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的迁移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5798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人口的迁移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2人口的迁移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2人口的迁移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2人口的迁移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人口的迁移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人口迁移的类型。2.结合实例,分析国际人口迁 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 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3)“二战”后 外籍工人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 (1)不同时期的表现 古代

2、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的由黄河流 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闯关东”:河北、山东一带人口迁往东北 地区 “走西口”:河南一带人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 边疆工农业建设。 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表现为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2)重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思考 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 答案 不是。“农民工”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他们

3、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永久或长期的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人口流动。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 入区。 2.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 5.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判断 1.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迁移主要是气候原因。( ) 2.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因是经济原因。(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

4、城市,由欠发达 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 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表 1:“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原因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答案 表 1:“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原因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大规模的, 从旧大陆到 新大陆 殖民扩张 黑奴贸易 欧洲 非洲 亚洲 美洲 大洋洲 东南亚 2.当今国际人口迁移 表 2:当今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答案 表 2:当今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等 西欧 北美 西亚 大洋

5、洲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劳务输出、人才移民) 3.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 表 3: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特点 原因 历史时期 20 世纪 5080 年代 改革开放后 答案 表 3: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特点 原因 历史时期 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山东、河北东北地区; 河南、陕西、山西西北地区 大规模迁移 战争、自然灾害 20 世纪 5080 年代 东部城市西部、边疆地区 有组织的迁移 政策 改革开放后 内地地区沿海地区; 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 自发的迁移 经济驱动 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 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以

6、集团 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劳务 输出是主流 迁出 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 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 的发现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石油 输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 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 空间分布 调节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 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 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2.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 期,由于以上因素

7、的不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拓展提升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 主要 原因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 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 商务活动、 旅游、 探亲等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 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外出探亲、 出国考察、 长假出游、 “民 工流”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

8、表示( ) A.从非洲迁往西亚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北美迁往拉美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从河北流往山东 B.从湖南流往广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 题,“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西亚石油资源丰富,经济较非洲发达,故人口由非 洲迁往西亚地区。故选 A 项。第 2 题,农民工的流动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发 达地区,湖南经济不如广东地区发达,人口由湖南迁入广东,故 B 项正确。

9、探究点二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 材料一 在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自然环境影响人口迁移。20 世纪 6070 年 代,美国退休老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迁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我国历史上楼 兰古城的消失,主要是淡水减少导致人口迁出。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近年来由于 土地沙化,人口大量外迁。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地,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 的人口迁入而形成城市。在旧中国黄河泛滥区,大量农民举家外迁。 材料二 1978 年前,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 2/3,这吸引了千百万山东人 “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大幅增长,山东省农民 人均纯收入

10、超过了黑龙江, 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发生反转, 从而出现了“雁南 飞”现象。 材料三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 材料四 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到异地上大学、随军军嫂、我国 70 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都引发了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往往会引 发人口大迁移。利比亚内战期间许多人迁往欧洲。 1.材料一中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请对应说明。 答案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地、水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等。对应如下: 气候;水源;土地;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2.改革开放以来, 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11、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 地域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案 一是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 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 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二是 移民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 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 越频繁。 3.材料三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 4.结合材料四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哪些。 答案 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政策、政治变

12、革、战争等。 5.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 等方面的问题。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特定时期特定 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 因素 主要的、 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在 多数情况下, 人口迁移是为了追 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更高的经济 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口迁移 大多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我国 历史上的贫困农民“闯关 东”“走西口”;我国现代农民 进城务工、经商

13、等 政治 因素 往往表现为政治迫害、 战争、 国 家有组织移民等 1972 年乌干达亚洲裔居民被迫迁 往英国;巴勒斯坦人沦为国际难 民或迁居国外;我国历史上的移 民戍边 社会 文化 因素 由于受种族歧视、宗教迫害等, 很多人不得不成群结队, 集体迁 往他处 1947 年的印巴分治,导致印度穆 斯林迁往巴基斯坦 生态 环境 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灾难性 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 迁移 19 世纪 40 年代, 爱尔兰因连年的 水灾使成千上万的农户举家迁往 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非洲撒哈 拉地区的干旱也造成了大规模的 环境难民 其他 因素 家庭、婚姻、投亲靠友、人口的 年龄和性别

14、结构等也能引起人 少小离家,落叶归根;男性比女 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人比儿 口的迁移 童和老年人更易于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 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促进 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 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对住 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 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科 技、 文化等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 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 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人口迁移影响

15、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 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近年来,每年的 69 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 人到白山休闲度假。据此完成 35 题。 3.白山市每年 69 月出现的人口流入高峰,其原因类似于( ) A.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 B.10 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五大湖区老年人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 4.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

16、口流动新现象,白山市亟需( ) A.发展森林工业 B.完善食宿、医疗服务 C.整治水土流失 D.加快高档别墅区开发 5.白山市人口流动新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 A.提高人口素质 B.增加就业压力 C.促进商业发展 D.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 3 题,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夏季凉爽,每年 69 月的人口流入属于气 候原因,与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迁移的原因相似,D 正确。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属于生态 移民,10 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属于经济原因,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属于文化 原因。第 4 题,到白山市休闲度假的人数增加,且老年人居多,故白山市亟需完善食宿、

17、医 疗等服务,提高接待能力。第 5 题,夏季大量人口到白山市休闲度假,有利于促进商业、服 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选 C。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 12 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迁移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

18、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 据图可知, 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 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 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东欧。第 2 题,从图中箭头 粗细可知,人口迁出量最多的是亚洲。 2016 年 10 月 19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会上指 出 2015 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 2.47 亿人。回答 34 题。 3.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迁出地主要是( ) 农村地区 内陆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 中西部地区 A. B. C. D. 4.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9、B.文化水平的差异 C.自然环境的差异 D.户籍制度的差异 答案 3.A 4.A 解析 第 3 题,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内陆到沿海,由中西部到 东部,总而言之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第 4 题,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是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5.读“2000 年和 2010 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口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简称。 (2)说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答案 (1)豫、鄂、鲁、湘。 (2)有利方面: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利方 面: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或者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不利 影响)。 解析 第(1)题, 由图可知, 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为河南、 湖北、 山东和湖南。第(2)题,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中图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