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4829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福建省厦门学年福建省厦门思明区二校联考思明区二校联考九年级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期中化学试卷 一一.本卷每题本卷每题 3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3 分)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食物腐烂 C电灯发光 D冰雪融化 2 (3 分)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 B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3 (3 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硅元素 C铝元素 D铁元素 4 (3 分)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会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7 价时命名为“高氯” ,显+3 价时命名

2、为 “亚氯” ,显+1 价时命名为“次氯” 。化合物 NaClO 的名称为( ) A高氯酸钠 B氯酸钠 C亚氯酸钠 D次氯酸钠 5 (3 分)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生物呼吸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之一是氧气 6 (3 分)一种名叫瑞德西韦(C27H35N6O8P)的药物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中含有 77 个原子 B瑞德西韦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7:35:6:8:1 C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D瑞德西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 (3

3、分)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 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B C D 8 (3 分)甲、乙、丙、丁 4 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3 6 8 反应后质量/g 16 m 4 24 Am 的值为 0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 7:1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9 (3 分)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倒入澄清石灰水 B 鉴

4、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 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药品的颜色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A BB CC DD 10 (3 分)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 2gH2、20g HF 中所含分子数 均为 a。一定条件下,某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 X 的变化曲线 重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 F 原子的质量为 18g Bt 时刻,H2和 HF 的质量相等 C参加反应的 H2和 X 的质量比为 1:19 D反应开始时,物质 X 的质量为 18g 二、解答题(共二、

5、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70 分)分) 11 (15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 三个铝离子 ;氢氧化铁 ;硫酸铵 ;硝酸银 ;氖气 ; 碳酸钙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12 (8 分)如图是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4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1)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2)图四种粒子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填序号)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填 符号) 。 (3)若表示 Mg2+,则 x

6、,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 (4)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名称) 。 13 (8 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所示,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 (2)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将水煮沸起到的作用是 ; (3)实验室中常用图 2 操作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图 3 的净水器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5)ClO2是饮用

7、水常用的消毒剂,制取 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X,则 X 的化学 式为 。 14 (7 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 Gerhard Ertl 对 CO 在催化剂 Pt/Al2O3/Ba 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所有物质中,共有 种氧化物,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 (3)该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作用是 。 15 (6 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上述实验中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标号) 。 (2)空气中点

8、燃红磷的实验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 E 所示,回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3)AgNO3固体见光分解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 。 ASO2 BNH3 CNO2 DN2 16 (9 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用 F 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用 E 来收集氧气时,气体从 (填“a”或“b” )端进入;有同学认为经过一定的改进, 氧气也能从另一端进入收集,改进的措施可能是 。 (4)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9、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选用 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 17 (10 分)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实验的基础上, 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四硫化二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反应原理为四硫化二钠在有水存在的情 况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体积忽略不计) 。 【实验步骤】 将足量的四硫化二钠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 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乙所示) 。 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 ,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当管内液面稳

10、定时塞紧橡胶塞, 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 (如图丁所示) , 记录数据 h2。 按照再重复实验 2 次,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X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h1/厘米 11.0 11.4 11.6 h2/厘米 8.7 9.0 9.2 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第 3 次实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结果精确到 0.1%) 。 (2)本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图甲)相比,有什么优点(写一点) 。 (3)同学们分析了实验方案后,认为步骤中塞紧橡胶塞的时机对测量结果有影响,何时塞橡胶塞测 量结果最准确?请选择 (填字母序号) 。 A待管内液面稳定时立即塞紧橡胶塞

11、B待管内液面稳定后,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与水槽液面与水槽液面相平后再塞紧橡胶塞 【设计实验】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测量试管的容积为 50mL;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4)检查此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 (5)粗铜丝的作用是 。 (6)步骤中注射器吸水使活塞至少应调到 mL 处。 (7)步骤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有 。 18 (7 分) 小冬同学发现实验室存放的碳酸氢铵 (NH4H

