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比多少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比多少,这一讲主要是希望小朋友可以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一个方法,在上课前先引导小朋友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数数,然后利用书本上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一下,多,少,同样多,的意义,了解怎样用一一对应,第二课时比大小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

1、第二课时比多少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比多少,这一讲主要是希望小朋友可以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一个方法,在上课前先引导小朋友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数数,然后利用书本上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一下,多,少,同样多,的意义,了解怎样用一一对应。

2、第二课时比大小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学生通过摆图形的实践活动,用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同时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时目。

3、第一课时9加几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而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

4、第十课时10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的编排和前面我们学过的,8和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副贴合学生生活的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字10,再认识10,比较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其中,1。

5、第十二课时连加连减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

6、 每次多( )个。
5、(1)一共有( )只动物。
(2) 排第一, 排第( ) ,把排在第四的小动物圈起来。
班级: 姓名: (3) 前面有( )只小动物,后面有( )只小动物。
6、找规律填数:三、比一比,填一 填。
(11 分)1、 ( )和( )同样多。
比 少( )个。
2、在里填上“” “”或“” 。
6 8 5 5 9 4 32 47 3 2 6 10 9 5 95四、口算。
(24 分)34 107 92 2684 55 96 10250 75 35 81523 1042 75。

7、6= 82= 63= 52= 43=1 + 5= 54= 46= 95= 24=7 7= 27= 83= 40= 97=91= 07= 26= 16= 53=四、比一比,填一填。
12 分108 66 42+3 4-40 5 8910 98 87 95+3 1 6五在正确的选项上画“” 。
(4 分)六、填一填。
8 分1.比 9 小 1 的数是( ),7 比( )大 2.比 6 大比 9 小的数有( ) ( ) 。
3.在 9、6、3、1、5、4、0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最接近 8 的数是( ),比 5 大的数有( )个。
七、操作题。
9 分1、画,和同样多。
2、画 ,和合起。

8、第一课时数一数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导入,在教学时,先对学生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出示主题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

9、第七课时认识减法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学习5以内的减法计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都要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主。

10、第一课时认识钟表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学习数与代数的领域中包含着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认识钟表,就是常见的量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是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钟面的结构。

11、第十三课时加减混合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学习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情境图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围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加。

12、 32 4-3=2、按要求填空。
(共 35 分) 1. (共 12 分每空 3 分 ) 63 2 2 5 1 3 4 2、按顺序填数(共 6 分,每空 1 分) 。
3、数一数(共 5 分,每空 1 分) 。
.(1)一共有( )只小动物,(2)从左数 排第 3 , 排第( )(3) 前面有( )只小动物, 后面有( )只小动物。
(4)从右边起圈出 3 只小动物。
6 4) 。
2 44、在里填上、或(共 6 分,每空 1 分) 。
62 5-00 42+147 71+6 2+265、排一排(共 6 分,每空 1 分) 。
( )( )( )( )( )( )三、比一比、填一填(共 10 分) 。
1、画一画。
(共 6 分)(1)画 ,比 多两个。
(2)画。

13、 ,13 比 10 多( ) 。
(7) (18、10、6、9、13、20、1、11、2、15)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 ,最小的数是( ) ,从左数起,第 4 个数是( ) ,从右数 20 在第( ) 。
(8)95= 二、我会按要求做题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8 分)7( )=12 ( )5=4 6( )=16 ( )10=12( )5=11 3( )=12 ( )3=6 ( )( )=62、在里填“” “”或“=” (8 分)85 0611 3913 08801517 4812 1788 48963、用两种方法记下钟表上的时刻。
(15 分)三、我会看图列式计算(8 分) =(块) =(只)四、我能比一比(12 分)(1)重的画“” ,轻的画“” (2)高的画“” 。

14、第九课时0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0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15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

15、第三课时第几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第几,和,几个,这些概念很模糊,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意识的培养,课。

16、第五课时加法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借助情境图,通过动手操作,动态演示,合并,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情境图中小丑合气球的情境是小丑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且增加了动态演示和操作,体现合并这一过程,能更好。

17、第二课时左右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左,右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将需要进行这些基本方位的判断和表达,在生活中感悟左和右,活动体验左右是,相对,的,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环节的。

18、个一。
6、12 前面的数是( ) ,17 后面的数是( ) 。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 7,十位上是 1,这个数是( ) 。
8、10 里面有( )个一。
二、在里填上“ ” 、 “”或“” (6 分)15 610 9 13 166 1510 37 112 16 175 125三、直接写得数。
(8 分)6+5= 39 8-3 4769 94 88= 103 四、选一选。
(4 分) 1. 在数量最多的下面画“”。
2. 在最短的下面画“”。
五、算一算。
(12 分)9610= 835= 88 6=1043= 278= 96 4=六、认一认。
(8 分)七、看图列式计算。
(24 分)八、用数学。
(9 分)九、猜一猜。
(7 分)。

19、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有趣的声音世界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 2能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能够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难点:用声音创编 教具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多媒体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
那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 一听一好! 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相关DOC文档
比多少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大小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0的认识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数一数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
《0》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几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左右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标签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编号:201522]