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8191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4 页 2020 年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年安徽省合肥三十九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12.0 分) 1.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师生平安健康,各校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下列措施 实施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填写健康申报卡 B. 每天用消毒剂进行教室消毒 C. 入校扫描云南健康码 D. 一日三次用体温计测体温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倡导大家要 爱护自然环境。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农业上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2、B. 任意排放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C. 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3. 化学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 B. 食品添加剂都对健康有害,应禁止使用 C. 误食重金属盐,可以喝大量的鲜榨果汁解毒 D. 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4. 硒元素是动物必需营养元素和对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 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 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正确的( ) A. 硒化氢的化学式是2 B.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 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 D. 硒的中子数为 34 5. 如图是四种物质 a、b、c、d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生成物中 c与 d 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B. 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 物质 c可能是一氧化碳 6. 经过体外药学研究发现,瑞德西书(2735 68)这种化学药物能在体外抑制新冠 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减少新冠病毒感染细胞胞浆和囊泡内的病毒颗粒,下列 对瑞德西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瑞德西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B. 1 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 3个氮分子 第 2 页,共 14 页 C. 瑞德西韦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原子构成

4、 D. 瑞德西书中 C、H、N、O 元素的质量比为 27:35:6:8 7.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 必须严谨、 科学,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C 能够还原23生成 Fe,所以 C 也能够还原 CuO生成 Cu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所有的原子都有质子和中子 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 确的是( )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

5、 B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 硫 酸,溶液红色消失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 分子 C 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 在热 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 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 A. A B. B C. C D. D 9. 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 ) A. B. C. D. 10. 如图为3、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14 页 A. 3和2的溶解度相等 B. 60时,NaCl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 C. 将接近

6、饱和的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除去 NaCl 中少量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11.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合成纤维和纯羊毛 取样,分别灼烧,并闻气味 B 2溶液和 NaCl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是否丰富 C 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 D 碳粉和氧化铜 取样, 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是否能溶解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 4 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 加稀盐酸液 用酒精灯

7、加热一定 量4固体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 加入23溶液 向盛有2的烧 杯中加入22溶 液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13. 某同学设计的工业制备氢氧化钠的流程如图。 资料:2 + 22 通电 2 + 2 +2,两电极,一端得到 NaOH 和2, 另一端得到2。 (1)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是_。 (2)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酒精灯、蒸发皿和_。 (3)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途径_(“”或“”),理由是_。 (4)2 可用于生产 84 消毒液(有效成分),反应原理为2+ 2 = 第 4 页,共 14 页 + +

8、2,反 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有_种。 (5)电解水的实验可测定水的组成, 不能加入 NaCl 增强水的导电性的理由是_。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4. 新年联欢晚会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 一团包有过氧化钠(22)的棉花, 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蜡烛慢慢的熄灭, 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的燃烧起来。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请你 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 【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 (1)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 (2)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

9、了氧气。 (3)_。 【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无现象 猜想(1) _ (填 “成立”或“不成 立”)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 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并 _ _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 钠反应生成了氧 气 猜想(2)成立 _ _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 (1)2 与2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_。 (2)通常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22)着火,不能用2熄灭。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0 分) 15.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共 14 页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

10、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A 装置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的原因是_。收集氧气可以选用_(从 C、D、E 装置中选择)装置。 (2)实验室使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_。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 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3)某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欲使用 F、G 装置除去少量的水蒸气并收集氢气, 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用端口字母表示)。 16. 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影响石灰石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因 素”进行了如下探究: 【进行实验】 室温下, 选用 20mL不同浓度的盐酸(4%和6%)分别与 1g 粉末状或块状的石灰石进行实验(固定夹持仪器略 去)。 (1)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装药品

11、前应检查该装置的 气密性,具体方法是_。开始实验时,应将 20mL 稀盐酸_(填“快速”或“缓慢”)推入锥形瓶中,以保证盐酸能全部推入锥形 瓶中。 【处理数据】 (2)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后,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 号 盐酸浓度 (均取20) 石灰石固体形状 (均取1) 二氧化碳体积() (均收集前 30s 的气体) a 4% 粉末状 64 b 4% 块状 40 c 6% 粉末状 98 d 6% 块状 65 要准确比较不同形状的石灰石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用的方法是_(写一 种); 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 (3)如表是实验时记录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和对应的时间的一组实验数据(

12、每 间隔 4s 读数一次): 时间/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气体体积/ 16 22 29 39 50 57 62 64 66 66 从如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到 20s后反应速率逐渐变慢,其主要原因是_。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 3 分,总分不超过 40分】 【拓展延伸】 (4)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利用如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 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所示。 第 6 页,共 14 页 分析图象可知 b 点溶质_(填化学式);c、d 对比的目的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1

13、小题,共 5.0 分) 17. 根据图所示信息进行计算 假设:稀硫酸转移完全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2的质量为_. (2)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解题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第 7 页,共 14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 A、 填写健康申报卡只是书写文字过程,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故 A 错; B、每天用消毒剂进行教室消毒,包含着消毒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扫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一日三次用体温计测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 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 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应合理使用,故 A 做法 错误; B、任意排放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会造成水体污染,应先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 放,故 B 做法错误; C、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能保护水土,故

