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939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主题思想。2.欣赏人物形象,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3.分析理解精神胜利法。4.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土谷祠()舂米()根柢()忌讳() 癞疮疤() 敌忾()下箸() 醉醺醺() 口讷()答案cchndhuchunki zhxnn(2)多音字场畜剥答案chn/chnch/xb/b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5) (6)答案(1)渺茫/缥缈(2)籍贯/狼藉(3)口讷/呐喊(4)忌讳/经纬(5)崇高/鬼鬼祟祟(6)诧异/叱咤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小觑:_(2)

2、口讷:_(3)行状:_(4)口碑:_(5)出言无状:_(6)深恶痛绝:_(7)同仇敌忾:_答案(1)小看。(2)嘴笨,言语迟钝。(3)旧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体。文中泛指人的经历。(4)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5)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6)厌恶、痛恨到极点。(7)全体一起痛恨敌人。忾,愤恨。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今天表彰大会上,主持人请一位劳动模范介绍自己的事迹,这位劳模却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其实很多同事干得比我更好。”()(2)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3)美军是我们抗击同

3、仇敌忾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答案(1)。不合语境(2)(3)。“同仇敌忾”不能修饰“敌人”2辨词填空(1)奚落数落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数落:列举过失而指责,泛指责备;列举着说。王红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被妈妈_了几句,便离家出走了。由于逞强好胜,不努力训练,投球时多次失误,遭到队友们的_,他很后悔。答案数落奚落(2)报复抱负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抱负:远大的志向。青年人要有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_,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朝鲜针对韩国的挑衅行为采取_手段,炮击韩国境界的军事设施。答案抱负报复三、名言警句课外名句鲁迅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

4、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5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6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作品集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等。二、背景展示阿Q正传写于1921年。当时,

5、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鲁迅先生以锐利的、深邃的目光,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阿Q正传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一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社会下的畸形的中国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被称为“国民劣根性”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了阿Q身上,他身上的精神胜利法也因此被称为“阿Q精神”。如今,距离阿Q生活的时代已经一百多年了,但在我们身边,似乎到处都有阿Q的影子。下面是本文的结构脉络导图,请阅读课文后将处填写完整。答案挨打的荣耀怕硬篇精神胜利法乃快乐之道1面对未庄人

6、的种种不友善的行为,阿Q的反应如何?从中可以看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哪些内涵?答:_答案(1)对于取笑他的人,他会估量对手,区别对待: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吃亏之后他便改为怒目而视。欺软怕硬。(2)别人揪住他的辫子,在壁上碰四五个响头,他以“儿子打老子”求得心满意足。自欺欺人。(3)人们经常拿他开玩笑,要他自己说是“人打畜生”,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跟状元一样光荣。自轻自贱。(4)赌博赢了钱反遭哄抢,他用打自己的嘴巴的方式,求得打别人的快感。他将自己的遭打与孔庙里的太牢相比,以遭到有钱有势的赵太爷的打为荣。自我安慰。(5)等候着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反而觉得轻松

7、,并且很快“忘却”,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麻木健忘。2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一下阿Q的性格。答:_答案(1)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2)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3)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4)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5)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6)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7)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物代表的身份、地位、阶层、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

8、主题有何作用等。其中思想性格特征为其核心内涵。思想性格特征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思想特征,包括主人公的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为人处世等。性格特征由基本特征与辅助特征组成,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素,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基本性格与辅助性格之间往往呈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如果是负面形象,则为虚伪性与其本质的对立统一等。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9、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用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描绘来表现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3从阿Q的身世经历与他生活的环境入手,归纳造成他性格扭曲的原因。答:_答案阿Q是一个封建农民,他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偏僻乡村,遭受着封建乡绅的精神毒害和剥削压迫,因而具有本能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但这也导致了他狭隘自私、封建保守的劣根性的形成;他又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农民,长期痛苦、悲惨、屈辱的生活境遇又造就了他的一种变态心理和性格“精神胜利法”。4为什么说阿Q这个形象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痛恨?答:_答案(1)

10、令人同情的是阿Q悲剧的一生,他受屈辱,贫苦,忍饥挨饿,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一无所有,只能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娶妻生子对阿Q来说更是痴心妄想,他已丧失了人格、尊严。(2)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陋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小尼姑。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迫害麻木不仁,自欺自慰,却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5“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请细细揣摩下面的语言描写,分析阿Q的内心世界。(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答:_(2)“你还不配”答:_(3)“

