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167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试卷(二)(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经典的本质是“成熟”张汝伦“经典”一词古已有之。汉书孙宝传载汉末大臣孙宝之言:“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这里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而刘知几的史通则更直截了当地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不过,我们对“经典”概念本身,就像对其他许多重要概念那样,还没有深入地开掘和阐发。西文中相当于汉语“经典”的有两个词。一个是Canon,另一个是Classic,前者原指基督教的教规

2、,延伸为指一般的规范和准则,和公认的原著,尤其是经典原著。Classic的意思是第一流的、堪称典范的、有持久重要性的著作。这些意思在中国的“经典”一词中也已包括。“经”和“典”都有“常道”“准则”的意思,“典”还有“制度”“法则”的意思。如尚书尧典中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现在有些人往往就根据这些定义来论述何为经典。例如,有人提出,经典必须具备如下四个特点:一、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二、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三、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四、经典应该具有无限可读性。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内在的本质。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

3、,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抉发。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赋予作品以普遍性的正是那个文明,那种语言的重要,以及那个诗人自身的广博的心智”。艾略特用“成熟”来标志经典的特征,首先使我们想起了康德对启蒙特征的规定也是成熟:“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但康德这里讲的成熟还只是人心智的成熟,而艾略特用来定义经典的“成熟”却不仅指心智的成熟,还指文明的成熟和语言的成熟。的确,这样多方面的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

4、得以产生的条件。经典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这样它才会对后世有持久的指导性意义,它才能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诲和训导。文明倘若不成熟,人类就没有足够的材料去总结。心智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进行这样的总结。语言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表达这样的总结。经典一定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必然“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而这种永恒的丰富性,只有文明成熟之后才有可能。同时,也只有成熟的心智才能把握这样其实相当复杂的丰富性,或者说,质量皆具的丰富性。当然,也只有成熟的语言,才能曲尽其妙地表达这种永不枯竭的丰富性。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而深刻的思

5、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也只是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简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同意艾略特对经典的定义:经典意味着成熟。(摘编自文汇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书孙宝传和史通中的“经典”含义相似,都是指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B.“有典有则,遗厥子孙”中“典”有“制度”“法则”的意思,这和西文中Canon意思非常接近。C.经典因为大都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实质的创造性,所以经典才能够跨越时空,具有无限可读性。D.所有的经典都是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产生的,它们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对后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答案C解

6、析曲解文意,将原文中的并列关系误解为因果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即为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述,对古今中外的观点都有所涉及。B.文章在论证中由表及里,从经典的一般概念深入到经典的本质,层次清晰,很有见地。C.文章主要运用了引证法论证,作者多处引用典籍上的内容,表明人们对经典的不同理解。D.文章在正面论述的同时,也针对有关经典的错误看法进行了批驳,破立结合,说服力强。答案D解析原文中没有提到有关经典的错误看法,也没有进行批驳,不存在破立结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中国古代比西方更早地提出了“经典”的概念

7、,但是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不如西方深刻。B.经典能够具有持久的指导意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典对人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浓缩提炼。C.先有语言的成熟,后有心智的成熟,再有文明的成熟,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会有经典的产生。D.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心智不成熟的读者,难以真正理解经典。答案B解析A项“中国古代比西方更早地提出了经典的概念”和“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不如西方深刻”于文无据。C项三个条件文中没有涉及先后顺序。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

8、它见证真实历史,承载民族文化,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

9、征比较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是“活态”。因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材料二:200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4年,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200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147项。2011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

10、展项目名录共164项,第一、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 530项。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亟待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在生活,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名录中拥有项目较多的国家有:中国34项、日本18项、韩国11项、西班牙10项、法国9项等等。(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6年)材料三:我国政府重视文

11、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从2006年起,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态性、传承性的特质,保护难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面临困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文明对话更加频繁,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

12、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民族的传承)4.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B.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依