15、 C 做法正确; D、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会污染水和土壤,故 D做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分析; B、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会造成水体污染分析; C、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能保护水土; D、根据有些垃圾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防止水、土污染的措施即可分析判断。 3.【答案】D 【解析】解:A、碳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能破坏人体内的蛋白质,所以不能用碳酸铜溶 液浸泡粽叶,故 A 错误。 B、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 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在国家卫生部门规定

16、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 般认为对人体无害,故 B错误。 C、重金属盐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它失去生理活性,误食重金属盐后,可立即喝大 量能提供蛋白质的物质,如牛奶、蛋清等;鲜榨果汁富含维生素,而不含蛋白质,故 C 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饮食中缺碘易得甲状腺增生肿大,适量食用加碘 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 D正确。 故选:D。 A、根据碳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进行解答; B、在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对人体无害; C、根据重金属盐的性质和食物富含的营养素分析; D、根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第 8 页,共 14 页 化学来源于生产

17、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 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答案】A 【解析】解:A、硒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硒元素化合价 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硒化氢的化学式是2,该选项说 法正确。 B、硒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没有单位 g,该选项说法错误;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6,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D、硒元素原子序数是 34,质子数=原子序数= 34,不是中子数,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小格的含义分析; C、根据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18、大于 4,得电子,小于 4 失电子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小格的含义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小格的含义及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的考查,难度不大。 5.【答案】A 【解析】解:由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推测知:该反应的反应式为:2 + = + 2; A、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物中 c与 d 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B、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由该图示的分析可知: 物质 c 中含有一个乙原子和两个丙原子, 不可能是一氧化碳; 故选:A。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可假设:反应物 a 的分子为由 2 个,反应物 b 的分子为由 1 个, 生成

19、 d 分子 2 个,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c 中含有一个乙原子和两个丙原子,该反应的 化学反应式为2 + = + 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 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6.【答案】A 【解析】解:A、根据瑞德西韦的化学式273568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氮、氧、 磷五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 6个氮原子,不含有氮分子,B 错 误; C、瑞德西韦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而不是直接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原子构成

20、, C错误; D、 瑞德西韦中 C、 H、 N、 O元素的质量比= (12 27): (1 35): (14 6): (16 8) = 324: 35:64:128,D错误。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9 页,共 14 页 7.【答案】A 【解析】解:A、碳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C能够还原23生成 Fe,所以 C也能 够还原 CuO生成 Cu,故选项推理正确。 B、中和

21、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 2 = 23+ 2,故选项推理错误。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 错误。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中没 有中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 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 识点与方

22、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 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是因为氢氧根离子 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 是因为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故选项解释正确。 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是因为酒精 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

23、同, 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 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 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是两种类似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现象是不同的,属于作 对照实验,故 A不符合题意; B.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上白纸便于观察,而没有对比,故 B符合题意; C.是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是放出氧气快慢的对照实验,故 C不符合题意; D.是水和氢氧化钠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现象是不同的,通过对比证明了二氧化 碳与氢氧化钠

24、溶液的反应,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既然是对照实验就应该有一些量是需要一样的, 研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或不 同物质在同一条件下的性质;而 B 放上白纸便于观察,而没有对比。 此题虽然主要考查的是对照实验与空白实验的定义, 但它是基于初中化学所学物质性质 的基础上考察的实验,所以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10.【答案】C 第 10 页,共 14 页 【解析】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 A 错误; B、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7g,所以 NaCl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7 137 100% = 27%,故 B错误; C、亚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25、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2溶液变为饱和溶 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 C 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除去 NaCl 中少量3,可将溶液蒸发 结晶、过滤、干燥,故 D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 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 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体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11.【答案】C 【解析】解:A、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 有这种气味,故 A 正确; 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氯化钠溶液,产生泡沫较少的是氯化钙溶 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B正确; C、取样品,滴入紫色石蕊,都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 C 错误; D、硫酸能够和氧化铜反应,溶液变成蓝色,而碳不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C A、根据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发出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石蕊遇到酸变红,而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酸性的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能够和氧化铜反

27、应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 现象即可鉴别 12.【答案】D 【解析】解: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是会放除氢气,氢气的量应从零开始反 应,该特点与图象不符,故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剩余的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因 此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能为零,该特点与图象不符,故错误。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迅速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应从零开始不断上升直至 反应结束,故错误; D、向盛有2的烧杯中加入22,会迅速放出氧气直至反应结束,该图象能正确的 反映该特点,故正确; 故选:D。 正确的分析反应的过

28、程把握反应时的物质量的关系, 对选项中的图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氢氧化钙与 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会迅速放出氧气, 据此分析即可 该题为图象题, 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 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 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 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13.【答案】蒸发结晶 玻璃棒 步骤简单 3 加氯化钠会生成氯气,干扰实验 第 11 页,共 14 页 结果 22 通电 22 +2 【解析】解:(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

