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4131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 面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选对得面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选对得 2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小明到商店购买乒乓球,他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 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做出猜想和假设 C

2、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跑 50m 所需的时间约为 5s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 30s C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 6m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3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 5 次测量,结果如下:2.34cm, 2.36cm,2.83cm,2.35cm,2.37cm。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 A2.355cm B2.36cm C2.35cm D2.45cm 5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

3、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只要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6如图所示是一辆公交车在一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的 st 图象,则下列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 vt 图象是 ( ) A B C D 7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通过次声波测距,从而获得车后障碍物信息的 8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以下关于减弱噪声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城市里种树植草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

4、声 B教室外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听课,同学们戴上耳罩是最合理的减弱噪声的方法 C在电影院看 电影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的倒影 C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色带 D小孔成像 10 “百枝然火龙衔烛,七采络缨风吐花” ,2019 年 10 月 11 日深圳湾国庆焰火晚会,灿烂绚丽,惊艳世界! 关于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平静水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属于人造光源 C焰火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镜面反射 D焰火在水中形

5、成倒影属于漫反射 11小明用放大镜看说明书上很小的字,当距离字 15cm 时能看清楚,则该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12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11 分。请把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分。请把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 (2 分)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抗疫” ,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

6、明爸爸看到 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 (选填“汽车”或“地面” )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是以 (选填“汽车”或“地面” )为参照物。 14(3 分) 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 “计里鼓车” 。 当车走一里时, 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 鼓面由于 发 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 ,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 度” 或 “音色” ) 不同, 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这是利用声传递 (填 “信息” 或 “能量” ) 。 15 (2 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 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

7、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 16 (2 分)探究声音的特性 将甲、乙、丙三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相同屏幕内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 音叉 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17 (2 分)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均需要测量体温。体外红外测 温仪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测温工具,该设备在无光的夜晚 (能/不能)使用,如图示中符合红外测 温仪工作原理的是 (A/B)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23 分,请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分,请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

8、答。 18 (2 分)如图所示,有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MN 为法线,请你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9 (4 分)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20 (3 分)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 ,木块的长度 是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 21 (4 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 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是否有关;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材料

9、是否有关。 如表是他们根据探究问题将实验材料分组的情况。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毫米)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55 0.5 (1) 如果选择上表中 A、 B 两组材料进行实验, 则所探究的问题是 ; (选填 “” 、“” 或 “” ) (2)如果探究问题,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积和 不变;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分析归纳;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或猜想) ;得出结 论等。你认为该同学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填写序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叫做 。 22 (5 分)小明用图

10、甲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操作如下: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可以看到蜡烛 A 在玻璃板中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 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 像;将玻璃板倾斜,再次观察“蜡烛 A 的像” ,如图乙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 ; (2)操作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 A 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 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3)操作的探究目的是 ; (4)操作中蜡烛 A 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 (选

11、填“A1” 、 “A2”或“A3” ) 。 23 (5 分)吴江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 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 、光具座等器材,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出了相 关结论。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光源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吴江小组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是第一次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实验序号 物距 u/cm

12、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40 13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3 4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吴江小组忘了记录第 1 次像的性质,表格中标有“”的位置像的性质是 ; 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选填“远离”或“靠 近” ) ; 第 4 次实验中,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在透镜的右侧观察,看到的像在透镜的 侧(选填“左” 或“右” ) 。 四、计算题本题四、计算题本题 12 分,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数分,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

13、式、数 值和单位,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值和单位,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24 (12 分)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出发,目的地为天津,全程约 120km,列车全程行驶了 30min。请解答下列 问题: C2567 时刻表 正晚点 车站名称 到达 出发 停留 北京南 09:46 天津 10:16 10:20 4 分钟 塘沽 10:37 10:39 2 分钟 滨海 10:49 10:49 (1)动车组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 是多少? (2)如图所示是北京到滨海的列车时刻表。动车组列车若以速度 v 行驶到滨海,求北京到滨海的距离; (3)动车组列车全长约 200m,若它以速度 v 完全通过一座长 760m

14、 的大桥,则需要多长时间? 2020-2021 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 面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选对得面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选对得 2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分)小明到商店购买乒乓球,他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 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做出

