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8036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外国诗二首(三)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到传统村落保护,人们会_地想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灵上都拥有乡土情结。就像到了春节,那么多人,为了一张回家的票而_,这正说明,()。关于保护传统文化村落的意义,已经_了。但不客气地讲,现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基本还处于呼吁和呐喊阶段。();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却应该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必要指出,不是所有的传统村落都要保护,而且保护也不是_地放在那里。保护传统村落来不得半点虚的,必须脚踏实地。今天,是时候放慢脚步思考如何把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留住。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转化为方方面面的责任,特别是

2、政府责任。只有把其纳入政绩考核,甚至从责任角度出发,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问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由自主颠来倒去路人皆知一成不变B不由自主 辗转反侧 人所共知 原封不动C身不由己 辗转反侧 人所共知 一成不变D身不由己 颠来倒去 路人皆知 原封不动答案B解析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身不由己:自身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用“不由自主”。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形容心中有事。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形容多次重复。不能用来表示难以入睡。根据语境,此处应用“辗转反侧”。人所共知:人人都知

3、道。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路人皆知”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原封不动:完全是原样,一点也没变动。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一成不变”多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根据语境,应该用“原封不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人们心灵最深处,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民间人士所能做的,也许只有呼吁和呐喊B浓重的乡土情结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对于民间人士而言,也许只能呼吁和呐喊C在人们心灵最深处,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对于民间人士而言,也许只能呼吁和呐喊D浓重的乡土情结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民间人士所能做的,也许只有呼吁和呐喊答案C解析第一空,从前文看,叙述角度是人,所以此空所填语句的叙

4、述角度也应是“人”,故选“在人们心灵最深处,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第二空,从与下文句式对应看,应填“对于民间人士而言,也许只能呼吁和呐喊”。故答案为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从责任角度出发,甚至把其纳入政绩考核,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问题。B只有从责任角度出发,甚至把其纳入政绩考核,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现状。C只有把其纳入政绩考核,甚至从责任角度出发,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现状。D只有把其纳入政绩考核,甚至从责任角度出发,才有可能扭转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局面。答案B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把其纳入政

5、绩考核,甚至从责任角度出发”不合逻辑,递进关系不当;二是“改变”与“问题”搭配不当。A项搭配不当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C、D两项都是递进关系不当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只有B项修改完备。4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短信,语言有五处不妥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非常敬重,今日一别如雨,谨祝教祺!答:_答案(示例)“建树”改为“提高”。“卫冕”改为“考上大学”。“慧眼识金”改为“不放弃”。“超凡入圣”改为“超越同行”。“一别如雨”改为“分别”。5下面是一幅“校

6、企合作办学”技术链构成图,请把这个构成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答:_答案上游企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人员给学院,学院将带有技术的毕业生输送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将需求和收益反馈给学院,学院再将服务和收益反馈给上游企业。上下游企业通过学院形成一个有机的技术输送链。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蛇玛丽奥利弗有一次我看见两条蛇,北方的种类,疾速掠过丛林,它们的身子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在这完美的音乐会上,它们高昂着头用滑溜溜的肚皮向前游动:在树下,穿过藤蔓和枝干,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它们在旅行,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

7、知更鸟嚷着:下雨6这首诗体现了作者选取意象的什么特点?答:_答案诗人选取超乎寻常的意象蛇,令人害怕的蛇竟然成了诗人笔下活泼可爱的小生灵。体现了诗人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来反观人类的生活。7为什么说诗人笔下的蛇是活泼可爱的小生灵?答:_答案诗人把蛇拟人化轻快的身影,活泼的动作,有节拍的舞蹈,有趣味的比赛,两两恩爱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蛇是活泼可爱的小生灵。8简要概括诗人的创作艺术。(不超过20个字)答:_答案诗人观察细致,意象清新,语言简朴,节奏鲜明。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

8、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一节中把寂寞比作一条蛇,写出了蛇的安静,符合蛇的特点。B第三节中“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表达了作者的期望与憧憬,也代表姑娘娇羞却又热情的回应。C第三节中“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表现了作者那种想要逗引姑娘却又只能悄悄行动的心境。D整首诗诗人用梦境直白地表现了自己的寂寞和对姑娘的深沉的爱恋。答案D解析“直白地表现”错,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含蓄。10诗歌第二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采用了比喻和谐音的手法。诗人使用了隐喻,将“浓郁的乌丝”比喻为“茂密的草原”。对于自己爱恋的姑娘的容貌,诗中没做具体的描绘,只提到她有着像“茂密的草原”一样的“浓郁的乌丝”,是“蛇”的故乡,是“蛇”渴望归属的乐土,让“蛇”害着“乡思”,而“乡思”与“相思”谐音,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心有所属的强烈渴望。11这首诗以“蛇”为题,其构思妙在何处?答:_答案以“蛇”为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静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和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