读出体积为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能浸没固体且浸没时水不溢出为适量),读出体积为 V1;将固体用细线系住放入量筒或者用大头针将其压入量筒液面以下,读出体;将固体用细线系住放入量筒或者用大头针将其压入量筒液面以下,读出体 积为积为V2;V物 物 V2V1。 3固态物质密度的测量固态物质密度的测量 (1)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 调节天平,用天平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用

13、刻度尺测量出该物体的长、宽、 高分别为a、b、c,V=abc;固体的密度:_。 (2)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 原理原理 方方 法法 一一 器材器材 天平、量筒、水、细针天平、量筒、水、细针(适用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适用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步骤步骤 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为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为m; 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示数为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示数为V1; 放入物块并用细针把物块压入水中浸没,记下示数为放入物块并用细针把物块压入水中浸没,记下示数为V2,则,则VV2 V1; 密度为:密度为: m V 21 m VV m V 方方 法法 二二 器材器材 天平、量筒、水、细线天平、量筒、水、细线(适用于

14、密度大于水密度的固体适用于密度大于水密度的固体) 步骤步骤 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为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为m; 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示数为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示数为V1; 再用细线拴住物体放入水中记下示数为再用细线拴住物体放入水中记下示数为V2,则,则VV2V1; 密度为:密度为: 方方 法法 三三 器材器材 天平、溢水杯、量筒、水天平、溢水杯、量筒、水(适用于较大的固体适用于较大的固体) 步骤步骤 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m m; 将溢水杯中装满水,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将溢水杯中装满水,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 量筒承接溢出的水,测出溢出水的体积量筒承接溢出的水,测

15、出溢出水的体积V V就是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固体密度为:固体密度为: 21 m VV m V 4液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 原理原理 器材器材 天平、烧杯、量筒、被测液体天平、烧杯、量筒、被测液体 方法方法 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 内液体的体积为内液体的体积为V;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为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为m2; 得出液体的密度为:得出液体的密度为: m V 12 mm V 易错点:易错点: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我们经常会想

16、到以下两种方法:我们经常会想到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测空烧杯质量方法一:先测空烧杯质量m0,再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 总(液体质 液体质 量量m液 液 m总 总 m0),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 方法二:先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方法二:先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再测空烧杯质量再测空烧杯质量m0,最后将液最后将液 体倒入烧杯测总质量体倒入烧杯测总质量m总 总。 。 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液体粘壁液体粘壁(烧杯壁或量筒壁烧杯壁或量筒壁)”导致误差导致误差 较大的问题较大的问题,所以测量时应采用上表中的方法所以测量时应采用上表中

17、的方法。 例题例题12:使用量筒时,按正确的读数方法,小明应沿如图所示虚线 _的方向观察量筒刻度,此时的读数是_mL a ml 20 40 60 80 100 10 30 50 70 90 50 70 60 b c 测量 步骤 测整盒酸奶 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 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 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 数据 238.7g 151.3g 227.3g 例题例题13:小可为测量图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 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 的密度为_k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 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_ ml b 60 1.15103 200 50g g 245031 20

18、g 甲 5g 乙 ml 10 20 30 40 50 ml 10 20 30 40 50 例题例题14:在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露露先用天平测小金属 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小金属块的质量是_g再用量筒测小金 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测得小金属块的密度1 _kg/m3, 而阳阳做实验时,先用量筒测小金属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金属 块的质量,测得的小金属块的密度为2,则:2 _1(选填“” 、“”或“”) 78.4 7.84103 例题例题15: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发现天平 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刻度,小欢同学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 “左”或“右”)调动,才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他们进一步实施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烧杯质量m1; B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体积为V; 他们测得牛奶的质量m_(用m1、m2表示); 据此求得该品牌牛奶的密度 _(用m1、m2、V表示) (3)经过分析,两位同学很快发现上述实验操作步骤有不足之处,所测得该品 牌牛奶密度数据比包装盒上公布的密度数据_(选填“偏大”或“偏小”) 右右 m2 m1 偏大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物理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