15、猜想和假设 C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通过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 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C。 【点评】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其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识别或运 用。 2 (2 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跑 50m 所需的时间约为 5s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 30s C普通居民楼一

16、层的高度约为 6m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 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初中生跑 50m 所需的时间约为 8s 左右,故 A 错误。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 1s,故 B 错误。 C、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 3m,故 C 错误。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符合实际,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 的选项即可。 3 (2 分)如图所示测

17、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 【解答】解: 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 A、B 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 ,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 C 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 偏小,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我们可以把 C 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 ,可用在不能用 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

18、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4(2分)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 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5次测量, 结果如下: 2.34cm, 2.36cm,2.83cm,2.35cm,2.37cm。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 A2.355cm B2.36cm C2.35cm D2.45cm 【分析】 (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 4 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 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 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准确程度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

19、2.83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 2.83cm 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L2.36cm。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 论是否能除尽,都要使结果的准确程度相同。 5 (2 分)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只要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

20、、估读等 原因;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 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解:A、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值就是不准确的,估读数字只有 1 位即可,多 估读几位数字无意义,也不可以减小误差,故 A 错误; B、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 则而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 B 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 C 错误; 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

2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基础性题目。 6 (2 分)如图所示是一辆公交车在一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的 st 图象,则下列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 vt 图象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图所示物体的 st 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然后逐一分析各 vt 图象,看哪个图象与 st 图象反应的运动规律相同。 【解答】解:由 st 图象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它的 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示各 vt 图象知: A、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匀加速

22、直线运动,故 A 错; B、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正确; C、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C 错; D、图象中时间不变而速度变化,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故 D 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 st 图象与 vt 图象,熟练掌握常见运动状态的图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 (2 分)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通过次声波测距,从而获得车后障碍物信息的 【分

23、析】 (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故 A 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 B 错误; C、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可以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C 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8(2 分) 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 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24、以下关于减弱噪声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里种树植草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教室外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听课,同学们戴上耳罩是最合理的减弱噪声的方法 C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城市里种树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 错误; B、在教室外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同学们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无法听老师讲课;最正 确的方法是联系施工方避开学生上课时间施工,无法避开可以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想办法减弱噪声,例如 设置屏障、关闭

25、窗户等措施,故 B 错误; C、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9 (2 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的倒影 C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色带 D小孔成像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 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

26、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 位置浅等。 【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 A 错误;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B 错误; C、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时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 C 错误; 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种光学现象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抓住三种光学现象的本质是解题的关 键。 10 (2 分) “百枝然火龙衔烛,七采络缨风吐花” ,2019

27、年 10 月 11 日深圳湾国庆焰火晚会,灿烂绚丽,惊 艳世界!关于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平静水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属于人造光源 C焰火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镜面反射 D焰火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漫反射 【分析】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 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 解: AB、 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 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是虚像, 自身是不发光的, 所以不是光源,故 AB 错误; CD、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

28、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源的判别,属于基础知识,熟记即可。 11(2 分) 小明用放大镜看说明书上很小的字, 当距离字 15cm 时能看清楚, 则该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 解: 小明用放大镜看说明书上很小的字, 当距离字 15cm 时能看清楚, 这表明 15cm 要小于焦距, 即焦距大于 15cm,故 A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

29、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12 (2 分) 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 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分析】据图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 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 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

30、,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11 分。请把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分。请把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 (2 分)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抗疫” ,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明爸爸看到 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 汽车 (选填 “汽车”或 “地面” )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是以 地 面 (选填“汽车”或“地面” )为参照物。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

31、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 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 汽车; 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故答案为:汽车;地面。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 14 (3 分)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 。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振 动 发声, 当车走到十里时, 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 (古代的乐器) , 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

32、的 音色 (填 “响度”或“音色” )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填“信息”或“能 量” ) 。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 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们根据鼓声和镯声来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以及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15 (2 分)用如图所示的

33、装置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 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大 ;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 距离 发声体远近 有关。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 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解答】解:使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随着响度的增大,乒乓球 被音叉弹开的幅度增大; 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 故答案为:大;距离发声体远近。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响度的因素,从学生做实验的亲身感受方面去

