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957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课诗三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枉用相存存:生存B契阔谈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C守拙归园田守拙: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D俯身散马蹄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C契阔谈,心念旧恩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D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译文:_(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译文:_(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译文:_(4)开荒南野际

2、,守拙归园田。译文:_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3)曹植在白马篇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为国而不惜牺牲生命。(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

3、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二、考点对应训练链接考点理解古诗的内容解析考点:词句理解指对诗词中的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高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答题路径:(1)联系诗歌背景,判断全诗的情感基调。(2)根据具体诗歌,分析相关内容,要围绕情感基调理解。即时对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

4、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答:_三、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晴和朱淑真海棠深院雨初收,苔径无风蝶自由。百结丁香夸美丽,三眠杨柳弄轻柔。小桃酒腻红尤浅,芳草寒余绿渐稠。寂寂珠帘归燕未,子规啼处一春愁。注百结:丁香别名。丁香花蕾绽而不放,呈十字结状,故又称丁香为“百结”。三眠:三辅故事里有“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未:否。用在句末,表示疑问。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描写春天海棠开放,蝴蝶飞舞,丁香芬芳,杨柳依依,小桃微红,芳草渐绿,

5、生机盎然,展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B本诗前三联都在写景,作者对春日景象的观察认真仔细,描写细腻生动,手法上动静结合,意象鲜明,色彩灵动。C“芳草寒余绿渐稠”中的“稠”字,本意指浓度,这里喻指草绿之深,形象生动地点明了芳草渐绿春意渐浓的景象。D尾联侧重写归燕未到,杜鹃哀啼,珠帘寂寂,这一切都引发了作者的满腔愁思,转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E作者孤独寂寞,心头充满了愁苦和忧伤,觉得周围一切都暗淡无光,纵然春光明媚,也难消除心头的愁绪。8有人认为尾联结句“一春愁”来得比较突然,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精析1A存:问候。2C“”,通“宴”。3BA项“荫”,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项“鼓”,名词

6、用作动词,弹奏。D项“左”,名词作状语,向左。4(1)贤士犹如那皎洁的明月,我何时才能招募得到呢?(2)它们围着树木绕来绕去,哪个枝干可以依附?(3)笼中的飞鸟依恋旧日住的树林,池中的游鱼思念原来生活过的深渊。(4)在南边的原野边开垦荒地,固守着愚拙的本性重返田园。5(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6“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7ADA项“展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错,应是以春景的美丽反衬作者的哀愁。D项引发作者哀愁的不仅是归燕和杜鹃,诗歌前半部分的美丽春景更是引发作者愁绪的关键。8不突然。作者以乐景衬托哀情,前三联写春光宜人,着笔轻快,做足铺垫,尾联突转,略显抑郁。作者寂寞独居,归燕未见,杜鹃哀啼,触景生情,满腹春愁。解析本诗通过对春天景致的描绘,以乐景写哀情,来表达作者的愁绪,前三联写春光宜人,着笔轻快,做足铺垫,尾联突转,略显抑郁。作者寂寞独居,归燕未见,杜鹃哀啼,触景生情,满腹春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