11、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答:_(4)“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答:_(5)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答:_答案(1)这句话很简短,但把阿Q因受屈辱而愤愤不平,想反抗而缺乏正确认识,最后用“精神胜利法”来获得自我安慰的个性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并且在我们眼前立即映现出一个歪着头,瞪着眼,跟人家口角的阿Q。(2)这句话表现了阿Q内心的无奈。“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们并不怕。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社会地位和武力的劣势是明摆着的,但在心理和语言上不能亏着自己。(3)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

12、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于是他又心满意足。(4)近来阿Q比较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心里有了几分底气,似乎余勇可贾了;有了这来之不易的高傲,当然要呵护。于是他便发出了这颇有几分叫板意味的“豪言壮语”。(5)这表明阿Q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在他的意识中,还有性别“优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女人应该排在他的后面,尤其是做尼姑的。在尼姑那里,他可以获得心理平衡。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点“阿Q精神”的,你认为呢?答:_答案(观点一)同意。如果没有一点“阿Q精神”,那么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压力就会很大。人的一生都

13、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挫折。如果没有“阿Q精神”的话,人恐怕就会被郁闷的情绪击倒,心理压力会很大,会无法面对现实生活,无法面对亲朋好友。所以说,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是需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观点二)不同意。“阿Q精神”只会使人因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实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基于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而使其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观点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生活中需要一些“阿Q精神”,它的确能放松我们的身心,缓解生活的压力,但“阿Q精神”不是时时皆能使用的,如果我们时时都用“阿Q精神”,那么我们就丧失了进

14、取的意识,缺失了敏锐的发展观,我们的人生将会失去意义。白描手法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白描等描写方式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遭遇进行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在实际上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运用墨线勾勒形象,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在景物描写中,运用白描的手法可使景物和人物性格高

15、度地融合,使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在人物描写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使人物神韵突出,形象鲜明。技巧点拨白描讲求的是朴素、准确,或简笔勾勒,或具体刻画,不求华丽,不求细腻,但求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求“神”,“显神”,要求描绘准确生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要把握白描与具体叙述的异同。记叙和描写是并列的两种不同方式,白描是描写中的一种具体手法,它和记叙中的具体叙述非常接近。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白描要重点突出。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

16、情态。白描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迁移运用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文字,突出人物或景物的特征,8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摊主是一个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面孔黧黑,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嘴里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来点“精神胜利法”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但换个角度来看待

17、,精神胜利法也有其可取之处。运用示例当一个人面对挫折、失败甚至灾难而消沉失望的时候,不妨来点“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可以看作是一种豁达,是一种退让。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每个人都要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得与失。退让不是妥协,是一种迂回;退让不是放弃,是一种睿智。退让能让人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重新调整人生的航向,重新决定自己前行的路径,以便更快、更好地到达预设的终点。二、课外素材鲁迅退出语文教材?2013年新学期开学,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发现,新课本30篇课文中,9篇课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而备受关注的是,鲁迅的文章风筝也消失不见了,替换为

18、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面是家长、学者对鲁迅淡出教材的“痛心疾首”、“奔走呼吁”,一面却是流传于中学生之间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关于此事的争议绵延不绝。选材感言从舆论的关注度来说,鲁迅的作品是否退出语文教材显然不是一件小事。如此种种,争议是一种多余还是一种必然呢?鲁迅存在于教材中是天然的合理还是不具有时代的“正当性”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阿Q竞村官梁协平虎年春节刚过,农民们都还在计划着今年该如何开展生产工作,一向不甘于人后的未庄就率先传出了竞选村官的消息。这一消息却让阿Q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站在土谷祠旁边望着自己发家致富后的小洋楼,再看看旁边还有零零碎碎