34、考查,贴近实际,体现 了物理学科特点。 16 (2 分)探究声音的特性 将甲、乙、丙三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相同屏幕内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 丙 音叉 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甲 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 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 (1)由图可知,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乙多,则丙的振动频率比甲、乙快,故丙音 叉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2)由图可知,甲的振幅小于乙、丙的振幅,故甲音叉发出声

35、音的响度小。 故答案为:丙;甲。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振动幅度和振动快慢是关键。 17 (2 分)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均需要测量体温。体外红外测 温仪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测温工具,该设备在无光的夜晚 能 (能/不能)使用,如图示中符合红外测温 仪工作原理的是 A (A/B) 。 【分析】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工作时, 把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后,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线性 的温度信号值,最后显示输出被测物体的温度。 【解答】解:红外线

36、测温仪是利用红外线热作用很强工作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与光照没有关系,所以该设备在无光的夜晚能使用; 红外线测温仪工作时,把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后,换算 转变为被测目标的线性的温度信号值,最后显示输出被测物体的温度,故 A 图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能;A。 【点评】 我们要关注生活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 关注一些新型仪器的使用, 其中包含很多的物理知识, 这些内容就是中考的热点。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23 分,请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分,请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

37、相应位置作答。 18 (2 分)如图所示,有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MN 为法线,请你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 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题目已经过入射点 O 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 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对应的 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 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 反

38、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19 (4 分)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分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 改变,由此作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 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 (3 分)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选

39、填“A”或“B” ) ,木块的长度是 3.15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277.5 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 能歪斜; 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不能 “悬空” ;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 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

40、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 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 2.00cm 对齐,右侧在 5.15cm 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15cm2.00cm3.15cm;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 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4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 1s,指针在 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7

41、.5s,即秒表的读数为 4min37.5s277.5s。 故答案为:B;3.15;277.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一些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属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 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1 (4 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 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是否有关;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是否有关。 如表是他们根据探究问题将实验材料分组的

42、情况。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毫米)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55 0.5 (1) 如果选择上表中 A、 B 两组材料进行实验, 则所探究的问题是 ; (选填 “” 、 “” 或 “” ) (2)如果探究问题,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积和 长度 不变;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分析归纳;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或猜想) ;得出结 论等。 你认为该同学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 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写序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 。 【分析】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

43、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3)根据探索过程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分析答题。 (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解: (1)如果选择上表中 A、B 两组材料进行实验,可发现,AB 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 积不同,因此选择上表中 A、B 两组材料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 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2)如果验证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 相同。 (3)经分析: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提出问题(或

44、猜想) ;实验 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即。 (4)琴弦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 (2)长度; (3); (4)控制变量法。 【点评】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 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 22 (5 分)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操作如下: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可以看到蜡烛 A 在玻璃板中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 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

45、放置一块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 像;将玻璃板倾斜,再次观察“蜡烛 A 的像” ,如图乙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操作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 A 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反射 ;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 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 (3)操作的探究目的是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4)操作中蜡烛 A 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 A2 (选填“A1” 、 “A2”或“A3” ) 。 【分析】 (1)镜子和玻璃板都是平面镜,而且镜子的反射效果好,成像清晰,但镜子不透光,不能看到 背面的物体;玻璃板成像比较暗,但透光,可以

46、看到镜子后的物体。本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像的位置,为 解决这一关键点,选择玻璃板而不选镜子。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解答】解: (1)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操作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4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反射;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操作的探究目的是探究像的虚实,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

47、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操作中蜡 烛 A 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 A2。 故答案为: (1)确定像的位置; (2)反射;相等; (3)探究像的虚实; (4)A2。 【点评】本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重点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 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3 (5 分)吴江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 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 、光具座等器材,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出了相 关结论。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光源正对着凸透镜照射

48、,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吴江小组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是第一次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实验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40 13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3 4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吴江小组忘了记录第 1 次像的性质,表格中标有“”的位置像的性质是 倒立、缩小的实像 ; 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透镜(选填“远离”或“靠 近” ) ; 第 4 次实验中,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在透镜的右侧观察,看到的像在透镜的 左 侧(选填“左”或 “右” ) 。 【分析】 (1)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