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187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解说游记是杂记散文的一个类型,因和其他杂记相比有其鲜明特点,故教材专门列一个专题。唐以前摹山绘水的散文并不缺少佳作,可它们分散在不同的文类之中。游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类,是到唐代才开始的。对此,柳宗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贬谪生涯里撰写的山水游记,尤其是著名的“永州八记”,标志着这一文类的独立成型。与唐人不同,宋人在游山玩水之余,常会运用学问思考辨析,创作的游记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在这一点上,王安石和苏轼的成就最引人瞩目,使山水游记在柳宗元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钴潭西小丘记运用比喻形象化地描写无生命的石头,联想奇妙,下笔传神;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际,实际上暗含自身的际遇,于自然景物中融入了自

2、己的内心感受。游褒禅山记叙述了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半途而止”的经过,借此生发议论,通过记游言志;文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文笔简洁,语言凝练,体现了宋人山水游记善于议理的特点。苏轼的后赤壁赋按传统文章分类属于赋类,但根据作品的游览内容,也列入本专题。文章以记游为主,侧重叙事写景,虽取景仍不外山、水、风、月,而以客作为陪衬,借自然景物创造了一种寂寥幽深的境界,衬托出作者悲伤的情怀,表现出作者被贬之后的精神苦闷和对解脱的寻求。三篇散文,既显现出了不同风格,也能体现唐宋两代山水游记的主要特点。学法指导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游记,了解游记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2掌握

3、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感受体会游记中寄情山水和运用学问思考辨析的理性色彩。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永州八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山水游记,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中“永州八记”是他的游记散文的代表作,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篇文章。这一组自成体系的作品,像一幅幅连续性的画页,展现了永州优美的风景,体现了柳宗元游记散文的风格和特色,1 000多年来,一直在广大读者中传诵。柳

4、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了一组山水游记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前一篇写潭,这一篇写丘。在柳宗元笔下,二者都是景色奇异的所在,相距又仅有二十五步,可谓相得益彰。作者以工巧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钴潭上小丘的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身怀奇才异能却因横遭贬逐而不得施展的抑郁心情。文中着重刻画的磊落的奇峰怪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写照。景色佳胜的小丘成为“唐氏之弃地”,虽贱价出售却连年无人问津,但最终还是有人赏识,正隐喻作者自己被唐王朝摈弃蛮荒,长期得不到有力者的同情援引的痛苦。1读准字音(1)钴潭( )(2) 偃蹇(jin)(3)嵚然相累(qn)(4)冲然角列(chn)(

5、5)铲刈秽草(y)(6)熊罴(p)(7)清泠(ln)(8) 之声(yn)(9)不匝旬(z)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当 (2)殆(3)售(4)胜(5)果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丘之小不能一亩古义:不足,不满。今义:不行。(2)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古义:爱好山水。今义:好管闲事,喜欢多事。4指出下面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贾四百,连岁不能售:同“价”,价格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名词用作动词,走(2)可以笼而有之:名词用作动词,包罗(3)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名词用作动词,卖(4)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名词作状语,当时(5)伐去

6、恶木,烈火而焚之:形容词用作动词,燃起(6)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名词作状语,每天(7)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意动用法,以为陋(8)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名词用作动词,书写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当湍而浚者为鱼梁:判断句,“为”表判断(2)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定语后置句(3)以效兹丘之下:省略句,省略介词“于”7翻译下列句子(1)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译文:_(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译文:_答案(1)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

7、要点:之,定语后置标志;熙熙然,和乐的样子;效,尽力贡献。)(2)我在不足十天中却得到了两处胜景,即使是古时爱好山水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要点:匝旬,周旬,即十天;虽,即使;焉,之。) 钴潭西小丘记1文章为何要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小丘之美?答:_答案写小丘之美和小丘价廉与“货而不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下文的议论张本,隐含感叹自身怀才不遇之情。2文章不止一处强调了小丘的廉价。先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理解其意思,然后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答:_答案强调小丘廉价的句子有: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皆大喜,出自意外。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这些句子明写