12、CO3) 变少了。 为了探究这些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 小冬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刺激性 气味。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加热后生成了什么? 【查阅资料】 氨气(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但干 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二氧化氮(NO2)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为红棕色。 【猜想】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 示, (1) ; (2) ; 产物中有氨气和水,没 有二

13、氧化氮; 按图二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3) ; 产物有二氧化碳。 (4)请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一.本卷每题本卷每题 3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3 分)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食物腐烂 C电灯发光 D冰雪融化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汽油挥发、电灯发光、 气球炸裂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 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4、,故选项错误; 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 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 (3 分)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 B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处理废弃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15、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 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 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

1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 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 (3 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硅元素 C铝元素 D铁元素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解答】解:由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可知,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 铁。 故选:A。 【点评】正确记忆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及排列顺序,此为本题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点 4 (3 分)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会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7 价时命名为“高氯” ,显+3 价时命名为 “亚氯” ,显+1 价时命名为“次氯” 。化合物 NaClO 的名称为( )

17、A高氯酸钠 B氯酸钠 C亚氯酸钠 D次氯酸钠 【分析】根据题意,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会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7 价时命名为“高氯” ,显 +3 价时命名为“亚氯” ,显+1 价时命名为“次氯” 。据此计算出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 答。 【解答】解: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会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7 价时命名为“高氯” ,显+3 价时 命名为“亚氯” ,显+1 价时命名为“次氯” 。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0,则 x+1 价,故 NaClO 的名称为 次氯酸钠。 故选:

18、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3 分)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生物呼吸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之一是氧气 【分析】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 D、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或氧气等生成,有化学变化发生,故选项说法 正确。 B、

19、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物呼吸,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之一是氧气,故选 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大自然中的氧循环,明确氧气能支持燃烧、缓慢氧化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 6 (3 分)一种名叫瑞德西韦(C27H35N6O8P)的药物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中含有 77 个原子 B瑞德西韦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7:35:6:8:1 C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D瑞德西韦中碳元素

20、的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A、根据瑞德西韦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瑞德西韦是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的,1 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 77 个原子,故选项说法 错误。 B、瑞德西韦中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 : (135) : (146) : (168) : (31 1)324:35:84:128:3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瑞德

21、西韦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瑞德西韦中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 : (135) : (146) : (168) : (31 1)324:35:84:128:31,则瑞德西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7 (3 分)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 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B C D 【分析】 根据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组成不变,

22、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 分子间隔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单位空间 内的分子个数减少。 故选:C。 【点评】知道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8 (3 分)甲、乙、丙、丁 4 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3 6 8 反应后质量/g 16 m 4 24 Am 的值为 0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 7:1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

23、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 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m30+3+6+824416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 (3016) : (64)7:1,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后甲、丙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 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

24、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9 (3 分)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倒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 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药品的颜色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A BB CC DD 【分析】A.依据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分析; B.依据木炭粉和二氧化锰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现象分析; C.依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颜色分析; D.依据氮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分析。 【解答】解:A.氧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5、浊,则可以加入澄清石灰水鉴 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故 A 正确; B.木炭粉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无现象,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会产生大量气泡,则分别取木炭粉和二 氧化锰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的可以鉴别它们,故 B 正确; C.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则可以通过观察药品颜色,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故 C 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则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都熄灭,无法鉴别,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实验方案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 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0 (3 分)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

26、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 2gH2、20g HF 中所含分子数 均为 a。一定条件下,某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 X 的变化曲线 重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 F 原子的质量为 18g Bt 时刻,H2和 HF 的质量相等 C参加反应的 H2和 X 的质量比为 1:19 D反应开始时,物质 X 的质量为 18g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 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X 是氟气,反应过程中,氢气和氟气反应生成氟化氢

