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3838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课鲁周公世家与孔子并称的圣人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词及“其”的用法。2.思维:概括并评价周公的人品人格,体会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学法点拨本文记载了西周时的诸侯国鲁国历经34代国君,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兴亡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鲁国开国之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周公旦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了他幼时的笃仁纯孝,辅佐武王时牺牲个人的义无反顾,辅佐成王时代理国政的忍辱负重,平定叛乱的果断坚决,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然而,节选部分文字艰涩、篇幅较长,给同学们阅读带来困难。那么,如何克服困难,争

2、取学有所得呢?1.采取先看译文,后看原文或者边读原文边看译文的办法,整体把握内容,重点把握他作为一个辅臣如何执政,做了哪些事。2.有所取舍。全文共15段,对于叙事性强、文字平易的段落要边疏通文字边概括大意,慢慢理解;对于较难的第9段、第14段、第15段可略读,甚至可以不读。诗美晨读周公庙(并序)苏轼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步许,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图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蒙。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注故宫:周公庙。硉兀:硉矹,形容危石高崖。作者见山石硉兀而想象翠凤曾栖息于此。凤是传说

3、中的高贵的、祥瑞的、不易见到的鸟,有圣贤出,它才出现。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据诗序说是周大夫出差过周故都,见宗庙宫室长满了禾黍,有感而作。诗经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东山诗是咏周公东征事的。牛酒:祭品,指牲畜和酒醴。“牛酒不来”言其久已无祀。赏析诗人初来拜谒周公庙,“喜”,表明自己对周公的仰慕,心中想象庙的华贵。“至今”一转,借景抒情,又为周公庙荒凉、罕有人迹而感伤,有物是人非之感。全诗虚实对比方法运用得十分恰当。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_(2)无坠天之降葆命:_(3)我以其璧与圭归:_(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_(5)成王少,在

4、强葆之中:_(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_(7)武王蚤终,成王少:_(8)周公乃自揃(剪断)其蚤沉之河:_(9)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_(10)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_(11)岁则大孰:_(12)唐叔得禾,异母同颖:_(13)(成王)乃泣,反周公:_答案(1)同“穆”,虔诚(2)同“宝”,宝贵(3)同“馈”,奉送(4)同“柜”,柜子(5)同“襁褓”,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代指极年幼(6)同“叛”,背叛(7)同“早”,早早地(8)同“爪”,指甲(9)同“享”,享有(10)同“悦”,高兴(11)同“熟”,丰收(12)同“亩”,代指土地 (13)同“返”,这里是“召回”的意思2.一词多义(1)

5、戚(2)克(3)国答案(1)亲戚/感动(2)战胜/能(3)封国/国都/建都3.虚词归纳其答案代词,那些/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当,可以”/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恐怕”/语气副词,表肯定期望,可译为“一定”/语气副词,表未来时,可译为“将”4.古今异义词(1)用事居多古义:_今义:_(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_今义:_(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_今义:_(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古义:_今义:_(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_今义:_(6)明日,武王有瘳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主持朝廷政事。今义:行事。(2)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3)古义:地位低的人。今义:人

6、格卑鄙的人。(4)古义:现在上天。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现在,目前。(5)古义:简便易行。今义:(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文章)浅近易懂。(6)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必备知识古今异义的五种情况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1)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如:“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泛指一切河流;“中国”本义只指中原地区,现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2)词义缩小: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3)词

7、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多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已变为贬义词。(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东伐至盟津:_(2)史策祝曰:_(3)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_(4)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_

8、(5)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_(6)密靖殷国:_(7)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_(8)曰吉,遂国之:_(9)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_(10)诸侯咸服宗周: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东(2)名词作状语,用简策(3)名词作状语,在郊外(4)使动用法,使安定(5)使动用法,使返回(6)使动用法,使安定(7)名词作动词,散布流言(8)意动用法,把当作国都(9)意动用法,以为臣,把当作臣子(10)意动用法,以为宗,把当宗主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维长终是图:_(2)异于群子:_(3)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_(4)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_答案(1)宾语前置句(2)状语后置句(3)

9、判断句(4)判断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1)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译文:_(2)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译文:_(3)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译文:_答案(1)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2)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3)为政不简便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二、常识识记1.世家史记中的“世家”实际上是为诸侯作的传记。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所以把为他们作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

10、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算是一种例外。将孔子列入“世家”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将陈涉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商纣、孔子创作春秋相提并论,将他写成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史记中共有世家30篇。2.公我国古代有君主往往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它是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是最高爵位

11、,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唐朝时有国公、郡公、县公三级。3.诰书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秦废不用。汉代偶一用之,不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赏罚用制诰。 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周公辅佐武王、成王,平天下2.下面是周公一生大事年表,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周文王时为子孝周武王时助武公破殷周成王时平息管、蔡等叛乱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病逝葬于毕邑答案以身质为武王祈福代成王摄政当国,不

