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7800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5 页 2020 年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年安徽省合肥市众望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12.0 分) 1. 下列颜色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夏季暴雨前出现彩虹 B. 氧气加压降温变为蓝色 C. 红墨水中加入活性炭变为无色 D. 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2. 2019年世界环境日口号“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空气 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创建生态城市 B. 绿色出行,减少废气排放 C. 文明施工,防治扬尘污染 D. 落叶焚烧,环卫工人减负 3. 下列

2、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反应物质量 D. 稀释浓硫酸 4.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 如图是铝、钛、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B. 钛原子的核内有 22 个质子 C. 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6 D. 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3 第 2 页,共 15 页 5. 2019年 3 月 21日 14时 48分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内江苏天 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物质为苯。苯的化学式(66),根 据信息下列

3、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是无机物 B. 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C. 苯是由 12 个原子构成 D. 苯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pH 和溶液的酸碱性 C. 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D. 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所以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能防止铁生锈 C.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时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一氧化碳能从氧

4、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8. 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 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24 B.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9. 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第 3 页,共 15 页 A. 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 研究2气体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C. 研究2是否能形成酸雨 D. 研究白磷燃烧是否需要2 10.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

5、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bc 段(不含 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 = ()2 +2 C.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 d 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11. 如图的图象与对应实验过程不相符的是( ) 第 4 页,共 15 页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表面含有氧化铝的铝片滴加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2溶液中加入24粉末 D. 将锌片插入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 12. 对某无色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 NaOH、23、NaCl B. 3、2、2 C. 3、3、NaCl D. HC

6、l、NaOH、24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3.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 流程如下。 已知: + 4= 22 (1)废旧电路板粉碎为粉末在步骤中的作用是_。 (2)步骤中进行的操作是_,固体 A 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 (3)写出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回答一点即 可)。 第 5 页,共 15 页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0 分) 14. 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回答问题: (1)填写仪器名称:a_ (2)组合一套用碳酸钙和

7、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使其方便控制反应的 开始和停止,你选择的仪器是_(填序号),其反应的方程式为_ (3)组合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_(填序号), 其反应的方程式为_;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管的操作方法是_ (4)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2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 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 供氧剂,它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 22= 223+ 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 氧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_ (2分)图为排水法收集2装置的一部分,请把它补画完整 1

8、5. 如图 1 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 A 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 (2)用装置 A 制取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 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填 B或)。 (3)采用 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 排空气法收集的2气体的锥形瓶内(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压强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_收集到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 请结 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_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

9、 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第 6 页,共 15 页 (6)向盛有 12g 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 100g稀盐酸,充分 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请计算样品中 碳酸钙的质量。 16.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没有明显现象, 若要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你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 (1)但某同学在常温下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发现溶液中出现 了白色沉淀。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准备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探 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钠

10、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度(单位:) 109 21.5 9.6 在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可发生如下反应:23+ 2+ 2 = 23 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提出问题】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可能是碳酸钠;猜想:可能是碳酸氢钠;猜想:可能 是_。 【设计实验 1】小明向白色沉淀中加入大量水溶解,得到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氯化钡溶液,观察到_,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得出结论猜想成立。 【进一步探究】在氡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物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 2】猜想: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猜想:可能与通入的2气体量的多少有关。 【设

11、计实验 2】 (2)请帮助小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你的实验方案是:_。 实验现象:_。 实验结论:与 NaOH 溶液的浓度有关。 (3)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通入的2气体量的多少也有关,最终得出猜想也成立。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将奖励 4 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拓展提升】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2气体,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4)分析生成沉淀的原因_,根据实验结论,写出一种鉴别饱和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溶液的方法。 (5)实验发现常温下,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就 能出现沉淀现象,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高于_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四、计算

12、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7. 取2和3的混合物12.5于烧杯中, 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中3的质量分数为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第 7 页,共 15 页 第 8 页,共 15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夏季暴雨前出现彩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氧气加压降温变为蓝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红墨水中加入活性炭变为无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过

13、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植树造林,创建生态城市能净化空气,保护水土,不符合题意,故 A 错; B、绿色出行,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 B 错; C、文明施工,防治扬尘污染,能减少可吸入颗粒物,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 C 错; D、落叶焚烧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故 D正确。

14、 故选:D。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综合利用秸秆, 严禁露天焚烧;合理开发新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禁止燃放烟花 爆竹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 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 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 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 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