19、的不多几座的土砖瓦房,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未庄还未整体脱贫,这让阿Q颇为痛心。因为他是鲁迅笔下的名人,却改变不了未庄的整体形象。一整夜的辗转反侧,阿Q终于说服自己去竞选这个村官。为了这次竞选,阿Q丝毫没有怠慢,他除了亲自考察了未庄的村前村后,还用了一周的时间精心撰写了一份竞选演讲稿,设想了振兴未庄经济的三种方案:一、将土谷祠和尼姑庵进行开发,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业;二、利用未庄鱼米之乡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高科技农业;三、开发水利资源,建造水上运输中转港。同时承诺:如果竞选成功,还将修缮学校,让适龄儿童全部免费入学;建设村办养老院,对孤寡老人免费赡养;再成立一个婚姻介绍所等。这天上午,竞选正式开始

20、。阿Q第一个走上讲台,面对未庄男女老少,微笑颔首致意。“最最亲爱的未庄同胞们!我阿Q虽是名人,可大家知道,名声不太好,当然了,这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还记得我说过的一句经典名言吗?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现在都三十多年了,大家看看我住的小洋楼,就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好汉了。好了,闲话少说,这次竞选村长,我一不是为名,二不是为利,更不是对权力的向往,而是因为我是鲁迅笔下最最有名的名人,我要利用我的名人效应带领未庄人走向美好的明天”阿Q语气亲切高调而激情。话音刚落,台下有人放声大哭起来:“啊啊呀!啊哟你这该死的阿Q害得我”阿Q定神一看,原来是吴妈。她边哭边向台上冲了过来,同时还指责阿Q有什么性骚扰前科

21、问题,台下一阵骚动。幸好有保安拦住吴妈,才不致于使她冲上台来。阿Q定了定神,又咽了口唾沫,接着讲:“最最亲爱的未庄同胞们!要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不会有三天两晌后就见奇迹的灵丹妙药。农村发展最终要靠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外部条件是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减少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内部条件是提升农村社会自身的公共食品用品供给水平。时代在发展,世界日新月异,构建和谐未庄刻不容缓”“阿Q!你也配在这儿大讲和谐,我们未庄有多少次斗殴事件不是由你挑起的?可以说,你就是未庄的不安定因素”又有人用了高八度的嗓门儿在台下大叫。这人是小D,台下又是一阵骚动。阿Q原本的自信变得有点心虚了,头上的疤也通红了。待

22、台下稍有平静,阿Q赶紧接着说:“我们未庄的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如若我阿Q本人竞选成功,给我三年时间,我将用三个步骤彻底改变未庄的面貌”台下又一次炸了锅:“就凭你?大伙用了三十多年还没能实现,你三年能做出些什么?”“阿Q曾经调戏小尼姑,还摸了她的脸”“阿Q到城里偷过东西”“阿Q的户口在未庄吗?”甚至于有人高喊。阿Q晃了两下,差点晕过去,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离开讲台的。他漫无目的地在村边转起来,演讲现场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接近黄昏的时候,未庄的高音喇叭传来赵太爷当选未庄村官的消息。阿Q疲惫不堪,踉踉跄跄地向家中走去。在路过未庄酒店的时候,阿Q竟萌生出想喝酒的冲动,可刚一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热烈的

23、祝贺声,只见赵太爷高举着酒杯频频致敬,再一细看,吴妈、小D、老尼姑都在席间。阿Q愤而转身,咬牙切齿地骂道:“妈妈的!赵太爷算个什么东西!”读后启悟这是一篇“故事新编”类的小说,作者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行文写作。文章中,阿Q还是主人公,环境看上去仍是他生活的未庄,但这里的阿Q与未庄显然不再是鲁迅笔下的人物与环境。作者虽是写阿Q,写未庄,但处处都在观照现实,针砭时弊。这样的写法,引人思考却又不失幽默。左传名句赏析(10)1名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释义如果有利于国家,(个人)生死是无足轻重的。赏析这是春秋时郑国名相子产的话。他当时正制定一项叫丘赋的制度,遭到国内有权势的人的指斥、咒骂,子产便以这话回答。近代林则徐在两广任上决心禁烟时曾将这种精神写入诗中以自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名句数典而忘其祖。释义列举过去发生的事情,责备其忘记了过去所受的恩惠。赏析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席间,周王问籍谈为什么没有器物贡献王室,籍谈回答说,晋国从来没有受过王室的赏赐,哪有器物来贡献。周王当即扳着指头一一举出晋国受赏的事情,责问籍谈:“你身为晋国司典(掌管典籍文书档案的官员)的后代,怎么连祖上这些事都忘了?”这就是“数典忘祖”这一典故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