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管仲列传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3828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管仲列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0课 管仲列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0课 管仲列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0课 管仲列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0课 管仲列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0课 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专题四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素养目标导航,文本素养落实,素养积淀提升,素养目标导航,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奇特。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学

2、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诗美晨读,无 题 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 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

3、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 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文本素养落实,一、基础梳理 1.一词多义, 语言积累与梳理,(1)称,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故其称曰: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称量,权衡,称言,主张,(2)实,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实际上,充实,赞许,称道,2.古今异义词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 今义:_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 今义:_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_ 今义:_,不贤,没有才能。,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交换货物。,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困窘,

4、不得志。,生活贫穷,经济困难。,(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 今义:_,小。,(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3.将下列句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 九合诸侯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 富国强兵 贵轻重 管仲因而信之 然孔子小之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答案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作动词: (4)形容词作名词:,必备知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词类活用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区分: (1)看动作的施动者。如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

5、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那就是使动用法;如果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那就是意动用法。 (2)看动作与事实的关系。当动作已成为事实或即将成为事实时,便构成使动用法;当其为内心感受、规划想法等主观认识,并没有形成客观事实时,便为意动用法。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已成为事实的动作,所以它是使动用法;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它是意动用法。,4.虚词归纳,(1)与,知与之为取: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子非三闾大夫与:,

6、(2)岂,万户侯岂足道哉: 岂管仲之谓乎:,给予,跟,同,结交,亲附,和,语气助词,吗,难道,大概,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 (2)管仲既用:_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 (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 (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_ (6)任政于齐:_ (7)岂管仲之谓乎:_ (8)分财利多自与:_ (9)不以为言:_ (10)齐桓公以霸:_,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省略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_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

7、乃称霸哉? 译文:_ _,人们家里粮食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这可能是孔子认为在周王朝衰败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是满足于称霸吧?,二、名句默写 1.生我者父母,_。 2.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篇) 3._,政之宝也。 说明:管仲列传文白对译见附录,知我者鲍子也,仓廪实而知礼节,知与之为取, 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管仲感激、赞美,处理君臣、国与国关系,推断管仲成功的原因,微任务活动一 体会管鲍之交和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1.课文1、2两

8、段用了大量篇幅写鲍叔牙。“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知人也。”这其中写出了鲍叔牙的哪些“贤”?司马迁写此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答案 (1)鲍叔牙之贤,知人之明,容人之量,举人之贤。 (2)写鲍叔牙之贤,表面上看是衬托管仲之贤,实则另有深意。写此传,司马迁想到自己的不幸,痛彻心扉,撕心裂肺。清代李晓芳在其读史管记中写道:“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赞美)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从中,我们可体会出司马迁渴觅知音之意。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

9、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牙那样的知音!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2.“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之“谋”,具体说说有哪些。,答案 (1)有“富国强兵”“顺民心”“上下相亲”的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2)管仲是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顺民富民是强本之策,他以“与俗同好恶”为指导思想,围绕“顺民因俗”而展开改革。 (3)在管仲的政治实践中,社会治理、国家富裕、军队强盛、君主称霸,都系于民。因为人民是

10、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创造者和积累者,要使他们承担起富国强兵的责任,必须使他们先富起来;富民的根本要义是“顺民心”,顺民心的根基所在是顺民欲、足民欲。欲望之于民,是根本的,满足民的根本性欲望,是顺从民的本性与意愿;只有顺从了民的本性与意愿,人民才可能脚踏实地地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号令,遵守法律,拥戴君主,服从统治,服务国家。所以,民乃国之本,欲乃民之本。以民为本,即是以欲为本。顺民欲、足民欲,则民富,民富则国富兵强。要顺民心,就得推行“与俗同好恶”,必须实施“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3.从这篇传记看,管仲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其原因有哪些?,答案 (

11、1)主观因素:“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理念;“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2)客观因素:鲍叔牙知己、荐己、让己,君主的知遇之恩。,4.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管仲的直接评述,它至少包含了几层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答案 两层意思:一层写自己对孔子小视管仲之意的揣摩,另一层写自己对管仲取得成功的原因的推断。 作者对管仲的执政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他自己观点的体现。但是,司马迁不是直接评价,而是巧借他人的话委婉道出,其表达方式十分讲究。论语中多次提到管仲,其中虽有批评,但总的来说,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很高的,但司马迁认为以管仲的才能,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才是,因而巧借孔

12、子的评论而加以推测,实际上是对管仲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管仲任政相齐,其治国方略是司马迁十分赞赏和推崇的。作者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对管仲施政的特点进行概括,精到而又耐人寻味。,微任务活动二 精彩片段赏析 课文第2段写得非常精彩,试从内容(写了哪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结构(结构上有何作用)作简要赏析。,答案 (1)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己”。 (2)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

13、赞,突出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3)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牙真为管仲之知音。 (4)从结构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第1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周公旦还是需要管仲?,答案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要扣住: 两人的治国理念不