15、”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该选项说法正确

16、; B、钛原子的核内有 22 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6,该选项说法正确; 第 9 页,共 15 页 D、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 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 g;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 电子,等于 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 素化学

17、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 2 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5.【答案】D 【解析】解:A、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1 6) = 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苯是苯分子构成的,1个苯分子由 12 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苯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 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

18、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解:.氟原子的核内有 9 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为 8个电子的氟离子,故正确; B.溶液的 = 7,呈中性; 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7,溶液 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故错误; C.金属不一定是银白色的,如铜是紫红色的,故错误; D.置换反应过程中,

19、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发生改变,所以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 应,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离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B 【解析】解: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但混合物中不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也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隔绝氧气和水一定能防止铁生锈,故选项推理正确。 C、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

20、但能量变化时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 第 10 页,共 15 页 变化,如水汽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但冶炼金属不一定要用一氧化碳,也可能是铁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A、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C、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冶炼金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 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A、由甲物

21、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24.故结论 A 正确; B、由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物质是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故结论 B 正确;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 质的化学式为2,属于氧化物;丙物质的化学式为26,不属于氧化物。故结论 C 不正确; D、由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故 结论 D正确; 故选:C。 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 的化学式为2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26,利用三种物质的 化学式完成对所

22、得结论的评价。 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考 查知识运用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研究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其他条件必须相同,但实验和实验中盐 酸的质量分数不同,故 A错; B、 实验通入的二氧化碳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与实验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也是二 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原理相同,并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故 B错; C、 通过实验说明大理石不与水反应,通过实验发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与碳酸钙反 应冒出气泡,因为碳酸钙属于沉淀,必须是酸才能与碳酸钙反应,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 应生成了一种酸,所以说明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故 C 正确;

23、D、研究白磷燃烧是否需要2,变量是否存在氧气所以其他条件必须相同,但实验和 实验温度不同, 一个是热水, 一个是冷水, 所以将实验改成热水就行了。 故 D错。 故选:C。 A、根据研究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考虑; B、根据实验和实验的对比看是否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根据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考虑本题; D、根据变量是:是否存在氧气所以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必须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必须相同。 10.【答案】D 【解析】解:A、a 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 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第 11 页,共

24、15 页 B、bc 段(不含 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 2 = ()2 +2,该选项说法正确;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氯离子 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d 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该选项 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 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

25、的结论。 11.【答案】C 【解析】解:A、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分解产生氧气,使固体质量减小,而钾 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然后增大,到反应完保持不变,故与坐 标符合; B、氧化铝先和稀硫酸反应没有气体的产生,然后铝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与坐 标符合; C、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溶 液的 pH没有明显变化,故与坐标不符合; D、锌和稀硫酸反应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 24= 4+ 2;根 据反应关系可知每 56份质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 2 份质量的氢气,因此溶液的质量 会增加 54 份,等反应完溶液的质量不

26、再增加,故与坐标符合。 故选:C。 A、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分解产生氧气,而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质量分 数的变化; B、根据氧化铝先和稀硫酸反应,然后铝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坐标; C、根据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溶液的 pH变化; D、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关系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 此题是一道反应与图象的结合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反应分析各种量的变化关系,利 用反应与图象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2.【答案】A 【解析】解: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 子。 A、三者之间不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所含溶

27、质的记录合理。 B、三者之间不反应,但2溶液呈蓝色,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C、3与 Na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共存,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 理。 D、HCl、NaOH 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故选:A。 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 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 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3.【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过滤 铜 22 通电 + 4 避 第 12 页,共 15 页 免了

28、塑料燃烧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解析】解:(1)废旧电路板粉碎为粉末在步骤中的作用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 快反应速率。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步骤中进行的操作是过滤,通过过滤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固体 A中一定含有的金 属元素是铜。 故填:过滤;铜。 (3)步骤中,通电条件下2分解生成 Sn、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 通电 + 4。 故填:22 通电 + 4。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避免了塑料燃烧产生污 染环境的物质。 故填:避免了塑料燃烧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1)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

29、过滤能够把液体和固体分离; (3)通电条件下2分解生成 Sn、4; (4)塑料燃烧能够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长颈漏 斗 DGH 3+ 2 = 2+ 2 + 2 AEFG 24 24+ 2+ 2 先用水将玻璃导管一端润湿,再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橡皮管 吸收多余 的二氧化碳 【解析】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组合一套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使其方便控制反应的开始 和停止,选择的仪器是 DGH;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

