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案2(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293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案2(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案2(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案2(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010 课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学习目标目标 目标 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 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 2:阅读课文,能说出并掌握秦始皇与秦二世暴政的主要表现。培养分析、 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标 3:阅读课文,能够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 势图,能够复述陈胜、吴广起义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小组间合作讨论陈胜、吴 广起义的原因,并分析出起义的历史意义。从而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大起 义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 目标 4:通过阅读教材,记住楚汉之争的对战双方;阅读材料并结合

2、教材,能够 分析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 化,培养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秦的秦的暴政暴政 秦始皇 (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_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徭役和_繁重。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_,刑罚极为残酷。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单 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十多种。 秦二世: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陈胜陈胜、吴广起义、吴广起义 1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 (1)时间:_年。 (2)地点:_。 (3)发展:

3、攻占_县,_称王,建立_政权。 (4)结果:起义失败,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3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 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在_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_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1性质:统治阶级为_,展开的争战。 2双方:西楚霸王_和汉王_。 3逆转:势力强大的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处于弱势的刘邦收揽民 4心,善用人才,双方力量逐渐逆转。 5 结果: 刘邦军队将项羽包围在_, 项羽兵败自刎, 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4 4 分分1212 题题=48=48 分)分) 1下列语句

4、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相关的是( )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 B 天下苦秦久矣。 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下列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领导的起义 刘邦领导的起义 楚汉之争 A B C D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有名的口号,提出这句口号的目的是 ( ) A 陈胜吴广有当皇帝的要求 B 刘邦在长安称帝 C 号召人民反抗秦的统治 D 反对秦的“焚书坑儒” 4“伐无道,诛暴秦”所指的事件是( ) A 焚书坑儒 B 牧野之战 C 楚汉之争 D 大泽乡起义 5公元前 207 年,项羽起义

5、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长平之战 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 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 统一中国 B 秦末农民战争 C 楚汉之争 D 修筑长城 7小丽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 209 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在网页中涉及 的人物最可能是( ) A 商鞅秦孝公 B 陈胜吴广 C 项羽刘邦 D 李斯赵高 8.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者,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归纳在列传 中,他是( ) A 蚩尤 B 陈胜 C 项羽 D 刘邦 9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

6、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很重 秦朝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刑法残酷。 A B C 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刑法严酷,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212 分分1 1 题题=12=12 分)分)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7、老三忙耕田,租税 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结合教材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次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最终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6.B 7.B 8.B 9.B 10.B 11.(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 (2)陈胜。陈胜、吴广起义。 (3)900 多个贫苦农民去渔阳戍边,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