27、; A、一个 F 原子的质量远小于 1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 时刻,H2和 HF 的分子数相等,分子数相等时,H2和 HF 的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H2+F22HF, 2 38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 H2和氟气的质量比为:2:381:19,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开始时,氟气的分子数是 a,2gH2中所含分子数均为 a,由于氟气相对分子质量是氢气相对分子 质量是 19 倍,所以氟气的分子数是 a 时,氟气质量是 3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8、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70 分)分) 11 (15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 三个铝离子 3Al3+ ; 氢氧化铁 Fe (OH)3 ; 硫酸铵 (NH4)2SO4 ; 硝酸银 AgNO3 ; 氖气 Ne ;碳酸钙 CaCO3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

29、2+O22H2O 。 【分析】 (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 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 (1)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三个铝 离子符号为:3Al3+;故填:

30、3Al3+; 氢氧化铁中, 铁元素显+3 价, 氢氧根显1 价, 所以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 (OH)3; 故填: Fe (OH) 3; 硫酸铵中,铵根显+1 价,硫酸根显2 价,所以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故填: (NH4)2SO4; 硝酸银中,银元素显+1 价,硝酸根显1 价,所以硝酸银的化学式为 AgNO3;故填:AgNO3; 氖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所以氖气的化学 式为 Ne;故填:Ne; 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 价,碳酸根显2 价,所以碳酸钙的化学式为 CaCO3;故填:CaCO3;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

31、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2H2O22H2O+O2; 铁的活动性大于铜, 所以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在点燃的条件下,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故填: 2H2+O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 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 (8 分)如图是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4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32、(1)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45 ;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核内质子数不同 。 (2) 图四种粒子中, 表示钠原子的是 (填序号) ;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Na+、 Cl (填 符号) 。 (3)若表示 Mg2+,则 x 12 ,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MgCl2 。 (4)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二氧化碳分子 (填名称) 。 【分析】 (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

33、子构成;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解答】解: (1)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45; 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填:35.45;核内质子数不同。 (2)图四种粒子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Na+、Cl 。 故填:;Na+、Cl 。 (3)若表示 Mg2+,则 x12,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 +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化学式是 MgCl2。 故填:12;MgCl2。 (4)“酒香不怕巷子深”

34、说明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填:二氧化碳分子。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 (8 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所示,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H2 (填化学式) ; (2)日常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将水煮沸起到的作用是 降低水的硬度(或使水软 化) ,杀菌消毒 ; (3)实验室中常用图 2 操作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 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35、 ; (4)图 3 的净水器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5)Cl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制取 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X,则 X 的化学 式为 NaCl 。 【分析】 (1)依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分析; (2)依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分析,依据将水煮沸可以使水中钙、镁离子沉淀,杀死细菌分析; (3)依据过滤所需的仪器分析; (4)依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 (5)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守恒分析。 【解答】解: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36、分析图 1 可知,玻璃管 a 中 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 H2,故填:H2; (2)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若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将水煮沸可以使水 中钙、镁离子沉淀,起到将水软化的目的,煮沸还能杀死细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故填:肥皂水;降低 水的硬度(或使水软化) 、杀菌消毒; (3)过滤所需的仪器为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 作用是引流,故填:漏斗;引流; (4)活性炭就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属于物理性质,故填:吸附;物理;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守恒,分析 Cl2+2NaClO2

37、2ClO2+2X 反应可知,反应前 Cl、Na、 O 的个数为 4、2、4,反应后 Cl、Na、O 的个数为 2、0、4,则 2X 中含有 Na、Cl 的个数为 2、2.所以 X 的化学式为 NaCl,故填:NaCl。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和水的电解依据以及过滤操作,主要是利用图示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 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4 (7 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 Gerhard Ertl 对 CO 在催化剂 Pt/Al2O3/Ba 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O+2NO2