13、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因而生命力更强,也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C.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身口相传、师徒传承等形式传承下来,反映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沉淀、汇聚成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D.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而有一些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如果不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可能人亡技失。答案B解析因果不当。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技艺,一项技艺被创造出来,通过父子、师徒等代代延续,历经数百年不会失传,更不会失去本来面目。B.目前,我国是全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文化生态环境最好

14、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C.要实现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应维护、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而需要鼓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承行列。D.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者特点不同,但保护方法相同。答案C解析A项“历经数百年不会失传,更不会失去本来面目”片面夸大。B项“也是文化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无中生有。D项“保护方法”不完全相同,混淆是非。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6分)答:_答案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家发展;利于与国际社会文明对话与交流,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

15、可持续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卖葱侯德云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噢。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我接着讲卖葱。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

16、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老刘笑了,说手机卖葱,不如我的卖葱。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很长时间的事,隔现在,差不多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八块钱。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

17、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这两口子的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男的不光身子细长,脑袋也细长;女的不光身子墩粗,脑袋也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偏呼呼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看着特滑稽。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

18、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踩出一道沟。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我常去买他们的葱,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上站一会儿,看他们忙忙叨叨地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七月的半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我也在一边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女的清点完,对男的说,

19、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我不忍心再看,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

20、别的菜摊。等我再回头,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之男的扭头看我,笑笑。我原地不动,看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

21、说写了两个卖葱的故事,其中手机中严守一的父亲卖葱的故事意在揭示人性之恶,放在小说开头,能引出老刘讲的卖葱的故事。B.老刘讲的卖葱的故事,比大作家刘震云手机中的卖葱故事更震撼人心,它展示的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却能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C.卖葱的父亲给人十分滑稽的感觉,小说对夫妻俩的外貌和他们的三轮车做了十分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目的是充分呈现这个滑稽感。D.小说结尾写大家的掌声和老刘的脸色通红,与开头大家的哄笑、老刘讲出故事的滑稽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揭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答案C解析“主要目的是充分呈现这个滑稽感”错,这样理解太表面化,这里是为了对比,以外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8.有人评价侯德云的小

22、说语言朴素又充满张力的美感,干净利落,充满生活味儿,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6分)答:_答案语言生活化,多用口语来表达。如“笑什么笑”“话头赶到这里了嘛”“今天不赖”等,就是完全的口语,生活化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语言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生动而准确地勾勒出女人外在的“丑”的形象。再如,“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比喻贴切,很有表现力,写出了女人幸福的笑容。语言幽默。在对卖葱夫妻的描写上,注重夸张、对比与幽默,用“碾盘倭瓜”来形容脑袋,男瘦女胖、男细女粗的对比,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但在笑过之后,引人沉思。9.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雨果

23、的“美丑对照原则”,即对比与反衬,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两方面对此手法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人物塑造上的美丑对照:男瘦女胖、男高女矮、男俊女丑,构成鲜明的对比。外在的不协调反衬出内在协调和夫妻相爱相敬的幸福。妻子的外丑内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外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从而有力地表现出妻子的品行之美。夫妻俩的三轮车之丑同其他三轮车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夫妻俩外在的滑稽形象,也有力地揭示出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主题表现方面的美丑对照:以人物的外丑和生活的艰辛来反衬内心的美和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妻子虽丑,夫妻却十分默契,彼此照顾,共同努力,生活虽艰辛,一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以这对夫妻的生活来

24、同老刘对比。老刘作为有着许多不如意的普通人,能够从卖葱夫妻的故事中获得照亮自己人生的阳光,展示了其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凤。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讨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太祖微时,

25、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太祖每避之。他日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

26、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节选自宋史董遵诲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B.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C.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

27、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D.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答案B解析找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边”“遵诲”“其境”“之”“夷落”“太祖”“功”“罗州刺史”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遵诲率兵深入其境”意思是“董遵诲率兵深入他们的境内”,该句结构完整,语意完整,其后断开;而下一句“击走之”意思是“打跑他们”,故应在“境”和“击”之间断开,排除C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语意表达不完整,中间不能断开,“遵诲率兵深入其境”意思是“董遵诲率兵深入