14、同,周公旦以德才治国,管仲以民心为标准,注意发展经济; 现代社会既需要像周公旦这样德才兼备的能臣,又需要像管仲这样顺应民心、发展经济的官吏。,素养积淀提升,【点击素材】 管鲍之交,千古美谈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早年曾共同经商,分钱时,管仲常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母,需要钱花,不认为他贪。他曾给鲍叔牙出过主意,后多次失败,鲍叔牙认为不是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成熟。管仲多次做过小官,但都被辞退,鲍叔牙认为,这是时机不好,不是他不能干。管仲打仗,总是中途逃回,鲍叔牙认为,这不是胆小,而是不愿在那些无谓的权力斗争中白白送死;而且家有老母,也要有人奉养。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15、鲍子也。”,【运用示例】 友情,黑暗中能照亮前方,冰冷中能给予温暖。它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更是成功的最大财富。 春秋战国时,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两人相知很深。两人曾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他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更有甚者,管仲曾多次被拉出去当兵,参加战争,而多次逃跑,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他家中还有老母亲要奉养。后来,鲍叔牙成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位公子效力。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并引弓射箭,但最终还是小白登上了王位,称齐桓公。即位后,齐桓公

16、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自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鲍叔牙无私宽阔的胸怀,对朋友的了解信任,终使管仲踏上成功之途。,读管仲 管仲在这诸侯割据、九州幅裂的时代书写了一段传奇,一段足以影响华夏子孙千年的历史。他深邃的眸子可以洞察人心,望穿天下,读出每个人的心理,道出每个人的品行。他又像是一个预言家,预卜每个人的行动,预料每个人的对策。他令人敬仰,因为他惊人的预见性和出人意料的策略;他令人畏惧,因为他为达目的的坚决果断和心狠手辣;他令人疑惑,因

17、为他与鲍叔牙的生死之交和明目张胆的物质享受。他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家,却站在了高峰之巅一个令人争议的位子,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我可以说我们至今为止都在这位伟人的恩泽之下,然而对管仲有所了解的人却不多,了解的人之中对他颇有微词的也不少,也妄怪有人感慨“逝者如斯夫”,文明在没落了。,【思悟要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提示 排比手法。概括了管仲的特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管鲍之交却很特殊,总好像是鲍叔牙单方面的付出。他耿直而宽容,是个真君子,而管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个老占人家便宜的小人。两人合伙做生意时,管仲总是要多贪

18、些红利,鲍叔牙解释管仲家贫,要赡养老母,是为尽孝;管仲射杀鲍叔牙所侍的储君公子小白,鲍叔牙解释他是各为其主,是为尽忠;召忽舍生取义,管仲苟且偷生,鲍叔牙解释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志在千里,成大事者,岂可轻易舍生?小白当上君主之后,鲍叔牙毅然辞相,推荐管仲为相;而管仲临终时,齐桓公询问他鲍叔牙是否适合接替他为相时,他却断然否决。从种种事而看,鲍叔牙视管仲为知己,而管仲却视其为草芥,怎么看都想替鲍叔牙抱不平,想大骂管仲真是小人一个。试想,一个君子,一个小人算什么交情?也能成为莫逆?,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提示 与下文“管鲍之交”中鲍叔牙的单方面付出形成对比。,这才是管鲍之交的不同寻常之处。这种情谊时而

19、浓郁得像是陈放几十年的好酒,时而清淡如河中白莲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香气。就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只有入境之人才能体会其中滋味。任外界天地变色,风云变幻,两人的世界却仿佛凝固在琴声之中,只有彼此的存在,这就是知音。,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提示 议论。,鲍叔牙之所以能无视管仲的自私,因为他透彻入骨地了解管仲其人,知道管仲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他的考量与缘由,由此他能理解管仲在外人看来是小人行径的举止。而我们也不得不说,他所有对管仲的解释可能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期望,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期望,对朋友为人成事的期望。管仲在感受到这份期望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向着鲍叔牙解释的一样行进,就像张晓

20、风在给我一个解释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一样:“一个永远有本事把你解释成圣人的人,你只好自肃自策,把自己真的变成圣人。”管仲对此评价鲍叔牙:“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他也终于不负其所望,成为了一个圣人,一个翻手反排命运,覆手复立乾坤的巨子。,同样,以管仲的识人能力,对一般人都能看得十之八九,何况是他的知己鲍叔牙呢?处低谷而彷徨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需要的安慰;处乱世而无为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重要的平台;处高位而图霸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坚实的支持。他知道鲍叔牙是个正直到顽固的人,善恶分明,事必躬亲,未有腹孕乾坤之海量,不适合为相,所以他反对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正直,对管夷吾这种不徇私情的做法极为赞赏,道:“知我者管夷吾也!”友谊不减反增,有友如此,至死无憾。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撑着管仲,他才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复兴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之中。,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提示 与第四段相呼应。第四段写的是鲍叔牙对管仲的了解,这一段写的是管仲对鲍叔牙的了解,这是“管鲍之交”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史记》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