30、化碳,配平即 可,故答案为:DGH;3+ 2 = 2+ 2 + 2; (3)组合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仪器是 AEFG;高锰酸钾受热分 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管的操作方法是: 先用水将玻璃导管一端润湿,再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橡皮管;故答案为:AEFG; 24 24+ 2+ 2;先用水将玻璃导管一端润湿,再将玻璃导管旋转 插入橡皮管; (4)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瓶中装满水, 要从短进,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管的操作方法是:先

31、用水将玻璃导管一 端润湿,再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橡皮管;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 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 第 13 页,共 15 页 制取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 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 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

32、 方程式的书写、仪器的连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 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 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答案】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 否回到原来的位置 B 排水法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 内压强变化较大 【解析】解: (1)按照图 A 所示连接实验装置,首先要形成密闭空间,所以用止水夹家住胶皮管,然 后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密闭空间的压强,具体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 夹夹紧胶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

33、回到原来的位置。 (2)用装置 A 制取2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 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应选用的装置为 B。 (3)采用 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 气法收集的2气体的锥形瓶内(溶液均过量),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导致得到如图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即压强减小。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 23+ 2。 (4)由图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压强变化明显, 说明该实验排水法收集到2的含 量较高,理由: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较大 (5)反应进行到 300s 时,由于二

34、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此时需要确定是否 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所以就是检验是由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过程中先检验并 除去碳酸钠,然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具体操作为:取锥形瓶内 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 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答案合理 即可)。 (6)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2的质量:100 + 12 107.6 = 4.4 3 + 2 = 2 + 2 + 2 100 44 x 4.4 100 44 = 4.4 = 10 g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 g。 故答

35、案为: (1)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 来的位置。 (2)。 (3)2 + 2= 23+ 2; (4)排水法;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较大; (5)取锥形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 液中含有碳酸钠,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答案合理即可) 第 14 页,共 15 页 (6)10 g。 (1)先形成密闭体系,然后测试; (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确定用排空气法的具体装置;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对应的试剂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36、4)根据给出的图分析对应的收集方法; (5)由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所以就是分析是否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 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 算过程要完整。 16.【答案】2 + 2= 23+ 2 通入二氧化碳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适量酚酞试液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 分别向等体积饱和氢 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等体积二氧化碳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出现白色

37、 沉淀,稀氢氧化钠中无明显现象 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常温下碳 酸氢钠的溶解度远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5.7% 【解析】解: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2 + 2= 23+ 2,实验没有明显现象,若要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 反应,采取的实验方法是通入二氧化碳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酚酞试液,实验过 程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故填:2 + 2= 23+ 2;通入二氧化碳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酚 酞试液。 (1)【提出猜想】猜想:可能是碳酸钠;猜想:可能是碳酸氢钠;猜想:可能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故填:

3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设计实验 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 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 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得出结论猜想成立。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 【设计实验 2】 (2)实验方案是:分别向等体积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等体积二氧 化碳。 实验现象: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稀氢氧化钠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与 NaOH 溶液的浓度有关。 故填:分别向等体积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等体积二氧化碳;饱和 氢氧化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稀氢氧化钠中无明

39、显现象。 (4)生成沉淀的原因: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 解度远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鉴别饱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向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沉淀的 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不产生沉淀的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 故答案为: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远小于 碳酸钠的溶解度;向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沉淀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不 产生沉淀的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 (5)设碳酸钠溶液质量是 1g,溶质质量分数是 x,根据题意有: 23+ 2+ 2 = 23, 106 18 168 x 18 106 168 106 第 15 页

40、,共 15 页 当形成的碳酸氢钠溶液恰好饱和时有:100g:9.6 = (1 18 106): 168 106, = 5.7%, 即当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7%时才能够产生沉淀。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 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80% 【解析】解:(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 的质量为4.4;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稀盐酸中

41、的溶质质量为 y 3+ 2 = 2+ 2 + 2 100 73 44 x y 4.4 100 = 73 = 44 4.4 = 10 = 7.3 混合物中3的质量分数= 10 12.5 100% = 80%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100 100% = 7.3%; 答:(1)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1)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 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求出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 记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 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