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3127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题分、两卷,卷50分,卷50分,总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第卷 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表格内。1.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诗经商颂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尚书认为商汤伐桀是“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这说明商朝政治的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实行“家天下”制度C.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 科学宣传、信仰自由2.学者曹兵武指出:“分封

2、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 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 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C. 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D. 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3.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诸侯势力强大 B. 周王室势力衰微C. 分封制趋于崩溃 D. 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4.西周时期的

3、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民主推选 B. 父死子继C. 兄终弟及 D. 嫡长子继承5.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6.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 人声鼎沸 B. 鼎鼎有名C. 三足鼎立 D. 问鼎中原7.分封制在周初

4、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8.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倡导 B. 宗法制的影响C. 分封制的产物 D. 君主专制的需要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A. 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公元前2世纪后期C. 公元前3世纪前期 D

5、. 公元前3世纪后期10.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基础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1.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做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维护皇帝至尊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 统一皇家用语 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 B. C. D. 1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

6、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地域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1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

7、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15.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九品中正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16.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 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 仅从追求

8、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7.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18.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 制约了内阁

9、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 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19.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 B. 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20.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 21.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

10、的大权。1007年,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 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 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C. 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 分化事权以相互牵制22.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23.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 新的权

11、力机构出现24.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5.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设立五百人会议C. 实行“公职

12、津贴制” D. 确立陶片放逐法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28小题各15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图1、图2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13、,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3)材料三中明太祖

14、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思考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4)依据材料四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27(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主要内容有: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

15、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授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设神祀、太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实行征兵制,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

16、建社会的起点。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在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的主要不同点。(9分)28( 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启发民智。他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思想助产术”。审判苏格拉底时,他争辩说:“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利。” 王龙苏格拉底与商鞅材料二 “民强国弱

17、,民弱国强”;“故有国之道,务在弱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商君书弱民材料三 商鞅认为诗书对于国家有百害而无一益,其唯一的作用就是扰乱、蛊惑民心,破坏国家法令制度的推行。因此他将礼、乐、诗、书列于国家“六虱”之首,是“亡国之俗”,并由此而发展到“燔诗书而明法令”。王龙苏格拉底与商鞅请回答:(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商鞅有着怎样不同的思想主张。(9分)(2)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实质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7哈密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将

18、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CDCDABDBBCAD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DBADBDBA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28小题各15分,共50分。)26. 【答案】(20分)(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

19、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7分)。(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4分)。(3)不正确。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3分)。(4)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2分)。论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

20、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27. 答案 (15分)(1)原因:改革前,改革派发动政变,实现了政权的转移;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借鉴隋唐先进政治经济制度(或文化);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全面有效的政策措施并不断修改、完善,逐步推进,贯彻落实。(6分)(回答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全分。)(2)不同:背景:日本大化改新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明治维新前还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内容:大化改新主要是学习中国封建制度;明治维新主要是学习欧美,发展资本主义。影响:大化改新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9分)28. 答案 (15分)(1)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致力于开启民智,强调个体独立思考的权利;商鞅则认为,只有使广大人民愚昧无知、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9分)(2)实质是厉行文化专制。“焚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古典文化典籍,开创了文化高压政策的恶例。(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