12、避流言建都洛邑,还政于成王作立政,以便百姓微任务活动一认识周公1.后人一直把周公当作“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请分别说说他在这三方面的功绩。从中表现了周公怎样的形象特点?答:_答案(1)立德方面:为子仁孝;以身质为武王祈福;代成王摄政,不惧流言。立功方面:平息管、蔡等叛乱,建都洛邑,还政于成王。立言方面: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作立政以便百姓。(2)从中可以看出周公的以国家社稷为重、关键时刻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谦虚谨慎、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忠臣形象特点。2.周公数次为王祈祝于神,为什么要藏其策于府?怎样理解他的这个举动?答:_答案此题可以见仁见智,可以认为是周公高风亮节的体现,也可以认为是周公自保

13、的一种手段,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3.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答:_答案(1)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千百年来感动着后世的有识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2)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数百年后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思想文化基础。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答:_答案司马迁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司马迁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

14、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微任务活动二写人手法赏析1.文章第3段有两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在流言面前,周公的一番表白刻画了一位忧劳深思、稳重忍耐的老臣形象;面对儿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时的一番话,语重心长,一位和蔼可亲又庄重严肃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鲁周公这一人物形象。2.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答:_答案(1)用周公的品德与后世的无道君臣进行对比。(2)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仪之邦”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的淫乱、凶残、猥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从而尖锐

15、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讽刺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孔子曾称赞周公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周公,其达孝矣乎!”(礼记中庸)孔子在其年老体衰之时,甚至慨叹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见孔子非常推崇周公。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什么对周公极为敬仰?答:_答案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学说多来源于周公制礼作乐。孔子曾不远千里,从当时的鲁国到京都来求教周礼。而周礼则是周公在摄政期间,为新统一的王朝制定的一套典章文物制度,史称周公“制礼

16、作乐”。可以说礼乐之制是中国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典。同时,礼乐之制也是儒家之源。周公的思想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孔子特别倾慕周公:“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可以说孔子是周公的隔代传人,而周公则可谓儒家的“先驱”。点击素材捉发吐哺,天下归心周公辅佐成王非常尽心。传说他宵夜旰食,起早贪黑处理政务。他在洗头的时候,有人前来报告事务,他马上把洗头的事情停下来。我们的古人一生不理发,长着长头发。他就先把头发挽起来,先处理事情。这样,他洗一次头发中间就要中断好几次,叫“一沐三握发”。吃饭的时候也办公,刚扒了一口饭想咽下去,又有重要的事

17、情要他处理了,他急忙把要咽下去的饭吐出来,先处理事情。这样他吃一顿饭也要被打断好几次,叫“一饭三吐哺”。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作者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招纳贤才,创立了千秋功业。运用示例人们通常都是以“千里马”来比喻人才的,人才是每个时代、每个单位都需要的,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才兴、事业兴,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说他们不需要人才。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能否找到真正的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公捉发吐哺,赢得天下归心,被传为千古佳话。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当效仿古人,虚怀纳贤,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在

18、人才开发上施良策,奏响和谐社会的最强音。谈忠诚黄宗羲曾经说过:忠诚是人生的本色。左拉说过: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为什么人们给忠诚那么高的评价呢?原因就是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人的立足之本,生存之道,成功之路。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北上伐魏,为了让蜀后主刘禅在他不在身边时不昏庸执政,导致内忧外患,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表文中,他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语重心长地劝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要“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忠诚二字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决心。陆游都发出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慨,这是对君主的忠诚。南宋时,朝廷腐败,金军压境,内忧外患,就在这

19、危急存亡之秋时,岳飞率领岳家军殊死反抗,他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因此大败金军,令金军闻风丧胆,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虽说他最终被昏庸的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但他的精神却流芳百世,这是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忠诚不只是对君主、对国家忠诚,更是对知识、对事业的忠心。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不怕自己身体被辐射侵害,住在简陋屋棚里亲自冶炼废渣数年,终于研究出了造福人类的放射性元素镭。这便是对事业的忠心,对理想的追求。忠诚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老师

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学者,是科学家,是职员,是学生,是所有为梦想、为目标努力奋斗的人。是学生,就要对学习忠诚;是职员,就要对事业忠诚;是恋人,就要对爱情忠诚;是政客,就要对国家忠诚;是科学家,就要对科学忠诚;是人,就要对梦想忠诚!只要认定去做某事,无论贵贱、好坏,一定要对它忠诚,我们要做忠诚的实践者、守护者,要让忠诚贯穿我们的心中!思悟要点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提示本段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出本文论点“忠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提示举例论证,证明了分论点:对君主的忠诚。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示本段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运用排比手法举例论证,增强语势,充分证明了本文论点。微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史记》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