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1227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6课段太尉逸事状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泾州野如赭B不嗛,辄奋击C裂裳衣疮,手注善药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答案B解析“嗛”,通“慊”,满足,快意。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为:担任B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C贱卖市谷入汝 市:集市D旦夕自哺农者 哺:喂食答案C解析市:动词,买。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又用大杖击无罪者B孝德震恐,召太尉C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D顾叱左右曰答案D解析D项古义:左右的人。今义:方位词。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

2、案A解析A项均为动词,告诉、禀告。B项连词,于是/介词,通过、经由。C项动词,跟随/动词,听从。D项副词,难道/副词,本来。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裂裳衣疮A市谷代偿B太尉判状,辞甚巽C乃我困汝D汝又取不耻答案A解析例句中的“衣”是名词用作动词,用衣裳缠裹。A项市:名词用作动词,买。B项辞:名词,言辞。C项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D项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段公,仁信大人也B请辞于军C邠人偷嗜暴恶者D欲谁归罪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尚

3、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译文:_(2)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译文:_(3)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译文:_答案(1)现在您纵任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2)第二天一大早,二人一同来到白孝德的住所,(郭晞)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3)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绫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把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包装外皮的缄封字迹还保存着。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段太尉逸事状中写段太尉亲自为被泾州节度使杖击的农民包扎伤口并且敷上好药的

4、句子是“_,_”。(2)段太尉逸事状中写老校退卒叙述段太尉待人态度和蔼的句子是“_,_”。答案(1)裂裳衣疮手注善药(2)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9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而且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5、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答:_答案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解析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一是其育人思想。两方面内容不应遗漏。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

6、甫也居画屋高楼,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_,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答案(示例)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关键能力突破训练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7、,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是“何”,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做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表示动作对象

8、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就是这种格式。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

9、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三、特殊情况(1)“相”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府吏见丁宁(我)望见恕(我)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

10、,都属此用法。“见”可译为“我”,即“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3)“自”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自信”应理解为“信自”。再如:举贤以自佐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即时对练一、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用序号说明前置宾语的类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相”、“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1固一世之雄也,

11、而今安在哉?(赤壁赋)答:_答案安,。2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答:_答案何,。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答:_答案何,。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答:_答案自,。5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答:_答案何,。6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答:_答案何,。7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答:_答案兄嫂,。8慈父见背。(陈情表)答:_答案见,。9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答:_答案何陋,。二、阅读文言小故事,指出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和前置的宾语。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为秦桧所害,魂赴天庭。帝曰:“来者曷为者也?”对曰

12、:“吾乃南宋岳飞也。”曰:“何以来此?”曰:“吾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心之竭诚,人神共鉴。为奸人秦桧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帝拘之。”帝曰:“桧安在?”乃命拘桧。曰:“夫飞,何罪之有?何以杀之?虚言之务去!”对曰:“莫须有!”怒言:“此等奸臣,虽生,何面目以归宋!宜杖而死。”曰:“桧知罪矣,求见恕。”曰:“罪已至及,定不相从许。”乃廷杖之,桧死。帝叹曰:“岳飞之不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乃曰:“夫飞,尔复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帝乃命养其子,以慰其灵。答:_答案(1)来者曷为者也?

13、(曷)(2)何以来此?(何)(3)未敢自恤。(自)(4)任人唯才是举。(才)(5)用事唯命是从。(命)(6)不然,吾何以至此?(何)(7)则良善何恃?(何)(8)小人之不拘,目不瞑。(小人)(9)桧安在?(安)(10)夫飞,何罪之有?(何罪)(11)何以杀之?(何)(12)虚言之务去。(虚言)(13)何面目以归宋!(何面目)(14)求见恕。(见)(15)定不相从许。(相)(16)岳飞之不余欺也。(余)(17)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其飞)(18)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之)三、翻译句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

14、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节选自宋史孙傅传,有删改)译文:_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解析“虽不吾索”,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礼部员

15、外郎。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大事,劝他尽快有所改变,否则一定失败。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孙傅)升至中书舍人。金人前来索要太上皇、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太子不让前去。密谋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掉,同时杀了十几个死刑犯,拿着这些人的脑袋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都城里的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带兵讨伐平定叛乱,杀了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

16、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

17、,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有删改)译文:_答案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解析“知复何言”,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收养。吴氏照顾抚养他,很尽心地像母亲一样教诲他。幼年的时候就卓越出众,开始读诗经的时候,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为国杀敌来建功立名!”同伴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佩服他有志气。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暂时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

18、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想。”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你的心意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非常忌惮。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拿下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

19、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节选自宋史许将传,有删改)译文:_答案许将说:“

20、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解析“何以使为”,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宋神宗召许将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挠刁难的。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出使的使者不敢前往,就任命许将前往应对。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之职,朝廷的重要决定不容许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反驳他们的话,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