38、4CO2+N2 ; (2)图中所有物质中,共有 4 种氧化物,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C、N (填元素符号) ; (3)该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作用是 将有毒有害的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 【分析】 (1)根据反应过程的模型分析反应物、 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化合价原则分析;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 (1)由反应的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二氧化 碳和氮气,方程式是:4CO+2NO24CO2+N2。 (2)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由物质的组成可知, 图中所有物质中共

39、有 CO、 NO2、 CO2、Al2O3四种氧化物,由化合价原则可知,碳元素由+2 价变为+4 价,氮元素由+4 家变为 0 价,化合 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C、N。 (3)由物质的性质可知,该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作用是:将有毒有害的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故答案为: (1)4CO+2NO24CO2+N2。 (2)4;C、N。 (3)将有毒有害的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点评】做这类题,首先要根据题中的叙述提炼出对解题有用的知识,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各个选项 进行逐一的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15 (6 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

40、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上述实验中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填字母标号) 。 (2)空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 E 所示,回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8 g; (3)AgNO3固体见光分解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C (填字母) 。 ASO2 BNH3 CNO2 DN2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 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1)上述实验中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A、B、C 不能验证质

41、量守恒定律,是因为 A 中,蜡烛燃烧生成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B 中红磷消耗氧气后,空气通过玻璃管进入集气 瓶中,C 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故填:D。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2g6.2g8g。 故填:8. (3)AgNO3固体见光分解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硫(反应物中不含有 硫元素) 、氨气(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氮气(氮气没有气味) ,可能是二氧化氮,是因为反应物中含 有氮元素、氧元素,并且二氧化氮有刺激性气味。 故

42、填: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 (9 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酒精灯 ;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能用 F 来收集 氧气的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3)实验室用 E 来收集氧气时,气体从 a (填“a”或“b” )端进入;有同学认为经过一定的改进, 氧气也能从另一端进入收集,改进的措施可能是 将装置倒转过来(或向

43、装置内充满水) 。 (4)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选用 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 BD 或 CD(或收集装置为 E,气体从 a 端进入) (填字母序号) 。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装置 A 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解答。 (4)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进行分 析解答。 【解答】解: (1)仪器是酒精灯;仪器是

44、锥形瓶 (2)装置 A 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 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能用 F 来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实验室用 E 来收集氧气时,气体从 a 端进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气体从 a 端进入,将空 气从短导管排出。 有同学认为经过一定的改进,氧气也能从另一端进入收集,改进的措施可能是将装置倒转过来,或者是 向装置内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长导管是

45、出水管。 (4)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B 或 C;二 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为 D(或 E,气体从 a 端进 入) 。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a;将装置倒转过来(或向装置内充满水) ; (4)BD 或 CD(或收集装置为 E,气体从 a 端进入)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10

46、分)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实验的基础上, 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四硫化二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反应原理为四硫化二钠在有水存在的情 况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体积忽略不计) 。 【实验步骤】 将足量的四硫化二钠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 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乙所示) 。 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 ,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 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 (如图丁所示) , 记录

47、数据 h2。 按照再重复实验 2 次,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X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h1/厘米 11.0 11.4 11.6 h2/厘米 8.7 9.0 9.2 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第 3 次实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7% (结果精确到 0.1%) 。 (2)本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图甲)相比,有什么优点(写一点) 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 (3)同学们分析了实验方案后,认为步骤中塞紧橡胶塞的时机对测量结果有影响,何时塞橡胶塞测 量结果最准确?请选择 B (填字母序号) 。 A待管内液面稳定时立即塞紧橡胶塞 B待管内液面稳定后,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与水

48、槽液面与水槽液面相平后再塞紧橡胶塞 【设计实验】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测量试管的容积为 50mL;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4)检查此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连接装置,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说明装置 不漏气 。 (5)粗铜丝的作用是 引燃白磷 。 (6)步骤中注射器吸水使活塞至少应调到 10 mL 处。 (7)步骤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有 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 【分析】 (1)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计算氧气含量。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3)待管内液面稳定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