29、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 是蒸发结晶; (2)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还有玻璃棒; (3)工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途径的步骤简单,所以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途径; (4)反应前后氯气中氯元素为 0 价,反应后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次 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有 3种; (5)要测定水组成,不能加入 NaCl 增强水的导电性是因为加氯化钠会生成氯气,干扰实 验结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 通电 22 +2。 故答案为:(1)蒸发结晶; (2)玻璃棒; (3),操作简单; (4)3; (5)加氯化钠会生成氯气,干扰实验结

30、果,22 通电 22 +2。 (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蒸发操作中用到的仪器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流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5)根据氯化钠溶液通电会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 氧气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答案】与氧气隔绝;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花;成 立;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31、中加 入适量二氧化碳,用手触摸瓶壁;瓶壁温度升高;222+ 22= 223+ 2 【解析】解:(1)蜡烛熄灭的根本原因是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后,与氧气隔绝; 【实验验证】 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考虑: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 花 【实验验证】 猜想中探究的是: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放 置足够长(比魔术所用时间更长)时间。时间足够长,是为了保证达到蜡烛所能加热的最 高温度。可以想象的出,棉花是不会燃烧的,因为蜡烛加热的温度是达不到棉花燃烧的 着火点的。 猜想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并将带火星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32、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 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猜想拿掉蜡烛,看还能不能燃烧。或者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适量过氧化 钠,用手触摸瓶壁,发现瓶壁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故猜想成立。 【实验结论】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 22= 223+ 2; 故答案为:(1)与氧气隔绝。 第 12 页,共 14 页 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花。 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无现象 猜想(1)成立 (填“成 立”或“不成立”) 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 钠反应生成了

33、氧气 猜 想(2)成立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 过氧化钠,用手触摸瓶壁 瓶壁温度升高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 222+ 22= 223+ 2 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及灭火的原理, 可以推断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2的倒入,隔绝了氧气的缘故。棉花的燃烧也需要 这三个条件,因为棉花本身是可燃物,所以棉花的燃烧还需要另两个条件。那么到底是 哪个条件使棉花燃烧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实猜想:两个猜想都没有涉及到温 度的问题,所以猜想必然与温度有关。 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花(满足温度的需要) 该如何设计这个探究实验呢? 的探

34、究只是认为是蜡烛点燃了棉花,与反应是否放热和是否生成氧气无关。那么我 们只需要做如甲图所示的实验,把棉花放置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看其是否燃烧。 的猜想,向装满2的集气瓶中撒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震荡,并检验是否产 生氧气。 解决这个猜想,可以做如甲图所示实验,只需拿掉蜡烛就可以了,看还能不能燃烧。 如果能燃烧,说明是反应放热使棉花燃烧的。 本题的探究采用控制变量法。 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 我们会发现, 这种方法运用的很多, 所以我们要熟练使用该方法。本题看似只是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实际上还考查了二氧化 碳的性质,如不支持燃烧、本身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也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及检验方 法。 15.

35、【答案】(1)2424+ 2+ 2;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入 导管;D或 E; (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 【解析】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为:2424+ 2+ 2;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要在 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 集; (2)实验室使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 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氢气不与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要与浓硫酸接触;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 气法收集,

36、应该是短进长出,故连接顺序是:abdc。 第 13 页,共 14 页 故答案为: (1)2424+ 2+ 2; 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 D或E; (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 (1)根据反应物、 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不与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有关;气体的

37、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6.【答案】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一会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证明装 置气密性良好 快速 相同时间内,比较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 相同条件下,碳酸钙颗粒 越小,反应的速率越快 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变慢 2、 HCl 对比 c、d 点可知,达到相同的气压时,c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 气体多,反应速率快 【解析】解:(1)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 是: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一会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证明装置气密性 良好; 开始实验时,应将 20mL 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

38、以保证盐酸能全部推入锥形瓶中。 故填: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一会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证明装置气密 性良好;快速。 (2)要准确比较不同形状的石灰石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采用的方法是: 相同时间内, 比较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 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碳酸钙颗粒越小,反应的速率越快。 故填:相同时间内,比较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相同条件下,碳酸钙颗粒越小,反应的 速率越快。 (3)从如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到 20s后反应速率逐渐变慢,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的 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变慢。 故填: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变慢。 (4)分析图象可知 b 点时

39、盐酸过量,因此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氢; c、d对比的目的:对比 c、d点可知,达到相同的气压时,c 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 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 故填:2、HCl;对比 c、d点可知,达到相同的气压时,c 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 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0.2 【解析】解:(1)生成2的质量为:100 + 100 + 20 219.8 = 0

40、.2 故填:0.2 (2)设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x,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 y, + 24= 4+ 2, 56 152 2 第 14 页,共 14 页 x y 0.2 56 = 152 = 2 0.2, = 5.6, = 15.2, 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5.2 5.6+1000.2 100% = 14.42%, 答: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4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根 据氢气质量可以计算铁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 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 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