28、他们的境内”,排除A、D两项。故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便殿”是帝王休息宴游的别殿。时董遵诲获罪免职,皇上只能在便殿接见他。B.“登闻鼓”指朝堂外的悬鼓,是古代帝王为了表示愿意听取谏议或冤情而设的。C.“西夏”指宋朝时由党项羌族建立的政权,其与宋朝国土接壤,常有战事发生。D.“封略”即疆界,“封”与“略”均可指边界,如“(晋)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答案A解析“时董遵诲获罪免职”无中生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遵诲领命冲锋,建立战功。随高怀德出征时,军队在高平与晋军遭遇,他受命趁晋军阵脚未

29、隐,率奇兵突击晋军,为打败晋军创造了条件。B.董遵诲好顾脸面,为人率性。他和太祖讨论战事,由于所述理由大多被驳倒,便不顾礼仪,拂衣而起,以致太祖震怒之下将其父宗本驱逐出去。C.董遵诲抚边有方,获得成效。他担任通远军使时,一到任就杀羊斟酒犒劳各族酋长,并晓谕朝廷政策,恩威并施,使得各族酋长一时心悦诚服。D.董遵诲处理边事,进退有度。西夏抢劫灵武进奉使的物品,他立即部署军队,打算讨伐;西夏人认罪并归还物品后,他又宽容抚慰,不再追究。答案B解析“以致太祖震怒之下将其父宗本驱逐出去”理解不当。“太祖乃辞宗本去”意思是,“太祖于是辞别董宗本离去”,而不是“其父被驱逐出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30、现代汉语。(10分)(1)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译文:_(2)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译文:_答案(1)我正在赦免罪过奖赏功劳,难道会念前恶吗?你不要再担忧,我将录用你。(得分点:“赦过赏功”“岂”“汝”)(2)经历太祖、太宗朝,委任和礼遇始终没有废弃,允许他自行处理军事。(得分点:“委遇”“替”“便宜”)参考译文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亲董宗本,擅长骑马射箭,隶属契丹帅赵延寿部下,曾经以事情劝说而赵延寿不采纳。等到赵延寿被抓获,(董宗本)全家南逃。汉祖得到他,提拔他为随州刺史,安排董遵诲为随州牙校。周显德初年,世宗向北征伐,大将高怀德,是董遵诲

31、的舅舅,上表推荐董遵诲随行。军队驻扎在高平,与晋军相遇。将要交战,晋兵还没有形成队形,高怀德命令董遵诲先率奇兵突击他们,晋军溃败,大军跟进,于是打败了他们。显德二年,讨伐秦州、凤州。与敌人在唐仓交战,董遵诲首先冲锋陷阵,抓获蜀招讨使王鸾来进献,攻克秦州、凤州二州。太祖没有显达的时候,曾到汉东客游,依靠董宗本,而董遵诲凭借父亲的势力,太祖常回避他。他日谈论战事,董遵诲的理由大多被驳倒,拂衣而起。太祖于是辞别董宗本离去。太祖即位后,一天,在便殿召见董遵诲,董遵诲俯伏在地上称死罪,太祖命令左右把他扶起,董遵诲再次下拜呼万岁。不久董遵诲部下有一士兵击登闻鼓,控告他违法的十多件事,太祖不加追究。董遵诲更

