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55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5.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内容索引,知识点一 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知识点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巩固反馈,知识点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壹,知识点一 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1.前提:完成了对东方六国的统一,建立起秦朝。 2.内容 (1)改变自己的称号,自称“ ”,确立至高无上的君权。 (2)全国的行政、 、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3.结果:皇帝便拥有绝对的权力,形成了 的制度。,皇帝,军事,历史叙述,答 案,君主专制,历史认识,秦结束了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是

2、历史的进步现象,也是秦始皇主要的历史功绩,为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探究点 皇帝制度,材料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史记秦始皇本纪 思考 上述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怎样的特征?并说明其本质。,史料实证,答案 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返 回,答 案,贰,知识点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三公九卿制 (1)三公: 主管全国政务; 主管全国军务; 为副丞相,掌管_ ,传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 (2)九卿:隶属

3、于 ,分掌朝廷和国家的各项行政事务。 (3)实质: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丞相,历史叙述,答 案,太尉,御史大夫,图籍,章奏,丞相,概念辨析,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归纳总结,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 (1)三权分立三公分掌政治、军事及监察大权。 (2)位高权重三公秉承皇帝意旨,总领文武百官。 (3)内外兼管九卿负责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亦兼管皇室事务,职权混淆。 (4)不得世袭秦代百官全由皇帝任命。,2.郡县制 (1

4、)内容:废分封,设 ,以郡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下辖若干 ;郡设 ,县设县令或县长。 (2)特点:郡守、县令或县长均由朝廷任命,不世袭。 (3)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郡县,答 案,县,郡守,轻巧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一、二、二、四”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探究点 郡县制的实施,材料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

5、、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史料实证,思考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答案 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

6、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答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答 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制度的特点。 (3)中央官职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确保了皇帝大权独揽和对人民的统治。 (4)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

7、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史论总结,返 回,叁,知识点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中央集权的巩固 (1)条件: 的建立, 大大增强。 (2)措施:颁秦律;统一文字、货币和 ;修驰道,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北征 ,派 夺回河套地区,修筑西起 、东到 的万里长城。南伐 ,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修 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3)结果: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的灭亡 (1)原因:秦统治者依靠中央集权对人民进行残暴的统治。 (2)秦的地位: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的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中央集权制度,历史叙述,答 案,国力,度量

8、衡,匈奴,蒙恬,临洮,辽东,百越,灵渠,中央集权制度,历史评价,秦朝虽然统治短暂,但有着开基创业的地位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国统一格局初步奠定,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2)开创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课堂小结,返 回,肆,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巩固反馈,1.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度,解析 根据题目中“最高权

9、力”,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A项错误; 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并非最高权力,故B项错误; 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皇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 宗法制度并非秦朝首创,故D项错误。,解 析,答 案,1,2,3,4,5,6,2.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 御史制度属于中央监

10、察制度,故C项错误; 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解 析,答 案,1,2,3,4,5,6,3.(2018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解析 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答 案,1,2,3,4,5,6,解 析,4.“元元黎民,得免于战

11、国。”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元元黎民”是指老百姓,“得免于战国”是指避免战乱,取得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题干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故D项正确。,解 析,答 案,1,2,3,4,5,6,5.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关于郡县制优劣的马拉松式论战中,秦始皇是持肯定观点的第一位专制统治者。秦始皇持肯定观点主要在于郡县制 A.在秦国有坚实基础 B.比分封制度更优越 C.利于加强中

12、央集权 D.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下易形成诸侯割据局面,秦始皇出于对地方政权有效控制的需要,实施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A项是其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 B项错误,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优劣; D项是郡县制的影响,并非原因。,解 析,答 案,1,2,3,4,5,6,6.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宗法等级关系初步明确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解析 本题考查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已经出现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否定宗法关系,B项排除; 秦朝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项排除; D项是A项的手段之一,故选A项。,返 回,答 案,解 析,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