8、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写作者自身。作者被贬到永州,怀才不遇,同样是被遗弃,跟小丘的命运何其相似。3“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这句话中的“果有遭”一般认为有两层意思。你认为这里的“遭”应该怎样理解?“果有遭”又有哪两层意思?答:_答案“遭”的常用义项有三个:逢,遭遇;际遇;遭受,受到。这里应该取第个义项。这里的“果有遭”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使它有了好的际遇,得到了赏识;二是说自己的遭遇同小丘十分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4文章最后说“所以贺兹丘之遭也”,作者要“贺”小丘什么?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说说“贺”的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1)小丘遇到了我们这

9、样的人,是大幸,值得庆贺。(注意:这是把小丘当做人来对待的。)(2)真正打动作者心灵的是小丘清高孤傲的人格魅力,是它遗世独立的行事风格,是它秽不掩秀的独特气质,是它知恩图报的优秀美德,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小丘,却一直为世人所遗忘,连农夫渔翁都瞧不起它。这令作者想到了自己。王叔文因政治革新失败被黜,作者也同时受累,正所谓失天时;作者远离京都,居于穷乡僻壤,正所谓失地利;作者满腹锦绣,却只能怡情山水,正所谓失知音。所以,打动作者心灵的还有小丘的命运,所谓“贺”山,其实是“怜”山,实际上是“自怜”。1“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

10、罴之登于山。”这两句被公认为全书描写最精彩的两句,试赏析其精彩之处。答:_答案这两句一句为总写,一句为分写,突出了小丘之石之多,之奇。作者通过 “争”“嵚”“累”等词,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使这些嶙峋的山石,成了栩栩如生、跃跃欲动的灵性之物,从而流露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后一句,一下一上,句式相同而内容相对,异常生动传神。 2“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这句话中的前四个“之”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突出“高”“浮”“流”和“遨游”。能够充分表现小丘经过整治后呈现出的景致带给人们的享受。读柳宗元

11、乘一叶扁舟,入景随风,望江畔渔火;转竹林深处,残碑小筑,僧侣始复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风华正茂的他,望着江山,心中的斗志似乎汹涌澎湃着。革新派,可惜呀!可惜呀!选错了道路,纵使竭尽所能,怕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叹这世间的不公。没有人理解,更是悲哀的事!于是他的一腔热情在风中一点点冷却,到头来只剩下“独钓寒江雪”的莫大孤寂。被贬,伤心?无奈?失落?怕都是徒劳的吧!读你到此,我为你叹息。看着永州,想做些什么。他消失良久的热情像雪一样慢慢地积攒起来,不可无所为呀,心底的良知撞钟一样在他的心头响起。可惜,命运弄人,司马,只是司马而已。没有实权,没有关系,没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法只是想法,摆设而

12、已。唉!读你至此,我都有绝望之感。“闲持贝叶诗,步出东斋读。”时光渐渐走远。出去看看吧。他穿过小石潭,来到小石城山。从未见过的美景让他心旌摇荡,于是你不由得感叹,做那一尾鱼多好,若空游无依,自由自在;做那只鸟多好,天天只欣赏自己的美丽羽毛,自怜自爱。“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确是陶醉!可鱼总要居群,鸟总要归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人总要面对现实,你的心伤了,空虚了。明媚的忧伤,在空气中荡漾,渗透进每一粒细微的尘埃。让我不忍再读下去眼看人最美丽的时光就要如此虚度下去,此时,皇帝却又大安天下,又回来了,屁股还没有坐热,又走了,更远,柳州。柳州,一个几乎可以用不毛之地形容的

13、地方。这岂不比永州还凄凉么?我以为你会放弃。你却不然。虽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确实很痛苦,可是一个念头产生了:要让生命更有价值,让痛苦变得更有意义。原来如此!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开来,你捋起袖子,挽高裤管,戴上草帽,走,修水利去;走,开良田去;走,兴市场去。你释然了,你变得洒脱了,放下心中的惆怅,你走的是那样的坦荡,头昂的高高。于是柳州的百姓记住了你,为你塑像,为你建起祠堂,你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生命的华丽转身!独揽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遥想多年前,感叹岁月老去的真快!柳宗元,我读懂了你,在这千年之后,在这寂静的考场,生命要有价值,痛苦可以赋予意义!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用梦想的力量行走于世!(有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