32、加惶恐羞愧等待处置,太祖召来告诉他说:“我正在赦免罪过奖赏功劳,难道会念前恶吗?你不要再担忧,我将录用你。”董遵诲两次跪拜感动流泪。乾德六年,因为西夏靠近边境,授为通远军使。董遵诲到任后,召集各族的酋长,晓谕朝廷的刑罚与恩惠,杀羊斟酒,宴饮犒劳很周到,大家都心悦诚服。几个月后,西夏人又来侵扰边境,董遵诲率兵深入他们的境内,打跑他们,俘虏和杀死很多,缴获羊马几万,夷人部落得以平定。太祖嘉奖他的功劳,就地授为罗州刺史,使职如同过去。太宗即位后,董遵诲兼任灵州路巡检。董遵诲没有读过书,但豁达而没有城府,多有谋略,能拉硬弓射箭中的,武艺都超绝于人。在通远军总共十四年,安抚一方,西夏人心悦诚服。曾经有人

33、抢劫灵武进奉使的鞍马、兵器,董遵诲部署部下要讨伐他们。西夏人害怕,全部归还所抢走的东西,跪拜请罪,董遵诲慰抚他们,叫他们离去。从此各自严守疆界,秋毫不敢进犯。经历太祖、太宗朝,委任和礼遇始终没有废弃,允许他自行处理军事。太平兴国六年,(董遵诲)去世,享年五十六岁。皇帝痛悼许久,派遣宦官护国,赠给助丧财物增加一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诗人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

34、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已踏上征途,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日云”“江阔”“浪生”,表现出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

35、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答案B解析诗中所表现的是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了诗人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的艰辛。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的。(6分)答:_答案(1)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2)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36、分。(6分)(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类比学习,并且从正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_,_”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中不能恢复。(3)韩愈在师说中告诫学生要克服生不如师的错误认知的句子是“_,_”。答案(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文艺创作生产链条里,首先需要端正对编剧环节的认识。剧本这一前端环节打不牢,后续制作将“地动山摇”;原创得不到足够尊重,只会让跟风抄袭_。客观上说,很多导演为此立下汗马功劳

37、,但有时文学原著或文学剧本“先天不足”,再优秀的导演也难以点铁成金。其次,作为创作主体的编剧也需要坚持品质至上。在戏剧、影视界对文学剧本的旺盛需求之下,(),缺乏酝酿与发酵过程,作品内容贫血,缺乏特色,缺少灵光。有些编剧主动给自己贴上标签,成为某类_的快手编剧,拿着相关人物的传记、资料闭门造车,照猫画虎,完成的不过是报告文学或者人物传记向舞台艺术的表层转译。再次,编剧所在院团以及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给“一剧之本”更多战略保障。院团要对编剧多一些_耐心,给予编剧更多创作空间和信任,帮助编剧_,精准运作,提高作品成功率,也让编剧创作过程更为从容扎实。回归内容,回归原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精品,这是

38、文艺创作强起来的必经之路。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进行。剧本是立足之本,把文学前端筑牢,把创意基础夯实,才有文艺可持续的繁荣发展。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张旗鼓题材修养对症下药B.大行其道 题材 涵养 有的放矢C.大张旗鼓 体裁 涵养 对症下药D.大行其道 体裁 修养 有的放矢答案B解析大行其道: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

39、;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剧本产量激增B.剧本产量激增,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艺术生产周期缩短C.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剧本产量激增,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D.剧本产量激增,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答案D解析“剧本”范畴小于“艺术”,故应先说“剧本”,后说“艺术”,由此可以排除A、C两项;由括号前后的句子成分分析,括号里句子成分最终应该是名词短语作主语,由此可以

40、排除B项,故选D。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个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保护原创生产力的行业无法持续发展。B.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存在。C.一个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行业无法持续发展。D.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保护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进行。答案A解析原句存在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两处语病。B项“一个”应该放在“不能”的前面,“维持”使用不当。C项“维持”使用不当。D项“一个”应该放在“不能”的前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1、。(6分)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但是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_,这就是俗话说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重基础的态度。答案(示例)何者为本,何者为末两者是主从(或:主次)、轻重关系若只注意到末,根本就会失落21.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

42、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他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答:_答案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儿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掉它

43、,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围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到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于是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等;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参考标题:(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